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谷松章“兰亭奖”篆刻获奖作品,雕刻性大于书写性?

 mengk4fz0yyf5h 2021-12-24

也说谷松章的“兰亭奖”获奖作品

■宋玉超

谷松章先生是当代较早从事篆刻理论研究的学者之一,著有《中国篆刻创作解读·汉印卷》(河南美术出版社,2001年出版)、《篆刻章法百讲》(河南美术出版社,2006年出版)等,其所著《鸟虫篆印技法解析》(重庆出版社,2006年出版),是鸟虫印领域最早进行系统性技法剖析的专著,使得当时大批像我一样的书法篆刻专业学生开始真正了解鸟虫篆,并尝试进行鸟虫印实践。谷先生可谓成名既早,又执刀不辍,加之躬身学术,方致著作等身。此次荣膺第七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当属实至名归。

文章图片2

谷松章 第七届中国书法兰亭奖银奖作品

篆刻印屏

王登科先生评赞其印作:“清婉又瑰丽、整饬中见奇崛,尤其是在装饰意味中凸显畅快的刀法,使得印面严谨又活脱。”鸟虫篆在产生之初便带有极强的装饰性意味,乃其功用所致。鸟虫之于印章,装饰性线条正是其最突出、最别致之处。谷先生正是将这种工稳雅致做到了极致,表现在同一字中相同构件几乎一模一样,部分结字以中线为轴左右对称,展现出深厚的书法功底与稳健的刀法控制能力。

而观先秦典型的鸟虫书遗迹,相同的偏旁构件的处理方式往往不尽相同,如今山西博物院藏王子于戈,为春秋晚期吴器,戈身错金铭“王子于之用戈”,其所附饰与鸟形有异,丛文俊先生考其用字为“凤凰衔书”的一种。“王”字之上饰以左右两凤,形态大致相近,但凤首线条位置稍异,左身较肥,右尾略短。吴季子之子逞之永用剑铭文中,“季”字之上所附变形夔龙纹左右形体各处亦有差别(图1)。再如宋公䜌(luán)戈铭文中的“宋”“公”二字、越王州勾剑、王子午鼎等诸器,左右对称结构的字形大都追求视觉上的均衡而稍有变化,不是真正的如镜面投影般左右一致。汉代鸟虫印变化更多,高度对称的印章少见。这一点在四字白文鸟虫印中比较典型,如“谢相私印”“李兴君印”“侯史谭印”“薛茂私印”等,这类印线条屈曲盘桓、婉转流畅,较少对称,令人生出不可捉摸之感。又如上海博物馆藏“武意”玉印(图2),“意”字字形虽然对称,但左右两侧修饰元素变化丰富,而不是观左知右,单纯的左右镜像复制。

文章图片3

图1 吴季子之子逞之永用剑铭文拓片

文章图片4

图2 [汉]武意

上海博物馆藏

诚如杨吉平先生所评,谷松章先生鸟虫篆印“精微纤细”“刻工精湛”“毫厘不差”,“雕刻性大于书写性”。鸟虫篆印线条的装饰性是一大特点,但一味重复会使字形结构构图乏味。重复较为容易,而变化无疑更需要巧妙用心。在突出鸟虫篆装饰性的同时加强书写性的变化,二者从容拿捏,将是当代鸟虫篆印创作者成功的必由之路。

文章图片5

谷松章 第七届中国书法兰亭奖银奖作品

篆书《题汉凤鸟衔丹图》中堂

拜观谷松章先生本届“兰亭奖”获奖之书作,愚见其面貌来源接近汉代青铜器铭文,工致之中颇具书写趣味。此作端庄而不乏汉篆朴茂之风,流丽而不逾规矩,稳熟之中而多具书写意味,兼有纤茂爽健、不失精深,学问之气发乎其间,如周德聪先生所言“文化素养非一般人所及”。所言首行“中”字、第2行“神”字以及倒数第2行“上”字的竖笔都显得孱弱或中怯,其原因在于竖画拉长得不合时宜。愚见汉代青铜器铭文多方扁横势,此件作品绝大部分字形结构与章法布局也都符合其典型特征,突如其来的竖向长线条打破了整幅作品的秩序感,使得局部气息松散不聚。另外,落款书体风格与正文一致,同是横竖线条的平行堆积,虽无跳脱之感,但略显干枯。若改用其他书体,作品面貌将愈加丰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