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镇老街】031-章堰(上海.青浦)

 井蟾斋主 2021-12-25
 

前几日,在老房子俱乐部群里获悉,青浦重固章堰村古村落已封闭改造。记起移动硬盘里还存有一堆旧照,于是翻出来,再细细咀嚼了一遍。

那是2012年9月,我在微博上偶尔看到网友的照片,便冲着金泾桥而去。原汁原味的古桥、老宅、旧标语,踏进古村的那一刻,仿佛时间凝固了。

建于宋代的金泾桥


为拱形单拱石桥,座落于章堰村老街南首相传,宋时章伯颜监华亭盐务,曾筑堰疏青龙江,故名其里曰章堰。章伯颜告老还乡后,在章堰建观月堂,堂前有桥,常邀当地文人墨客,饮酒赏月,吟诗作对。故金泾桥也被称为观月桥。


此后几经整修,现除石拱保持原状外,桥面与桥栏多次修补,石色各异。


到过许多江南古村,如此完美的古桥与老宅组合,也实属少见。


建于乾隆年间的汇福桥


别小看了这三块不起眼的石板,它承载着沉沉的岁月。石板桥一侧还清晰地留有“乾隆五十年”等字样。

建于清嘉庆年间兆昌桥


为单跨平梁桥,正对着章堰城隍庙前门。

平梁两侧刻有桥额。

桥墩两侧石柱上刻有桥联,一侧是“澄波西绕迎新旭,紫气东来启瑞云”。


另一侧则为“人烟盛处香烟盛,德泽深时福泽深”。


好一个“德泽深时福泽深”,“厚德载道”的又一种版本。可圈可点的还有此桥联重字不重样,如图中的“泽”、“深”两字。

这栋被高高的野蒿包围的老屋,曾作为生产队的公共场所。昔日粉墙黛瓦的大宅,如今塌了墙和屋顶,瓦片残缺破损,遍地野草藤蔓,唯残垣断壁上依稀可辨的文字直指那疯狂的年月。


“必须把粮食抓紧,必须把棉花抓紧,必须把布匹抓紧。”


“备战备荒为人民”,“一定要解放台湾”。


    “帝国主义者如此欺负我们,这是需要认真对付的。我们不但要有强大的正规军,我们还要大办民兵师。这样,在帝国主义侵略我国的时候,就会使他们寸步难行。”下有“章北生产队”字样。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
    “我们的责任是向人民负责.每句话每个行动,每项政策都要适合人民的利益。如果有了错误,就要改正。改正得越迅速越彻底越好。”
    “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有错误就得批判,有毒草就得斗争”,“伟大的毛泽东思想万岁”。

“农业学大寨,种田为革命”。

“自力更生,奋发图强”。

我们伟大的导师、伟大的领袖、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毛主席万岁!
“伟大的、光荣的、正确的中国共产党万岁!
当年新埝生产队革命青年留下的标语,这个偏僻的古村落也为红色的浪潮所席卷。


老宅就像坟茔,掩埋着一个逝去的时代。




古村寂寥,鲜有人走动。前些年去时,望着那一片破败,有一种遭人遗弃的感觉。

金泾桥北堍,全村唯一的一爿供销社。


章堰泾边,新旧相间的临水民居。


常久失修,所存老宅已千疮百孔,大都成了危房。



     这门楼上的雕饰,制作的倒蛮精致的。


外墙梁托上的花饰。

屋顶,探向天际的老虎窗。


野草掩映的木门。


久违了的“永固”锁。


青瓦漏窗。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农家窗檐上的镶嵌文字:“自力更生”,“人民公社万岁”。



当时走在村子里,还能听闻鸡犬之声。




如今,原住民都迁走了。历史痕迹也许还能保留,这鲜活的生活场景恐难再现。




乐建成(井蟾斋主)

中国美术家协会藏书票研究会会员,安徽霍山县西山文化研究会顾问。曾任上海市中学艺术学科教材特约撰稿人,杭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兼职教授。现居上海。

 现专注于 大别山乡、江南水乡、上海石库门等专题的影像记录与绘画创作,建有上海石库门影像资料库。《中国日报(香港版)》、《新民晚报》、《中国国土资源报》、《第一财经周刊》、《YOU MAGAZINE(东京版)》等多家报刊杂志及上海电视台《生活时尚》、《艺术人文》、《星尚》等频道进行了相关报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