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仅2秒操作失误,却让金属研究学界最出色的她“受尽折磨”,痛苦离世

 dspri 2021-12-25

她曾是世界上最出色的金属毒性研究学家之一,却在一切防护措施齐全的情况下,被2滴再寻常不过的液体滴到了崭新的乳胶手套上。

在那之后,只过去了短短15秒,她就陷入了再也无法挽回的致命痛苦之中,让她在几近癫狂的极度痛苦中离世。

那短短不到半分钟的时间里,到底发生了什么?

1971年,在伊拉克发生了一场全国性的中毒事件,当时伊拉克进口了大量小麦和大麦的种子,只是这些种子送到农民手中的时候已经错过了种植季节。

出于不浪费粮食的原则,他们将这批种子做成了面饼销往全国,然而这批种子事先已经用甲基汞做了杀真菌处理,不明真相的买家吃下含有甲基汞的面饼后,大范围严重的汞中毒随之而来。

有数据表明,当时的受害者高达6530人,超过459人死亡。

加上二十世纪中期又在日本发生的水俣病,这一系列影响严重的中毒事件引起了科学界对于金属汞中毒的高度关注。而就职于达特茅斯学院的凯伦·维特哈恩,正是当时世界上最出色的金属毒性研究专家之一。

这天,凯伦在实验室使用二甲基汞对核磁共振波普仪进行校准时,一不小心将两滴二甲基汞溶液溅到了手上,虽然当时有乳胶手套的防护,但作为金属毒性的专家,她非常清楚这类有机汞的危险性。

于是她赶紧将剩下的二甲基汞溶液放置到安全的位置,耗时大概15秒,之后立刻摘下手套,并用大量的清水冲洗。

因为手上并没有发生异样,加上乳胶手套一直是可靠的防护品,凯伦做了简单的检查之后便继续开始工作。

令人遗憾的是,接下来的几周时间里,凯伦相继出现了走路不稳、写字不清、视力模糊、语言障碍等问题,不过这些都被她认为是劳累过度所致。

然而,情况很快出现了恶化。

医院的化验结果显示,凯伦血液中汞含量已经超出正常值4000多倍,而从头发中的汞含量估算,凯伦的体内吸收了大概1440毫克的汞,按照凯伦当时使用的二甲基汞溶液浓度,仅有2滴就能提供这些汞了。

尽管当时医生想尽了办法,但是汞中毒对神经系统的侵蚀还是让凯伦陷入了昏迷,在昏迷之前,凯伦终于想明白了这一切都是二甲基汞造成的。

1997年6月8日,凯伦在极度痛苦中离世。

听完这个悲伤的故事,大家可能好奇能让举世闻名的金属学家在几乎没有察觉的情况下走向痛苦的死亡边缘,这个叫做“二甲基汞”的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经查,二甲基汞是一种含汞的有机化合物,它不仅是易燃易挥发的剧毒有机物,也是目前已知最危险的有机汞化合物。

除此之外,二甲基汞还具有非常强的生物积累性。

对我们普通人来说,二甲基汞在生物中的富集是不容小觑的,由于它牢牢地附着在组织中无法排除,加之分解后产生的甲基汞,毒性同样不逊色,因此,这些有害物质会一直随着生物链不断富集。

2012年WTO的一项研究指出,人体内的甲基汞主要来自于水产品,这项研究事实在警醒我们,要尽量少食用生物链顶层动物的肉,尤其是其中的水生生物,比如蓝鳍金枪鱼。

由于在凯伦的悲剧之前,人们对于二甲基汞的了解甚少。因此,介于对该物质毒性的敬畏之心,凯伦的同事展开了不同的乳胶手套对二甲基汞的防护作用的测试。

遗憾的是,二甲基汞仅需几秒钟时间即可透过乳胶手套,扩散速度非常快。也就是说,手套的防护性对二甲基汞而言,几乎是形同虚设。

更甚至,二甲基汞还能轻易地渗透进生物组织中,通过皮肤进入人体后,95%的二甲基汞都会聚集在侵入皮肤附近区域,仅有5%扩散到于血液中。

因而凯伦刚开始并没有特别强烈的中毒特征。由于极高的脂溶性,这些二甲基汞会逐渐向大脑富集,因为大脑的供血丰富而且60%都是由脂肪构成。

在后续对凯伦进行脑部扫描时显示,大量的汞离子聚集在了她的大脑中,特别是前额叶,成片的神经元已经死亡,而且神经元外面包裹着的髓鞘同样含脂肪量很高,这就导致神经系统也遭受了侵蚀。

如此一来,也就不难想象出凯伦遭受到的痛苦有多强烈了。

而作为传统的解毒器官,肝脏在应对二甲基汞的入侵上简直可以用“雪上加霜”来形容。

二甲基汞在肝脏的降解作用下,转化为另外一种有机汞——甲基汞,也就是伊拉克中毒事件和水俣病的罪魁祸首,经过肝脏之后,二甲基汞和甲基汞直接联合起来,共同对机体进行不同维度的“双重打击”。

凯伦的去世,引起了整个化学界的震动,不仅仅是因为痛失一位优秀的化学界的“巨星”,更是对防护品进行了重大的改革和换代。

现在化学室中都有明令,所有涉及二甲基汞的实验,都必须穿戴两层特制手套,以避免悲剧的再次发生。

对科学永远心怀敬畏,我们现在生活中享受的每一份便利,都是过去前辈们费尽心血、耗尽一生换来的美好明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