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颗荔枝,勾勒大唐盛世末期的“荒诞”!古代“快递”到底有多快?

 锴哥的世界 2021-12-25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偶然在网易蜗牛读书上看到《长安的荔枝》这本书,不由想到了苏轼的这句诗。

而最令我惊叹的是,马伯庸的《长安的荔枝》这本书,内容的精炼,情节的紧凑,以及阅读过程中那种令人不自觉追随书中主人公东奔西走的场景感,以及最后读完后的意犹未尽。

这是我今年读过的小说中最精彩的一本。

这本书以小人物的视角,通过送荔枝这件事,形象地勾勒出了大唐末期的“荒诞之处”。

故事以主人公李善得(一个长安九品小吏)在五十多岁的年纪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一套房子为开篇,作为一名“北漂”者,李善得省吃俭用几十年,并且依然需要向寺庙借高利贷,才能买下房子,不得不说这是一个“讽刺”,也是一个小人物的真实写照,而更为讽刺的是寺庙不能如此功利,所以借出去的钱,本金就叫“功德”,而收回来的利息就叫“福报”。

言归正传,虽然是借了三分之二的钱买下房子,主人公李善得终究还是喜悦的。然而,也正是这份喜悦,让他一个谨小慎微几十年的老实人不小心着了他人的道,被同僚哄骗着接受了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杨贵妃生辰的那一天,献上岭南运过来的新鲜荔枝”。

“荔枝的物性,一日色变,两日香变,三日味变”,而岭南距离长安五千余里,途中山水迢迢,这条运送荔枝之路,更是无数小民和官员的死路。

“皇帝诏令无可取消,那么最好能寻一只替罪羔羊,把这桩差遣接了,做不成死了,才天下太平。良元兄可玩过羯鼓传花?你就是鼓声住时手里握花的那个人。”

皇帝诏令到达的当天,李善得正好请了半天假去看房子,而同僚们都知道,这份诏令不可能完成,接下来就是一道“催命符”,大家只好找一个替罪羊,而此时李善得正好不在场,于是他就成为了大家所推荐的“最合适人选”。

1
即便是死,也要死个明白!

当李善得发现受骗后,只能绝望等死,在跌跌撞撞回家的路上不料碰上了老朋友,在朋友的指点下,他决定拼死一搏,即便要死,也要做一个明白鬼,他要搞清楚,皇帝让他运送的荔枝到底是什么东西。而且此时离皇帝诏令期限还有将近4个月,他还有一些时间准备。

李善得告别妻女,只身前往广州。这一路上,李善得凭借着自身的算术天赋,不断计算各条路径的可行性。

“其时的大唐邮驿分做四等:驿使赍送,日行五百里;交驿赍送,日行三百五十里;步递赍送,日行二百里。以及最慢的日常公文流转,马日行七十里,步及驴五十里,车三十里。即使是按照最快的“驿使赍送”,从岭南赶到京城也要十几天,新鲜荔枝绝送不过来。”

虽然朝廷还有一种八百里加急,但八百里加急只能用于最紧急的军情传递。更何况南方水道纵横,山势连绵,就算可以采用八百里加急,也跑不起来。

为了家人,李善得不得不殚精竭虑,希望在数字中寻得一丝生机,他想即便最终失败了,也要知道自己到底倒在哪里。

来到广州后,李善得首先找到当地的岭南经略史,希望获得资助,让他有足够的金钱来实验心中的想法,然而岭南经略史除了一番嘲讽外,无情地拒绝了金钱上的资助,而且为了摆脱责任,仅仅给了李善得一块“通行符牒”。

俗话说“有钱能使鬼推磨”,无论在哪个时代这句话都适用,可以说没有钱,寸步难行,李善得就算想拼死一搏,手里也没有武器。在绝望之时,一位胡商前来搭讪,表示可以给予金钱上的资助。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更何况是做生意的商人。

原来,胡商苏凉看上了李善得手上的“通行符牒”,对于商人来说,这份“通行符牒”就是聚宝符。

这样的交易本来就属于违法,是杀头的大罪,但李善得别无他法,反正左右都是个死,多一道罪名又如何,倒不如冒险一搏。

经打听,李善得了解到岭南从化的荔枝种植与其他地方颇为不同,因此,他骑马大半天前往从化。

到达从化后,他结识了种植荔枝的能手阿僮姑娘,并从她的口中得知,六月荔枝之前还有一种名叫三月红,即在三月份成熟的荔枝,而且他也了解到荔枝的催熟法。

对于他来说,这无疑是天大的好消息,因为这意味着他刚刚好可以用三月红来实验测试哪一条路线最佳。

和商人苏凉合作之后,李善得不吝金钱,请来经验丰富的骑手分别跑四条路线,并且要求不要体恤马力,跑到荔枝变质为止,为此他还设置了阶级奖励,以此来模拟当时朝廷最高等级的驿递速度。

然而最终的结果是四条路线都不行,因为荔枝太易变质了,即便想尽办法缩短路线,以及采用一定的荔枝保鲜办法,五天三千里已是极限。

李善得心想,速度上已经难以继续提升,只能再从荔枝保鲜上想办法。

在一次偶然的情况下,李善得终于明白阿僮姑娘所讲的“让荔枝不变味,你别摘下来啊”这句话的深层意思,原来荔枝的果蒂结实,但枝条纤弱,摘荔枝应该把枝条直接砍下来,这样不仅快速,而且砍掉老枝条,新枝才长得更壮,除此之外,这样摘的话,荔枝不离枝,可以放得略久一点。

李善得豁然省悟,似乎发现绝望中依然有一丝生机,他经过反复计算后,发现可以将运送时长控制在十一天,并且采用多种保鲜办法,应该可以在荔枝不变味之前送到皇帝手上。

2
人心难测,官场诡谲!

李善得反复计算得出的办法,虽然可行,然而却需要数量庞大的金钱,并且需要途经的官员和驿站的协助。李善得打算亲自返回长安寻求帮助,而此时商人苏凉决定冒险投资,与其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他希望出资帮助荔枝的运送,他在赌李善得的前程。

然而,在返回长安的路上,致命的危险却不是来自山上的老虎,而是人,岭南经略史从卧底奴仆的口中得知这次李善得的方法成功率很高,而如果李善得成功了,显然彰显了他的无能,为了避免皇帝的猜忌,他决定派人杀掉李善得。

也正因为李善得的老实和善良,他并没有将岭南经略史派过来的奴仆当畜生看,奴仆为感恩最终提前向李善得通风报信。“向主人尽忠,乃是我的本分,跑来示警,是为了向大使报恩。”

最终,奴仆不幸命丧虎口,在临死前奴仆让李善得利用他的尸体设下埋伏再次吸引老虎前来,以坑杀前来截杀李善得的士兵。

李善得幸运地回到长安,而此时迎接他的是第二个“关卡”,同僚们不断打太极,他筹不到一分钱,也得不到一丝的帮助。

幸得贵人相助,李善得在寺庙里得以面见当时的卫国公杨国忠,也即右相,一位权势滔天的大人物。这位卫国公是杨贵妃的族兄,如果能够顺利将新鲜荔枝运到长安城,博得杨贵妃的一笑,对于他来说,也是天大的好处,于是他把自己的银牌给了李善得。

其实,给银牌也有一个含义,也就是即便事情办砸了,卫国公只需收回银牌,两者之间便没有任何关系,没有任何文书痕迹,可以将他和李善得以及这件事切割得干干净净。

也正如卫国公所讲“流程,是弱者才要遵循的规矩”,这块银牌远比官方的正式发牒好用多了,各门官员看到这块银牌后纷纷配合。

而由于李善得向杨国忠提及岭南商人愿意效忠,主动出钱帮助运送荔枝时,被杨国忠不耐烦地呵斥了一顿之后,李善得回到广州无法向商人苏凉交代,本来已经将李善得当作朋友的苏凉愤怒离去,两人之间的朋友关系就此断绝。

而且此时岭南经略史主动示好,以弥补之前派人暗杀李善得的事情,因此,他们擅自抓捕苏凉等商人,却不料弄巧成拙,苏凉等人提前收到风声,溜之大吉,并且带走了可以保鲜荔枝的器皿。

无奈,李善得只能另想办法。

更为无奈的是,卫国公杨国忠更改“需求”,文书要求“六月初一运抵京城的荔枝数量,要追加到三十丛”,因为除了贵妃要吃到荔枝外,她的大姐等其他人也要考虑在内。

增加荔枝数量,其实并不是一加一那么简单,这意味着之前所有的布置,包括交接人马等都要重新调整。而且按照当时的潜规则,上头下发的命令会经过层层加码:

“每到夏日,上头说要一块冰,中间为求安全,会按十块来调拨。下头执行的人为了更安全,总得备出二十块才放心。层层加码,步步增量,至于是否会造成浪费,并没人关心。

所以右相要三十丛荔枝,到了都省就会增加到五十丛,转到经略府,就会变成一百丛,办事的人再打出些余量,至少也会截下两百丛。李善德无法苛责任何人,这与贪腐无关,也与地域无关,而是大唐长久以来的规则。”

为了更好地保鲜,所以采摘荔枝时,要劈下半条枝干,运走一丛荔枝,基本就要废掉整整一颗好树。而这一下子,将毁了一半的树,面对庄园主人阿僮姑娘的质问,李善得一方面尤其痛苦,但对于右相的命令,他一个小小的荔枝使根本无力抗衡,最终狠下心继续执行计划。

此时,他失去了阿僮姑娘对他的信任,而李善得本人也第一次尤其厌恶自己,在自己的良心上他发现一处黑迹。

荔枝发生褐变,流出汁水,则意味着彻底腐坏。在荔枝运送的全过程中,李善得亲自监督,为了掩盖心里的痛苦,他不要命似的快马加鞭赶路。

过程中,他发现有一个驿站已经无人坚守,“'逃驿?!’这个词猛然刺入李善德识海,让他惊得一激灵。”在这个驿站里,几乎所有能搬走的东西都被拿走了,李善得为了杜绝逃驿,本来就在预算里放入一笔补贴钱,用来安抚沿途诸驿的驿长和驿丁,本来还觉得即便层层克扣,但起码分到他们手里的也有一半,可如今看来,或许更少甚至没有,附近的村落同样已经没有了村民。

本以为发生了逃驿事件,李善得的运送荔枝计划夭折,而他将要被杀头。但累到昏睡过去时的一个噩梦让他想到了补救的办法。采用这个办法后,剩下的只能听天由命。

3
初心未变,反能在乱世中得以保存!

最后,李善得险而又险地将荔枝送达,历时11天,其中九成九的荔枝因为各种原因中途损毁。

博得贵妃一笑,李善得深受右相杨国忠器重,本想委以重任,然而,李善得冒死求个答案:“运送荔枝所花钱的巨额金钱,不需要商人资助,也不需要从朝廷金库支出,到底从哪里来?”

原来,原本各地驿站的日常维持经费,都是由驿户自己先行垫付,每三个月朝廷再报销。

而如今杨国忠的办法是将这个时间延长到六个月,这意味着驿户需要先行垫付六个月的经费,朝廷才返还钱粮。

除此之外,为了这次的荔枝运送,他们还需要再额外出钱,运送荔枝的经费均摊到每一个驿户和驿丁以及百姓头上,否则就要增加劳役。

而且李善得一计算,发现荔枝转运过程的费用其实比驿户出钱合计的总数额远远要少。显然,杨国忠不仅不费一分钱,反而从中获巨利。李善得以逃驿事件以及他途中所见所闻大胆表述心中的想法。无疑,这一做法激怒了杨国忠。

本来可以升官发财的李善得不忍良心谴责,自断了这条路。而得罪了右相后,各地官员纷纷弹劾李善得,告状说他利用这次荔枝转运贪污腐败。

这件事其实可大可小,结果还需看右相的心情,大则需要接受各种刑罚,小则前途断绝并失去官员身份。

最后,他被剥夺官员身份,贬到岭南从化,其实这个结果也是得到一位“贵人”的相助。

在朋友的分析下,李善得恍然大悟,之前以及这一次帮助他的这位“贵人”原来是杨国忠的竞争对手,而贵妃想要吃荔枝这件事也源于他,他出身岭南潘州,或许是他向贵妃夸口家乡荔枝如何可口,才有这一堆麻烦事。

帮助李善得对于他来说就是顺手而为,既可以抢走其中的功劳,也可以给竞争对手带来一点恶趣味。

李善得辞别朋友,携妻女前往广州,住在阿僮姑娘附近,并且为了弥补之前犯下的过错,主动补种荔枝树。

此后一年左右的时间里,外界风云变幻,安禄山起兵叛变,皇帝带着太子、贵妃、右相弃城而走,所有的节度使、经略使都忙了起来。

而李善得如同农民一样,沉浸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之中,初心未变的他在乱世中得以保存。

4
小结!

对我来说,读到这本书其实很偶然,有出于对“日啖荔枝三百颗”和“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好奇,也有对于古代驿递速度,比如八百里加急到底有多快的好奇,恰巧的是在阅读这本书的前两天刚好看到了一个讲古代八百里加急的视频。

这也是我第一次用网易蜗牛读书看这一类小说。

出乎我意料的是我很快就沉浸于其中,花费两个上班午休的时间和一个晚上看完。

下面说说自己的看法:

(1)无论是发动一场战争,亦或是国家的基础设施修建,甚至我们亲力其中的很多事情,比如疫苗接种,比如穗康码,其实我们表面上看似很简单,但实际背后所需要协调的事情和实际投入的人力物力远非那么简单。

曾经看过一篇刘润老师写的文章“刘润对谈熊逸:古代战争是如何运转起来的?”就讲到了站在今天商业的角度来看,发动战争“攻城略地”这个行为背后,支撑它走通的基本逻辑其实很复杂,包括如何调动作战的积极性,而这就涉及到各种激励制度,包括爵位的激励和金钱的激励等等。

从马伯庸的《长安的荔枝》这本书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转运荔枝背后的逻辑也很复杂,好比现在的菜鸟驿站,我们享受到的是便利,表面上看就是快递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但其实背后需要大量的数据、人员、资源以及这些要素之间合理地协调,才能顺利实现。

以小见大,读这本书,不妨继续将这一点与自己的所见所闻以及所思再进一步联想。比如2021年国家制定的三孩政策,其实背后也有多方面的考虑,是权衡各要素后的决定。

(2)“内卷”是2021年的流行词,面对内卷,有人说向往古代的生活,向往陶渊明式的田园生活,悠然自得。

但其实,真有机会回到古代,我想99%的人是不愿意的,因为在一个封建专制的社会,王权至上,人命就如同草芥,甚至毫无自由可言。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读这句话或许你会感到很燃,很霸气,但如果在古代,如果我们并非是这个掌权人,而是处于底层的人,其实很悲哀,因为往深处想,你会觉得自己如同一件货物。

前几天,看到人民日报报道135岁长寿老人去世,我朋友说才感觉到清朝原来离我们不远,我说幸好清朝灭亡了,要不然走在大街上突然看到一个官员或皇亲国戚都要跪拜请安,那是多可怕的事情呀。

所以,我经常觉得很幸运生在当下,幸运生在中国!

尤其是我最近在读王小波先生的《沉默的大多数》这本书,对此更深有感触。如果你认同或不认同这一观点,不妨也读一读这本书,或许你会有不同的看法。

(3)保持初心,说易不易,说难不难,关键在于能否忍受得了良心的谴责,能否做到众人皆醉我独醒,正如小说中的李善得,虽然做了令自己恶心的事情,但最后还是没有失去初心,选择了自己的方式去对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