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蒋勋新书 | 以人性苦楚为镜,才能看清人生真谛

 mandy53wiuq5i6 2021-12-25

图片

01 听来的传说故事

小时候,还没开始认字,就喜欢听母亲说故事。《白蛇传》《西游记》《封神榜》,都是听来的。母亲说故事的能力很好,这些故事大概也是她从小就听来的。

家中长辈会有说不完的故事,街头巷尾,也有大家说不完的传说。

庙口瞎子,拿一把三弦,叮叮咚咚,唱的、说的,也是“三国”、“水浒”、“封神”,戏台上反反复复演的,也还是民众早已耳熟能详的这些传说。

“传唱”如果也是“文学”,应该比文字“书写”早得多,“听”也比“阅读”早得多。

一直怀念听来的故事,片段片段的故事,常常不完整,有时岔出主题,又自成一章。语言的活泼自由,语言的多样表情、多样隐喻,常是文字所不及。

文字一个萝卜一个坑,语言却天马行空,同一个传说,每次听,都不一样,不同的人说,也不一样。这是“传说”的魅力。

图片

可以“讲古”,也可以“论今,这是我爱“传说”的原因吧!“传说”很古老,“传说”也可以很新,即使年轻读者也读得出现代的心事吧。

想起从母亲口中听来的“大劈棺”,从漫画书上读到的“吹笛者汉斯”,从希腊神话中读到的“Echo和纳西斯”,以及佛经上的“割肉喂鹰”、“舍身饲虎”。

这些故事这么简单,却远不是道理可以替代的。

图片

在故事里,我忽然觉得获得了一种极大的自由。仿佛原来被“文学”窒息闷死的框框忽然挣脱了,又有了极大的空间。

故事和故事之间,现实和幻想之间,古代和现代之间,勘破了,原来了无隔阂,可以来去自如,无一点挂碍。



02 神话故事里的神与魔

我们并不愿意在神话的世界里强调或者坚持它是哪一个国度的。

我希望跟大家分享的概念是说神话的世界本来就不是人的国度,只要你把故事说得好听,只要那些故事不断地启发现在还活着的人,我相信它都会变成世界性的文化。

所以我们也希望到最后其实是一个创造一种新神话空间。

可是也许在华人的世界里,我常常会想到孔子的一句话,可能影响很大很大。论语里面说:子不语怪力乱神。

孔子不喜欢四个故事,奇怪的故事、乱的故事,暴力的故事、神话的故事。

可是大家想一下,哈利波特是不是怪力乱神,魔戒也是,可是孩子为什么那么喜欢?

图片

我想那个怪力乱神也许满足了他一个很奇特的幻想世界,而且也可能他在这个怪力乱神里学习,慢慢长大,慢慢知道人性的复杂。

所以一个不知道怪力乱神的孩子会是一个将来有竞争力的孩子吗?我没有答案。

可是我在想这个问题,单纯天真,天真到不知道这个世界上有复杂的人性,真的好吗?

图片

神话故事里面一直在讲神与魔的争斗。有没有发现我们自己身上有两个元素,一个是神,一个是魔。

我想每一分、每一秒,我们自己身上的神与魔也在对话。所以神话故事里的神与魔,我想也就是我们自己内在的故事。

它并没有绝对的好跟坏,因为没有结论。生命本身是一个过程,并不是结论。

 图片

所以我想在我们特别喜欢结论的民族,不语怪力乱神的民族,我们的童年失去了很多的童话。

我们失去童话,可是其他民族的童话就进来了。所以大人不跟孩子讲白蛇传的故事,不跟孩子讲牛郎织女的故事,白雪公主的故事就进来了。

不要忘记孩子永远需要童话跟神话。所以我们要给他神话,让他丰富的成长。



03 不可或缺的神话传说

有时候我抬头看夜晚的星空,我会觉得整个的天空好像已经完全被希腊的神话占领。

我们原来的星空里有牛郎的故事,有织女的故事,那个故事大概从汉代就开始流传了两千年,讲那一条银河,讲他们在爱情里坚持每一年见一次面的故事。

可是慢慢你会发现,这个星空在世界性的文化里,大概全部是希腊。

一个法国朋友、英国朋友跟我讲英仙座,讲猎户星座,我完全知道。可是当我跟他讲牛郎的故事、织女的故事的时候,他不知道是哪一颗星。

图片

我们的文学对于神话的淘汰,或者说是神话的褪色,速度比印度、比希腊都要快。

神话褪色得太厉害了,以至于现在很多学者努力地在找回我们的神话,因为缺少了神话之后,你会发现我们的文明,少掉了丰富,少掉了对于宇宙更大的好奇。

有时候我们感觉到神话的领域其实也是一个文化的战争,也是一个美学的战争。

我常常会希望说,有一天我们抬头仰望星空的时候,能够把自己很多民族的故事慢慢找回来。

图片
神话另一种改写,是拿来当作灵感再创作,如鲁迅改写嫦娥奔月和后羿射日的故事。

他不是在翻译,也不是理性分析民族潜意识,而是以一个创作者的角度,将神话再创作为一篇小说。

当我在讲中国美术史时,让学生读改写后的佛经故事,他们会觉得很有趣,要他们去读经太难了。

但经过白话改写后,好像变成一个更美丽的故事,对他们要了解敦煌壁画来讲,有很大的帮助。

图片

我自己很着迷于神话,因为神话好像雪球,会越滚越大,你怎么去解析,都解析不完。

它好像还会跑,会往前跑,最后还会变成一个科学和幻想的竟争。

科学要去解析幻想,但科学越强,幻想越多,幻想越多又越想去解析,好像是人类两种基因的一个竟争过程。

 图片

所以我非常希望年轻的一代多读神话,教科书里也多点神话。

因为神话有一个无限领域,同时可以满足幻想的创造力与科学的创造力。

神话是文学的起始,文学是文化的起源,一个社会不能缺少神话与文学,圆满的心灵生活也不能缺少神话与文学。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