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浓”号航母绘图 原载:《北京电视周刊》2015年第36期 作者:张召忠述评、程戈整理 “信浓”号航母突然高速驶离横须贺港 航空母舰曾经是当年日本法西斯发动太平洋战争的重要筹码,1942年6月的中途岛海战,日本海军损失了4艘主力航母,急需补充航母兵力。于是,1942年6月底,决定将原定于1944年末建成的“大和”级战列舰3号舰改建为航母,这就是日本在二战中的最后一艘航母——信浓号。1944年11月,美军B-29轰炸机飞临东京上空。虽然B-29的高空轰炸不能击沉重型战舰,但重创还是没问题的。所以,日军判断美军很有可能将东京湾中的横须贺海军工厂列为空袭目标。当时,匆匆完成改装的“信浓”号武器不全,又无飞机,让其留在东京湾内只能是B-29的靶子,因此联合舰队司令长官海军大将丰田副武电令“信浓”号舰长海军大佐阿部俊雄“向濑户内海西部回航”,意在让“信浓”号转移到相对安全的内海。阿部俊雄决定为了躲避美军潜艇可能的袭击和保持秘密行动的宗旨,“信浓”号应连夜出发,高速航行。于是,11月28日13时30分,日本号称“不沉肮母”的“信浓”号搭载大部分舰员和少量工人,在第17驱逐舰队的“滨风”号、“矶风”号和“雪风”号三舰的护卫下离开横须贺,开始了处女航。这一天,是这艘当时世界上排水量最大的航空母舰服役的第九天。 “信浓”号连夜航行,美潜艇突然出现 “信浓”号小心翼翼地按Z字形航线前行,这种走法相对直航更容易给当时潜艇鱼雷的火控系统制造麻烦。它并不知道,一艘美军潜艇“射水鱼”号被要求待在东京以南240公里、八丈岛以北的位置待机,以便随时救援自马里亚纳出发轰炸关东地区、可能被日军击落的B-29机组人员。1944年11月28日夜晚,“射水鱼”号意外地与“信浓”号相遇了。关于两者的相遇,一直流传着一个说法。1944年11月28日白天,“射水鱼”号发现自己的雷达坏了,马上开始抢修,但是一天都没有修好。所以,一入夜“射水鱼”号马上在日本伊豆诸岛的蔺滩波岛外20公里处浮上水面,抓紧抢修此前因故障停用的雷达。 1944年11月28日晚7时,“射水鱼”号抢修雷达时发出的测试信号,被航行中为“信浓”号护航的“矶风”号驱逐舰探测到,阿部俊雄下令加强警戒。晚9时,在“信浓”号右后万又发现不明舰只,“雪风”号驱逐舰受命前往侦察,发现是渔船而非美军潜艇。晚10时,在“滨风”号驱逐舰前方6000米处发现水上目标,“滨风”号驱逐舰立刻加速前往侦察,为了确保本舰安全,“信浓”号发出了“迅速返回”的命令。晚10点45分,在“信浓”号的右舷疑似发现了—艘潜艇。这正是美军潜艇“射水鱼”号。“滨风”和“雪风”两艘驱逐舰迅速做好了炮击的准备,但阿部俊雄担心暴露目标,下令不得开炮。 美潜艇发现一座“小岛”在移动 1944年11月28日晚8点34分,“射水鱼”号舰桥上的瞭望员突然称视线中出现了“一座小岛”,但中尉波扎尔在雷达上却找不到这个目标。8点48分,波扎尔大叫起来:“小岛”在移动!艇长中校恩赖特以望远镜观察,在30度方向的水天线远端,有一疑似油轮的物体正以20节的速度向西南方向移动,因目标距离较远,海况极为恶劣,一时无法判别舰型。此时,这座移动的“小岛”——“信浓”号仍然保持Z字行前进,但很快就被“射水鱼”号赶上,恩赖特发现这是一艘大型航空母舰,并且还有数量不明的驱逐舰护航。他立即下令潜艇下潜,躲避日驱逐舰的攻击。另一边,“信浓”号的舰长判断美军可能在诱敌,命令日军舰艇转向,以全速直线航行,甩开美军潜艇。日军舰艇以25节以上的高速开走,“射水鱼”最大航速只有伯节,恩赖特命令“射水鱼”号继续追踪日军航母编队,期望日舰自己减慢航速或改变航向。“信浓”号全速航行几个小时后出现了问题,一根主轴发生了故障,导致航速降低到了15节。“射水鱼”号全速航行,终于在11月29日凌晨再次发现了“信浓”号。 “射水鱼”号发射鱼雷命中“信浓”号 由于敌人有三艘驱逐舰紧密跟随,恩赖特发电报请求支援。但是,周围一百海里内并没有其他美军潜艇。这封求助电报被“信浓”号侦测到,但阿部俊雄以为这是来自美军攻击潜艇群中的另一艘。由于多次侦测到近距离美军潜艇的雷达渡和无线电信号,阿部坚定地认为舰队已经中了美军潜艇群的埋伏,决定舰队紧急转向,朝另—个方向行驶,逃离美军潜艇群的伏击,而这正是面对“射水鱼”的方向。 1944年11月29日3:16,“信浓”号航母刚好通过“射水鱼”号正面1280米外、70度方位,处于完美的攻击位置。1分钟后,日军航母走出最后—个Z字的一刹那,“射水鱼”号的首部鱼雷发射管以8秒的间隔向目标连续发射了4枚鱼雷,稍后又以间隔25秒的频率再度射出第5、6枚鱼雷。由于当时海面大风,白浪滔天,鱼雷的航迹不接近300米之内根本无法发现,“信浓”号甚至连伸出水面的美军潜艇潜望镜都没注意到,6枚鱼雷有4枚命中。战局己录写道:“爆炸造成舰内部分停电,随后不久,舰体开始向右倾斜。” “信浓”号成为最短命航母 虽然“信浓”号身中4枚鱼雷,但阿部俊雄并没有太过担心。因为同为“大和”级战列舰的“武藏”号,在莱特湾海战中被20枚鱼雷击中才沉没海底。倾斜纠正后,阿部俊雄下令继续以18节的第三战斗速度向潮岬海面航行。11月29日凌晨3点,“信浓”号水下舱室被撕开了10来米宽的口子,海水汹涌地灌了进来。新舰员在紧急情况下。连舱门都找不到,更别说进行损管堵漏排水注水了。 当时,“信浓”号是右舷中弹,向右倾斜。为了扶正船体,阿部下令向军舰另一侧的左舷舱室注水,希望借此平衡船体。命令下达不久,防御指挥官、内务长三上治男发现军舰的倾斜居然又开始增加,原来惊慌的水兵并没有按照命令及时向左舷全群注水。为防止进水浸溢,三上决定关闭上下甲板之间的升降口。但升降口水密门关闭后,边缘居然露出了2厘米多的缝隙!显然,这个舱室要么没有经过气密试验,要么测试根本就不合格。 4:00,“信浓”号倾斜增加到了右10度。4:30,倾斜右15度。5:00,因倾斜太甚,主机运转停止。6:00,向右倾斜20度。7:00左右,右傾达30度,此时所有的锅炉都无法使用了。滨风号和矶风号试图拖航,拖曳缆绳断裂,倾斜达到右35度时,阿部认为“信浓”号已经无可救药,于是下令降下军旗。10:35,阿部下达了“全员退舰”的命令,此时军舰的倾斜达到了50度。10:37,倾斜加剧,瞬时倾翻,在20分钟内完全进水沉没。据说,时任海军大臣的岛田繁太郎将“信浓”号沉没的消息告知天皇时,一向寡言少语的裕仁也反常地回答道:“此事可惜”。6万多吨的“信浓”号在竣工仅10日、处女航17小时后结束了短暂的一生,创造了世界海军史上最快被击沉纪录。这也是世界历史上由潜艇击沉的最大一艘战舰。 张召忠:各种错误导致了“信浓”号的沉没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信浓”号的最终沉没呢?张召忠认为是多方面造成的,“一枚鱼雷打中右舷,撕开了很大的—个口子,舱室进水,应该左舷的水泵抽水,给舱室里灌水,慢慢恢复平衡,保持储备浮力,不至于沉。这个时候舰长应该下令减速,最好是停下来,阿部俊雄却下令高速航行,因为他判断可能不是一艘潜艇,怕别的潜艇来围剿,赶紧跑,越跑水进得越多,这个时候应该加强损管,拿大木头先给堵上,或者把舱室封闭起来。结果,阿部俊雄下令水泵抽水往左舷灌水,没有水泵;损害管制在舰上是一个建制部门,因为这个舰不处于服役状态,没有人懂损管,而目舰员上来就十来天,舰上走路都迷路,全是—帮中学生,啥也不知道;再加上所有的水密门都没有关,舰上还有好多工厂的参加试航的人员,舰长对他们指挥也无效。各种错误弄到一块儿去了。”随着“信浓”号的沉没,旧日本帝国海军号称最庞大的联合舰队也逐渐成为了历史的尘埃。“1944年11月份,莱特湾战役已经结束,日本有3艘航空母舰被击沉,对日本来讲是—个巨大的打击。当时信浓号就是日本胜利的希望,是杀手锏装备。信浓号的沉没,具体来讲是—个战术问题,从背景上来讲,日本当时已是强弩之末,已经失去了战争的区域作战能力。日本在二战时总共造了29艘航母,被击沉了25艘,它在开战时是世界上航空母舰最多的国家,比美国英国都多,战争当中还发展航母。所以说这和战争的正义性很有关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靠几件装备有什么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