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這些年上海這座城市在突飛猛進地發展。然那一群群現代摩天高樓崛起的代價,是成片成片飽經滄桑的老衖堂、老房子的湮沒,是與其相依相存的傳統生活方式和民俗文化的失卻。 2007年起,筆者通過對1500餘條石庫門衖堂的實地走訪與拍攝,尋覓發現了諸多深藏鬧市深處的寂寞小衖,目睹耳聞了更多精美典雅的石庫門建築和鮮為人知的衖堂故事,見證了石庫門老衖堂的現狀與變遷。那些不久於人世的石庫門衖堂建築及熟悉的衖堂生活,被定格在照片上,幻化成我們城市的永久記憶。
一部腳踏車 車把前網籃裏裝著家什 已不多見了的剃頭師傅 送到家門口的服務 擱把椅子 用不著排隊等候 剪一剪,修一修 聊著家常 轉眼間便了事 經濟,實惠 當然 只屬於老一輩勤儉人家 與新潮美髮是格格不入的 ▲ 威海路590衖 (2017) @南山紅楓: 有些剃頭師傅常進出一些醫院的病房,給住院病人理髮的。社會上有這樣的需求,他們估計就這裝備,椅子也不用帶。 @井蟾齋主: 還有敬老院的上門服務。 @南山紅楓: 對的,和醫院類似性質。 @老Q識途: 阿拉剃頭歡喜根據自嘎頭勢剃清爽就好,伐會去發廊美容美髮店,碰到伊排講盡甜言蜜語要侬買充值卡額黑店更加伐會進去。 @井蟾齋主: 我也是長年累月認定附近小店的一位師傅。 @瞎七搭八雜七雜八: 衖口老頭剃頭,好像十多年前已不多見了。其實正經剃頭店不蠻好,店堂整潔明亮,剃頭小弟洗頭妹,服侍舒舒服服。錢用了才是你的,更何況沒幾個錢。 @井蟾齋主: 各人喜好不同。我喜歡簡潔,找個老師傅三下五除二地刨一刨,回家沖個澡了事。 @夢裏吹箫看劍: 齋主對霍山百貨大樓下的國營理髮店是否還有印象了,當年的理髮店可是端著鐵飯碗滴哦! @井蟾齋主: 還有依稀印象,衹是沒有領教。那時都是光顧迎駕廠車站對面那種順帶剃鬚修面、拿肩捶背的小店。 @孟加拉虎的BLOG: 遙遠的回憶!
清明,傳統和掃墓、祭祖的日子 焚燒紙錢,老衖裡依舊的莊重儀式 祈先祖,遺澤久長 佑後人,福蔭千秋 ▲ 鴛鴦廳衖 (2017) ▲ 孔家衖 (2017) ▲ 硝皮衖 (2015) ▲ 紅莊衖 (2017) @老Q識途: 中國平民百姓念祖祭祖的方式,是一種精神寄托。畢竟大多數平民百姓生于憂患,死于憂患,往往數代人都在窮困邊緣掙紮,所以會沿襲燒紙錢燒錫箔給在“陰司”祖輩親人用度的習俗,其實是深埋于內心的悲哀!悲憫逝者!悲憫生者! @爲酒店而旅行: 這個,還是應該規範些。
上海人的勤勞 上海人的“潔癖” 在衖門齊贊贊的拖畚陣上 皆一覽無餘 ▲ 柏枝衖 (2017) @婁先生-建築:拖畚,我也是自已紮的。 @井蟾齋主:勤儉持家,傳統美德。 @老Q識途:說明上海人向來是暇氣要清爽額,我小辰光看到自嘎姆媽每天是要跪勒地浪相揩地板額,稍微大點,我就幫姆媽一淘揩,伐爲別額,因爲夜裏要打地鋪睏吿,屋裏地方小,無奈之舉。後來地方大了,也還是有揩地板習慣,就是用拖畚了。 @南山紅楓:有幾把拖畚,就居住著幾家人家,基本不會錯。 如果你對這裡的圖片或文字感興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