分享

中师,一群失去母校的人!

 昵称71229748 2021-12-24

我人生的学历巅峰就是中师!

即使这样,我还比同龄人晚去了五年。我有资格参加中考的时候,我的竞争对手有初三读了8遍的,年龄比我们班主任还老三岁的。不出预料,我们光荣的成了复班生。结果第二年,国家出了一个政策,复班生一刀裁。

那几年,除了又回到体校开始了自己的老本行,差点练到腿脱臼,结果颗粒无收。接下来,我分别开过饭馆、贩过羊皮,爬过车皮,搬过砖,偷过西瓜,骂过街.......总的来说,营生做遍,穷死没怨。

我当年最大的梦想就是去蓝翔技校,不是挖掘机,就是学炒鱼香肉丝。

结果老天开眼,1993年,号称清华、北大、盟师范的三大名校之一伊盟师范首次向社会招特长生。

风水轮流转,该我这个一路倒霉的人翻盘的时候了,我以脸特长幸运地成为伊盟师范生。

我去师范报到的第一天,学校叫我们唱校歌,记得有一句歌词“小学教师的摇篮”,差一点萌生了退学。在那个心比天高的年龄段,当个中学教师都觉得屈才。结果第二天例行档案核查的环节,我因为差点逼平我们班主任的年龄而被提出质疑,那个检查的老师肯定看到我这张老脸,以为是那个退了八班的货又来抢一杯羹,好在测了骨龄才还我面老的清白。自此,才觉得能念上中师也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啊。

我们那一届根据各自擅长的爱好分成音体美三个班,我这个以体育特长招进来的学生,吃够了社会上对体育生的白眼,一说体育生就等于头脑简单四肢发达,我发誓从进了师范之后就把体育这一咕噜历史掐掉,我故意装成一个体育小白,在测试摸蓝环、立定跳远都不达标的情况下,成功地与体育划清界限,分到了美术班,从此开始我美好而充实的师范生活。

现在想来,中等师范应该是我国最早的职业教育的成功典范,从课程设置到教学教育理念都精准地为未来所从事的职业服务,所以她所设置的课程既不好高骛远走学者的路子,也不虚头巴脑讲形式主义。与其眉毛胡子一把抓,还不如挑实用的学,换句话说,修车的不用学炒菜,家有三件事,先从紧要的来。

从板书到仪表,从师德到行为规范,就一个目标,培养一名合格的小学教师。不像我们现在大学的课程,人人都按照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培养的,结果临毕业了都是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学文科的,连个说明书都写不了,搞计算机的,就会开机打游戏,学以致用成为空谈,倒是互相攀比培养出一大批驴粪蛋蛋面面光的一群绣花枕头。

事实上也是这样,通过师范准确的定位,那三年精选的培训学习,师范毕业的学生甚至连实习期都免了,直接就能站上讲台成为一个得心应手的熟练工。而实践中检验,要做好小学教师这份职业,教学方法远远比高等数学重要,职业操守远远比科研理论更重要。

那些年的师范生,甚至比一些大专院校还吃香,尤其是基层学校,特别喜欢用师范生,一是能吃苦,二是业务成熟,三是有规范的职业操守。很多优秀的学姐学哥为地方教育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师范的三年学生生活,最大的感受有三点:

一是遇见了一批好老师。

伊盟师范有一大批老师,是当年从清华北大等高校支边来到这里的,他们不仅把知识的种子带到了这里,更是通过他们的学识和远见为这个偏远的地方打开一扇看见外面的窗,形成了一套符合地方教育的模式。他们的职业素养,立在那里就是我们未来从事的职业标杆。耳濡目染,你会不由地模仿他们的谈吐,修正自己的言行。不知不觉中,心中那个人民教师的样子正在心中有了方向。

我有幸遇见了很多优秀的老师,是他们擦亮了我内心深处自己都不知道的维度。比如教我文选的孙俊青老师,我的两任班主任老师杨耀录老师和吕俊义老师......

孙俊青老师是一个温婉的女子,尤其是通过她的推荐和讲解,让我看到了文学的世面,第一次开始独自走进了《平凡的世界》,见证了《穆斯林葬礼》的悲歌,在《静静的顿河》上凝望,在《呼兰河》畔驻足......也是通过这些系统的引导和学习,渐渐发现文字是我失散多年的至亲,它收留我的多情,也纵容我的热烈,它记录我的迷茫,也帮我抵达过远方。

杨耀录老师是教我们物理的,对于我这个数理化晚期癌患者,虽然他教我们的知识这些年都原原本本地返还回去了。但是,他是一个细心而善良的人。用他的方式保护了我的自尊,在公布贫困学生救助金的名单时,他永远都是隐去了所有学生的名单。用他的话说,他穷过,知道穷也是一种自尊。他是最早知道我有体育特长的老师,但他征求我的想法后,毅然决然地帮我转到了美术班,并且给了我很多人生的规划和设想,事实上也是,很多年后,他就是我人生最初的十字路口,遇见的贵人。

还有吕俊义老师,他是我转到美术班的班主任老师,虽然只年长我两三岁,但是他的自律、他的严谨,他的认真,他的正值都是我学习的榜样。尤其是步入社会,各种思潮和诱惑的影响,难免会患得患失,甚至一度变得愤世嫉俗。就是他,每一次见我,都会耐心地开导。陪我喝酒,听我倾诉。也是他,在我工作遇到困境的时候,四处帮我推荐工作。那时候,我每次放假都会坐着班车来东胜,不为别的,只为见见老师,就觉得特别踏实。后来听到一句话,很多人喜欢一座城,是因为城里住着的那些人。很长时间,东胜于我而言就是因为师范和老师的存在才觉得格外亲切。

年龄越大越有点宿命,我现在固执的以为,一个人遇见什么样的人就会有什么样的命运。很庆幸,在我独自奔赴的路上,遇见了他们,他们善意的微笑,巧妙的指引,榜样的力量,人生的点拨,让像我这样带着一身江湖习气的野路子人,重新规范了内心深处的秩序,直到年过不惑,依然热爱,依然柔软,依然梦想,依然充满善意,与他们有直接的关系。

二是遇见了一批好同学。

我们这批学生虽然是社会招生进来的,但是学校把我们和应届生合并在一块。让我们这些社会老油条和应届小清新们适度的中和了一下。那种久违了的青春和清纯很快就回到了内心。

那三年,真正分享过同学情谊的彼此关照,为了梦想的互相扶持,为了爱情的奋不顾身,为了毕业的莫名忧伤。那三年也妥善保管过同学的秘密,也尝到过怦然心动的遇见;那三年,清纯到为了一段文字而落泪,干净到愿意为了一句诺言而挺身而出;那三年,彼此分享过彼此的秘密,彼此见证过彼此的隐忧,彼此鼓励着彼此的暗淡,彼此牵挽着彼此的挂念.....

我很多铁哥们都是来自于同学,同学时候相处下来的情谊是最清澈的,互相都锁着一抽屉的糗事和不堪。师范的同学情谊,既不像小学初中三观还不稳定,情谊特别容易善变和淡忘,又不像大学时候过于现实和世故,师范这个年龄的情谊是最清澈和干净的时候。谁也不因他未来会成名成家而巴结,也不会因当年的青涩而鄙视。三观在一个层面的情谊最容易形成联盟,并不知不觉中彼此影响、互相促进,因为师范这碗老酒垫底,未来情谊的延续和成色都显得特别匹配。

远的不说,那些在女教师雕塑前照过的相,摆过的造型,大食堂里吃过的肉三丁,澡堂子里打过的架,唱过的杀猪调,给隔壁班女生送过的秋波,和楼管大妈求过的情,约好了要去录像馆看三级片的失约,小红帆书屋的金庸全集,快到考试时候的临阵磨刀,毕业后,踏着大雪来看我的深情,几百里路送猪头,第一次遇见喝酒喝到断片,在同学的宿舍等工作调动的日子.......这些记忆,都变成了对师范的怀念,变成了师范同学的无法割裂的情意,也是人到中年无数种情谊里不能混淆的印记。

三是遇见了一所好学校。

你在艰难的岁月里诞生,你在坎坷的道路上成长,人民的乳汁把你喂养,师生的情谊为你梳妆.......这是我在师范读书时候的校歌,这首校歌也把当年的师范的风采留存在鄂尔多斯大地上。它门口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无不彰显着这所学校的办学理念。

有幸在这样的学校读书,他务实求真,他脚踏实地,他因地制宜,他因材施教,都会变成学生三观里的影子,修正着之后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和做法。

众所周知,师范在教育教学的改革中,顺应时代,退出了历史舞台。

现在我们成了一批没有母校的学生,尤其是,年龄越大,仿佛是客居他乡的游子,再也没有回家的理由。

可是一个人的时候,不经意还会想起它来,想起那个年轻的自己,再也回不去的样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