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分合合,地球的心思你别猜!

 潘细录 2021-12-25

1620年,英国哲学家政治家

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

在其著作《Novum Organum》中

提到了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

非洲大陆西部和南美洲东部有着

异常匹配的海岸形状

似乎可以完整的拼合在一起。


图片
(底图源@Google earth)

而随着时间发展,
这一神奇发现
促使科学家们产生了更多疑问:
其他大陆是否也如同
非洲和南美洲一样,像拼图碎片般
可拼成一个整体呢?

图片
弗兰西斯·培根(图源@wikipedia.org)

1857年,奥地利地质学家

爱德华·修斯根据南半球

各大陆上地质岩层和

古生物化石的相似性,

提出了南半球曾存在一个

统一大陆的假设,

并对其命名为冈瓦纳古陆


图片
爱德华·修斯(图源@wikipedia.org)

1893年,爱德华·修斯又根据

非洲与阿尔卑斯山脉的化石纪录,

提出了特提斯洋(位于冈瓦纳大陆与

劳亚大陆之间的古内海)的存在

并认为现代地中海便是

特提斯洋的残余部分。


图片

特提斯洋(Tethys Ocean)(图源@PNGWing)


到了1912年,
德国气象学家阿尔弗雷德·魏格纳
(Alfred Wegener)正式提出了
大陆漂移学说,
并在1915年发表的《海陆的起源》
一书中进行了论证。

图片
阿尔弗雷德·魏格纳(图源@wikipedia.org)

这个堪比日心说的
突破性假说几乎推翻了当时年代
地理学的大部分基础理论,
因此遭到同时期
大部分学者的质疑和否定。

图片
(图源@USGS)

不过,魏格纳却并未气馁,

而是积极的从地质学、

古生物学和气候学等方面寻找论据,

终于,四个重要证据的出现,

将“大陆漂移学说”推到了

如今地球科学的重要位置。

那么,它们究竟是什么?

图片

(图源@google.com)

01

大陆的契合


大陆漂移假说
解释地壳运动和
海陆分布、演变的学说。
大陆彼此之间以及
大陆相对于大洋盆地间的
大规模水平运动,称大陆漂移。

图片
(图源@google.com)

而这一理论的
第一个最基本证据便是
——大陆形状的契合

图片
(图源@google.com)

仔细观察地球上所有的海岸线,
就会发现如同之前提到的
南美洲东部海岸和
非洲西部海岸的情况:
不相邻的大陆海岸线却明显契合
这一现象启发了魏格纳开始
思考大陆横向运动的可能性,
成为证实大陆漂移理论的起点。

图片
(底图源@Google earth)

大陆几何形状的可匹配性
最终促使了美洲、欧洲、
非洲、格陵兰的
拼合大陆漂移假说发端。
而在此基础之上,
魏格纳又开始进行
其他方面证据的研究。

图片
构造板块(图源@USGS)
02

化石的匹配


古代生物化石的匹配性
成为了魏格纳研究的
第二个关键点。
一些特殊化石的位置特征
引起了他的注意。

图片
犬颌兽属化石(图源@google.com)

Mesosaurus”(中龙属),

是一种水生爬行动物,

被推测生活在陆内咸水湖中。

魏格纳将此种爬行类化石

作为大陆漂移学说的重要证据之一。


图片
中龙属复原图(图源@Nobu Tamura)

原因是,到目前为止

中龙属的化石仅发现于

非洲南部和南美洲的陆相地层中

而在相隔宽阔大洋的两个地点上,

同样生物在相同时间内

以以同样方式

同时进化的机率实在太小。


图片
(图源@google.com)

且从化石来看
中龙属是一种
小型爬行动物,
以如此体格几乎不可能横穿
含盐度较高的广阔大西洋,
群体到达对岸并生存。

图片
中龙属化石(图源@Kevmin)

因此,魏格纳得出了一个结论:
在中龙属繁盛的时期,
非洲和南美洲并没有被海洋隔开
而是作为中生代的
一块陆地连接在一起,
中龙属可在整个大陆自由来去。

图片
中龙属骸骨(图源@Samuel Wendell Williston)

而在后来的某个时期,
这块带有中生代遗骸的
陆地被撕裂,被海洋分隔开,
从而形成了如今看到的情况。
不过,魏格纳也想到
仅凭单一的物种化石来证明假说
似乎并不具备足够的可靠性。
于是,他将研究范围扩大
将当时更为广泛的生物物种
纳入了考察计划中。

图片
其他生物物种(图源@google.com)

研究后,他发现除了中龙属
(Mesosaurus)之外,
还有众多种类的生物,
如“Lystrosaurus”(水龙兽)、
“Cynognathus”(犬颌兽属)
和“Glossopteris”(舌羊齿属)等,
都显示出与中龙属
非常相似的独特化石分布。

图片
各种化石初始分布复原(图源@Trewick)

如果根据大陆的
形状将其重新组合,
就可以看出
这些化石的分布十分合理,
这便成为了
大陆漂移的第二个证据
——不同地区化石互相匹配

图片
跨大陆的化石模式(图源@Osvaldocangaspadilla)
03

岩石的分布

魏格纳不仅在古生物学上
得到了支持大陆漂移的证据,
在对岩石学的深入研究中
同样有了很大收获。

图片
(图源@google.com)

他惊喜地发现,

在大洋两岸陆地上的岩石

有着与生物化石分布特征

极为相似的分布规律

例如在现代北美洲东部的阿巴拉契亚山脉中

分布着与欧洲的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和

苏格兰、爱尔兰的山脉中发现的

相同类型及年代的岩石。


图片
(图源@google earth)

异常遥远的距离和
极大的环境差异使
两地在同一时间内形成
相同类型岩石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因此,魏格纳得出了
与化石分布原因相似的结论。

图片

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图源@Tobias Radeskog/wikipedia.org)

图片

阿巴拉契亚山脉(图源@Diptarka Ghosh/worldatlas.com)

这些岩石是在
同一时间和同一地点形成,
然后该地区被
大陆的运动撕裂,
从而将这些岩石带到了
今天的不同的地点。
而这就成为了第三个证据
——相隔遥远地区的相似岩石

图片
(图源@google.com)

04

气候的影响


大陆漂移的第四个,
也是最具说服力的证据,
涉及到了对
过去地球气候的观察。

图片
格陵兰的魏格纳(左)和维鲁姆森(右)1930年11月1日(图源@Archive of Alfred Wegener Institute)

魏格纳对地球上的
冰川特征进行了研究。
他发现当冰川在地球表面移动时,
会在岩石上留下痕迹,
即冰川擦痕,可以表明
冰川在地表移动的方向。

图片
冰川擦痕(图源@google.com)

然而在如今的地球上
发现冰川擦痕的地方
有许多竟位于南美洲
赤道地区的亚马孙热带雨林和
非洲中部丛林中。



结合如今的气候来看,
这些炎热高温的地区
完全不具备形成
大规模冰山的合适条件。
那么,这些擦痕究竟是如何产生的?

图片
(图源@google.com)

魏格纳对此得出的结论是:
这些地区在过去
很有可能靠近地球两极。
当时极度寒冷的气候
使大规模冰川形成。
后期随着“大陆漂移”
这些陆地逐渐远离两极接近赤道,
冰川随温度升高而消失,
仅留下一定规模的冰川遗迹。

图片
(图源@stock.adobe.com)

除此之外,魏格纳还研究了
煤和珊瑚礁化石等物质。
煤作为一种可燃深色沉积岩,
通常产生于被称为煤床或煤层的
岩石地层中或矿脉中。

图片
(图源@google.com)

远古植物遗骸埋在地下后,
经过泥炭、褐煤、
烟煤和无烟煤的转变,
会形成如今我们所见的煤矿,
而这些植物
主要来自湿热的丛林。

图片
(图源@google.com)

然而,当今地球上的
主要煤炭储量却不是位于
湿热地区而是位于寒冷地区
如北亚和南极洲。
因此,魏格纳认为,
这些煤矿所在之处或许在过去
是一个温度较高的环境,
即赤道附近。



同样, 被称为海底“热带雨林”的珊瑚礁

多出现在于温暖水域之中,

魏格纳却在今天非常寒冷的地区

发现了其相关化石。

这一切都描述了大陆漂移

的第四个证据

——气候对地区的影响


图片
(图源@google.com)

可以说,这四个重要证据的提出
使大陆漂移理论逐渐得到了
更多人的认可与支持。
尽管大陆漂移理论并不是完美无缺,
但依旧不可否认的是
魏格纳作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
勇敢的成为了探索地球的前锋,
为后世关于地球板块构造的研究
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图片

(图源@GIPHY)


参考资料:

[1] Brusatte, Stephen, Continents Adrift and Sea-Floors Spreading: The Revolution of Plate Tectonics,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3 March 2016, retrieved 16 May 2016


[2] Bemmelen R W V . The Origin of Continents and Oceans: A. Wegener (translated by J. Biram from the 4th revised German edition, 1929) Dover, New York N.Y. 1966, 246 pp. 63 illus. paperbound U.S.$2.00[J]. Tectonophysics, 1968, 5(4):352.


[3]'Rejoined continents [This Dynamic Earth, USGS]'. USGS.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25 August 2010. Retrieved 22 July 2010.


[4] 赵文津. 大陆漂移,板块构造,地质力学[J]. 地球学报, 2009, 030(006):717-731.


[5] 路甬祥. 魏格纳等给我们的启示——纪念大陆漂移学说发表一百周年[J]. 科学中国人, 2012, 000(017):14-21.

USGS、NASA、YouTube、Unsplash、维基百科、搜狐、百度百科等



点击关注视频号 · 每天一个地质专业动画

DK万物知识大百科

KNOWLEDGE

图片

DK史上超大规模的一次百科盛宴,

一套花费8年心血的博学巨著!

这是一套能和全家人一起阅读的知识宝藏!

两套折扣价:338元(优惠20元)

单套均价:169元

 立即购买


欢迎添加小桔

微信号:xiaoju750

< 请注明:姓名+单位+职务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