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过五十,不必维系以下几种费力的关系

 布衣粗食68 2021-12-24

01

古人云:“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啊,一晃就老了。要懂得把酒言欢,不要错过了良辰美景。不管多大年纪,要留下好的心态,不要被社会的乱象迷惑了自己。

五十岁之后,学会做减法,宁愿一个朋友都没有,也不要维系那些费力的人际关系。

越活越自由,才是后半生应有的状态。

02

阴奉阳违的“职场关系”。

古时候,有一个准备退休的老木匠,他告诉老板,自己辛苦了一辈子,以后要和家人好好过日子,颐养天年。

老板说,在退休之前,帮忙建最后一栋房子吧。

老木匠心想,自己辛辛苦苦一辈子,没有得到老板的肯定,反而被老板安排一直干活,太欺负人了。

为了报复老板,老木匠故意用最差的木材,一些需要打磨的地方,也不管不顾。

房子建好了,老板把钥匙拿出来,放在老木匠手里——这是给你的奖励。

老木匠后悔不已。

人在职场,要做到“善始善终”,不能因为自己要退休了,就做阴奉阳违的事情。同时,也要拒绝那些阴奉阳违的同事。

做人,问心无愧,无需讨好谁,也不要看谁的脸色,给谁脸色看。

退休以后,大家都是自由人,没有级别,也不存在雇佣关系。唯有表里如一,才能让同事关系回归到自然状态。

站好最后一班岗,关好身后的门。

03

难舍难分的“情人关系”。

电视剧《如果岁月可回头》里,大厨黄九恒原本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有一个可爱的女儿。

在女儿11岁那年,黄九恒意外得知了妻子有婚外感情的真相,女儿也是别人的。他只是一个“冒牌父亲”。

从此,家庭闹得不可开交,夫妻差点就离婚了。虽然,黄九恒选择了原谅妻子,但是结局仍旧难以完美。

爱情导师涂磊说过:“你以为责任是什么?你以为责任就是终身相守,扔几个钱在家里。真正的责任是要在乎你所爱的人的每一分每一秒的感受。”

夫妻感情,是金钱买不到的。情人的感情,却多半是利益驱使的,如果你看不清这样的事实,婚姻弄丢了,以后的日子就难过了。

别以为,你背叛了家庭,身边的人都会包容你。

原谅一个人,是大度,但是原谅之后,不能真正放下。那个难分难舍的人,最好是舍去,不要执迷不悟了,大家都很累,需要回归家庭。

04

利益捆绑的“朋友关系”。

年轻的时候,为了钱,不得不和别人合作,即便自己吃亏了,也不能随便撕毁面子。

五十岁之后,你的人生在走下坡路,对于钱,有硬性要求,但是你不要掉进了钱眼里。

用金钱维系的朋友,不是真心的朋友,大家只是互相利用而已。还有,为了表示“一团和气”,不得不坐在一起,吃吃喝喝,或者去旅行等。

当你有了一定的积蓄之后,对于利益就应该看淡。

舍去多余的社交,留下三五知己,能够常常联系,互相关心,就很好了。万一没有遇到知己,结交几个有爱好的人,一起享受生活的乐趣,也是美事。

05

难以讨好的“亲戚关系”。

知乎里,网友“莫名其妙”分享了这样一个故事:她帮亲戚带孩子,全免费。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好,写作业磨磨蹭蹭,影响到自己的孩子了。

有一天,亲戚的孩子在家里闹腾,她劝说了几句,孩子就生气了,躲到一边。

后来,因为亲戚的孩子随意翻东西、未经允许拿走家里的钢笔等,受到了大人的批评。

亲戚接孩子的时候,看孩子很委屈的样子,气冲冲地说:谁打你了?

好心当成驴肝肺。这就是他“帮忙带孩子”的结果。

亲戚之间走得太近了,难免有摩擦,并且一闹腾,全部的亲戚都会知道。

因此,亲戚交往要把握分寸,保持舒适的距离。对于那些不懂感激、唯利是图、趋炎附势的亲戚,最好是远离。

人老了,真正靠得住的人,不是亲戚,而是自己家的孩子,身边的老伴。偶尔聚一聚,都要看对方是谁,不要把亲戚看得太重了。

06

不清不白的“邻居关系”。

关于“隔壁老王”之类的故事,应该有无数个版本。

邻居相处,低头不见抬头见。但是你不要和所有的邻居,都建立友谊。总有一些邻居,没安好心,主动靠近你,又暗中算计你。

特别是城市的小区里,大部分的人都是外地人,难以做到知根知底。你过分信任邻居,反而会招惹麻烦。

当邻居关系扯不清的时候,你就要保持冷漠的态度,让事情不了了之。有条件的话,可以学习“孟母三迁”,换一下生活环境。

07

结束语。

人过五十,高朋满座是福气,也是一件需要适可而止的事情。

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很单纯,所有的社交都有好的结果。

最好的生活,不是盲目合群,而是每天下班后,准时回家吃饭,和家人一起聊天,清清静静过日子。

俗话说:“烦恼天天有,不捡自然无。”

做好社交的减法,和外人接触少了,麻烦就自然减少。

作家贾平凹在五十岁的时候,在文章里写道:“在屋前种一片竹子不一定就清高,突然门前客人稀少,也不是远俗了。还是平平常常着好,春到了看花开,秋来了就扫叶。”

顺其自然,合群不合群,都随意,门可罗雀的场景,也没有什么不好,没事就种花,管好自己的家。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