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因为观念不同而绝交是否明智

 df7086 2021-12-25

梁东方

手机时代,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空前快捷方便,尤其是家人好友之间,包括微信好友和自媒体留言者之间的联系与信息传递,也都达到了没有间隔的当下性。社会上林林总总的事情,转发不转发,评论不评论,原本在每个人都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可在这样极强的传播力之下,势必就成了一种至少是客观上的自我表达兼表演。

如果是一个陌生人,不太熟的人,你看到了他的表达和你的表达相左,甚至连屏蔽都不必,只需要视而不见即可;可如果是你的朋友,你们日常交往的印象都还不错的同事,在日常性的融洽交流之外赫然有了与你的观念完全不同的表达,你会怎么样?

你会突然像是不认识这个人了,你会突然有了不愿意再看见他的言论的本能抵触,你甚至会由此有意识地不再和他在网络上成为好友,并且进而在现实里疏远起来……

昆德拉有一篇文章,叫作《没有比为了观念而牺牲友谊更愚蠢的事了》。

可是在历史和现实中,乃至自我的经历中,这样的“愚蠢”却比比皆是。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表现出来的是观念的不同,骨子里却是人生观价值观甚至生活观的不同。一个人在这些方面都与另一个人不同的话,他们的友谊还能维持吗;你想维持,对方还愿意维持吗。这样的友谊继续维持下去,还有多大意义呢。

事实上不只在有没有意义,更在身心的接受度。从身心出发的不接受是一种无法抗拒的不接受,靠着理性也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扭转这种不接受,但是无法长久地抵抗那种几乎是生理上的厌恶。

这大约是只有人才会有的因为观点不同而出现的肉体上的恶心。

这是伴随了人类历史的一个漫长问题,昆德拉的时代有,现在也有。

昆德拉举了赫拉巴尔的例子,说明一个相对独立的存在并非完全不可能,一种只是用了全部时间来感受和写作的姿态并非不能形成。人生苦短,时间有限,普通人将太多的时间花费到其实没有什么实际产出的观念问题上去,得不偿失。只有全身心地建设自己,在自己的领域里逐渐成长才最有意义,也才能相对长久地维持和不同观点的人之间的友谊。

每个人的生长环境和经历不同,每个人天生的脾性和认知能力与感受方式不同,这都决定了一个人不可能和另一个人完全一致。即便是家人朋友,也难逃这样的规律。

而维持友谊不单纯是维持友谊,而是维持我们与世界上相对融洽的关系。一个人和世界的关系,除了与陌生人的礼貌相处之外,更主要的还是和朋友家人情绪情感上的互相支撑。失去了这样的支撑,哪怕仅仅是失去了一个点,对个人来说也都是巨大的损失。

这里涉及了一个重要的智慧,那就是不谈,只做不说,所做的又是于个人和社会都有益的事,此即足矣。

古训所言少说多做、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在字面意思之外,可能还真是已经有了这样一层深意。人类美好前程的基础就是每个人的持续耕耘,如果大多数人都不事耕耘只一味在观念的争执中做不能说服就绝交,甚至你死我活式的搏斗的话,于个人与社会都绝非好事。这样的事例,古今中外都已经有过很多。

曾有老人言“不争论”,至理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