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0年,华为被美国制裁以及孟晚舟被加拿大拘押的新闻,让人们见证到了华为在民族大义方面的正气凛然。而在手机业务因为芯片制裁被大幅压缩后,华为也开始寻找新出路,其中造车也成为了近年投资的新风行,华为同样也觉察到,开始投入到造车领域。12月23日发布会上,华为发布了折叠屏手机P50 Pocket、华为MateBook X Pro 2022款等产品,但对于汽车圈而言,最受到关注的还是华为智选与赛力斯合作的第二款车“AITO问界M5”,即全新品牌首款车型,其新车预售价为25-32万元。在发布会上,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号称“AITO问界M5要用25万元的价格,在外观、设计以及体验上超过百万豪车。”如此大口气之下,除了是宣传需要以外,也印证了问界M5有着不俗的硬实力。从外观来看,新车扁平式的头部造型加梯形进气格栅很有辨识度,同时配备鲨鳍流光车灯,低噪音轮圈,并启用了全新AITO品牌LOGO。新车尾部线条设计饱满,并采用了细长的贯穿式尾灯设计,“隐藏式”门把手设计也让车身显得更加简洁,当然了,这样的外观也被一些网友戏称为 “华为版Macan”。 当然了,新车真正的产品力并不在设计,作为科技公司,华为为这台车注入了智能化科技配置。其搭载了鸿蒙智能座舱,可以与手机、智能手表、智能手环进行连接,拓展出更多的玩法。此外,10.4英寸曲面全液晶仪表盘、15.6英寸2K HDR中控大屏,以及总面积约2平米的全景天幕、HUAWEI SOUND音响系统、L2+自动辅助驾驶、V2L反向充电,都让新车充满了科技感与豪华感。动力方面同样也是彰显华为技术的一面,其搭载HUAWEI DriveONE纯电驱增程平台,三合一电驱动系统采用一体化设计,并搭载一台1.5T发动机,最大功率达到315kW/365kW,百公里加速为4.4秒/4.8秒,满油满电情况下车辆可实现CLTC工况续航1242公里。此外新车还采用全铝合金底盘,搭配前双叉臂、后多连杆独立悬架,配备了20英寸高性能轮胎、博世iBooster智能刹车系统,保证了刹车性能和操控极限性。在早先,华为就参与打造过赛力斯的第一款产品——赛力斯SF5,而这款车型之所以能够顺利出生,除了依靠华为给予的车机系统和驼峰动力系统外,还离不开其制造工厂——东风小康。作为赛力斯SF5的出生地, AITO问界M5同样也是产自东风小康的制造车间,但在发布会上,问界M5却全程都没有提及东风小康。原因也很简单,东风小康品牌的主体业务是生产EC36、C56、D51、K01等,售价在5万元以内的微面、微卡。相比之下,作为主打智能化、科技感的车型,问界M5自然不愿意与东风小康和旗下的赛力斯SF5扯上关系。但实际上,问界M5对比赛力斯SF5来看,两辆车却又脱不开关系。首先这两款在外形上已经十分相似,相同的大灯造型、侧面造型,车身尺寸方面,问界M5的长宽高为4770/1930/1625mm,轴距为2880mm,而赛力斯SF5长宽高为4700/1930/1625mm,轴距为2875mm。相似的造型,相同的高度、宽度,相差毫厘的轴距,这些都宣示着两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作为肉眼可见的换壳“赛力斯SF5”,问界M5在价格方面却比赛力斯SF5贵上了几万元。虽然高端配置更高,并且搭载了鸿蒙智能座舱,但同样底盘、动力之下,只因为华为站台+换标就贵上如此之多,价格与Model 3持平,也让不少网友质疑华为,在手机圈收割完“韭菜”后,又来收割汽车圈“韭菜”。当然了,华为与东风小康的联合,并非只有华为受益。得益于华为强大的品牌号召力,小康股份在华为概念的加持下,股价从年初的17元/股一路飙升,一度涨到80元/股。一年多的时间里市值翻了10倍,增量900亿,成为新能源整车上市公司中的“佼佼者”。但今年第三季度,小康股份虽然实现营收为40.65亿元,同比增长14.67%,但净亏损方面为8.60亿元,同比扩大146.85%,环比甚至扩大711.32%。在赛力斯月销量维持在500-2000辆左右的当下,小康股份更愿意将赌注放在与华为更紧密的问界M5上。“华为不造车”这句话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在公众的视野当中了,自从成立智能汽车BU以来,关于华为造车的传闻此起彼伏,但华为每次都会进行辟谣,截止到23号的发布会,已经是华为在三年多的时间里第8次对外宣称不会造车。在问界M5的发布会上,华为常务董事、消费者BG 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余承东依旧强调,华为只做部件,不造车,将帮助车企造好车、卖好车。但事实上,在小米汽车已经即将亮相的时候,并且同样主打生态链系统这一概念。华为明显也有些坐不住气了,与赛力斯SF5发布时提及华为驼峰系统不同,问界M5并未单独进行发布,而是选在了华为冬季新品发布会上,由华为进行直接站台。 与以往华为参与造车,作为供应商的形式不同,华为对于AITO问界M5的参与度与控制力远超此前单车项目。从前期规划、设计,到后期营销、售卖等,华为可谓面面俱到,甚至手机团队与软件团队也参与其中。据悉,2022年1月20日起,该车型会陆续在118个城市,500家华为门店开启预约试驾及预定,用户可以通过AITO官网和华为APP进行预约。可以说,华为除了没有亲自参与制造组装以外,其余部分都是亲力亲为。如果说想找个相似的案例,就是类似于小鹏找海马代工、蔚来找江淮代工,但小鹏、蔚来会说“自己不造车”吗?显然是说不过去的。据公开信息显示,在新兴的智能汽车业务上,华为每年将投入 10 亿美金,这一数字比华为在年初所提的 5 亿美金已经翻倍。此外,华为IAS BU已经在全球拥有超5000 名研发人员,建立了10多个研发中心。这种种迹象,足以见得华为未来在造车领域还将有大动作。作为科技界的巨头,华为造车显然比小米造车听起来更高端,而从价格方面来看同样如此,25-32万元的价格已经比肩特斯拉Model 3。在同为科技公司的竞争中,华为的劣势主要在于其代工车企较为平庸,未来华为是否会亲自下场,包揽设计、研发、制造全生产链,我们也拭目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