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会选择用1个人的命去换5个人的命吗?著名的电车难题

 潘海露 2021-12-24

想象一下,你眼前有一辆失控的电车,飞速冲下轨道,轨道前方有5个工人,在劫难逃。而你正巧站在岔路旁边,可以将电车引导向另一条轨道,但另一条轨道上,1名工人也在施工,?这个时候你会怎么办你会选择牺牲一个人来挽救5个人吗?这是由哲学家菲利帕福特在1967年提出的道德困境问题。

一项调查显示,大约90%的参与者选择搬动岔道,牺牲一人来拯救5个人的生命,这与功利主义的观点相吻合。即把“道德上认为正确的”作为依据,也就是根据为最多的人提供最大的利益这一原则做出的决定,五个人的生命总归大于一个人的生命。

然而生命并不能用简单的加法做衡量的,我们再看下一组测试,这一次你站在天桥上,一辆失控的电车正朝你驶来,此时并没有第二条轨道,但你的旁边站着一个胖子,如果你把TA推下天桥,他的身体能够让电车停下来拯救5个人的生命,但那个胖子会挂掉,对于功利主义者来说,两个测试似乎没有区别,但在这次试验中,只有大约只有10%的参与者,选择推胖子下去,因为直觉告诉我们故意造成他人死亡的行为,不同于间接伤害造成死亡正是道德伦理与心理学产生的交集,让电车难题变的非常有意思。

电车难题及其多种变式,揭示了我们在做出道德判断时依赖于多种因素,而非仅仅是通过合乎逻辑的利弊权衡,比如说:男性比女性更有可能选择把那个男人推下天桥,参加试验前看了喜剧片的人也更可能做出同样的选择,相较于女性,人们更愿意推男性下去,研究人员在测试时追踪了测试者的脑电波,发现人们的脑部负责有意识决策和情绪反应的部位均被激发。

但在第二个测试中,参与者的情绪反应更加激烈,对于测试者而言,把人推下桥致死对个人的冲击更大,激发了他们对于这种行为的厌恶之情,但他们又很矛盾,因为这是符合逻辑的选择,有的人认为电车难题完全没有实际意义,而实际上已经有不少人面对着这个问题,并且做出了选择,比如汽车的无人驾驶技术,当面临突发状况时是改变方向牺牲行人,还是不加干涉直接撞上逆行的车辆?你猜程序开发者是如何设定的?馆长认为独立系统的研究人员应该和哲学家一起处理机器编程过程中遇到的道德难题。而这正恰恰说明了假设中的电车难题,最终也会与现实世界发生碰撞

00:00 / 00:00
2X快进中
重播
播放
00:0000:00
进入全屏
画中画
点击按住可拖动视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