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学校内涵发展三年规划 (2018--2020) 学校发展规划是学校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内涵发展就是学校发展要科学、精细、有品味、可持续。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和《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使xxxx学校更加规范、科学、快速地发展,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特制定学校内涵发展三年规划:xxxx学校位于xx县城区内乾宁街与振兴路交口。成立于2003年,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基础教育学校。学校占地面积130余亩,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办公楼一栋,教学楼三栋,综合楼一栋,宿舍楼三栋,餐厅一座,图书馆一个,礼堂一个,全开放运动场一个,住校生1200名实行社会化公寓式管理。学校在校生5300余名,82个教学班,教师292名,专任教师252人,其中省级名师1人,小学高级教师54人,中学高级教师26人,中学一级教师48人。省级骨干教师3人,市县级骨干教师20人,市县级学科带头人28人,市级兼职教研员4人。学校是河北省园林式单位、河北省“国学教育先进集体”。xxxx学校传承“尊重生命百年树人”的校训,以“立德树人”为办学理念,坚持“让每个人都成为更好的自己”的价值观和“为中华民族之伟大复兴而读书”的核心精神,坚持进行“生命化教育”改革三年,树人管理体制机制基本成熟,树人文化特色基本成型,但学校校舍布局与设计缺乏远景规划的问题,教师职业倦怠的问题,学校巨大管理成本太高、效率低下的问题仍然是障碍学校发展的主要因素。
二、学校三年发展的愿景 学校以文化建设为纲,淬炼科学而有学校历史厚重感与传承价值的校园文化元素,建设“树人文化”品牌。校园环境进一步美化、人文化、艺术化,实现育人环境的体系化设计。办学条件与设施提档升级,建设满足树人教育需求的开放式教育空间。“教师第一”的目标投放,借助河北名校联盟、燕赵校长联盟和xx县区域联席教研共同体等平台,培树和推送“树人名师”,力争三年培养省级培训者培训师3名,市级培训者培训师和专家型研究型名师10名,县校级名师60名。树人课堂教学改革继续深入,完成“树人常态化学堂”的标准与评价体系的建构与认证,实现覆盖各年级各学科教研组60%成员的推广应用,学堂典型样本达到48个,公开发表10个以上。“生命在场”的树人德育体系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成为可推广和借鉴的自主德育品牌。梳理和建设学校的“树人社团”、“树人课程”和“树人一级一品”,实现以人为本的“树人教育”的落地。 总目标:把学校建设成以育人为核心目标的“生命在场”的生态校园和“树人教育”特色。以师生的生命成长为发展理念,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为出发点和归宿,建立起树人教育的思想体系:1.树人学校教育观:学校是人与人之间灵魂的对话场,是关注人的天性、人性和社会性的整体意义的教育生活场。让花成为花,让树成为树,是树人教育的根本。2.树人教育质量观:教育质量是德、智、体、美、劳等五育水平的总合,其对象是人;谈人的质量必须强调全面发展。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是树人教育的责任。3.树人教育价值观:做教育是面向人的,教育学即人学。教师的幸福感与价值体验,来自于学生的成长。“让每一个人都成为更好的自己”是树人教育的使命。4.树人教育伦理观:在教育的体系中,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决定教育发生与生成的主要因素,教育学即关系学。建立相互尊重的人际关系是树人教育保障。以师生发展为本,以“生命化教育”思想引领学校核心工作。1.建设“学习为根本、研究为推动、发展为标准、成长为目的”诗意栖居的“教育生活场”。2.建设系统的学校文化体系。包括理念文化、社团文化、标识文化、环境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3.建立五种质量提升方式:“放手·放生·放下”的管理方式;“发现·发掘·发展”的培育方式;“播种·管理·收割”的成长方式;“生存·生活·生长”的育人方式;“自主·自发·自觉”的树人常态化学堂方式。在《xxxx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的基础上,建立《xxxx学校学习型组织建设运行机制》,对树人教育理念和文化建设进行疏理和重建,形成“树人教育”体系。学校文化系统建设成形,优化中小学一体化双线管理机制;三级学习型组织建设理清关系主动运行;生命化教育从外延到内涵的理论体系基本架构完成;“五个方式”的内涵与外延普及到一线教师,有较丰富的理论支撑。按照“发现·发掘·发展”的培育方式,将“典型”例子进行理论、实践的双重检验,在校内推广与普及。树人学堂的典型样本,每个年级每个学科都有自己常态的代表作;树人名师工作室,要从制度建设、组织建设、运行机制、成果发布等四个方面给出范例;体验式德育与契约化管理的例子,从活动类向课程类延伸,形成树人学校的课程体系。建构和完善学校“树人教育”系统,实现“形象一流 成绩一流 素质一流”的树人公共愿景。向县域内外展示和分享教育理论、教育实践、学习机制等方面的创新成果。 办学思想是学校内涵发展的灯塔,引领学校发展的方向。坚持“生命化教育”思想,坚持“立德树人”的办学理念,最终将其发展成为“树人教育”体系。1.审视学校原有的办学思想体系,每一个设计都要从学生角度出发,都要从尊重差异激励学生参与出发,2018年修订完成。2.确定以“生命化教育”为基因,确定“树人教育”的核心价值取向,2019年完成各项工作内涵与外延体系建构。系统科学的管理是学校内涵发展的保障。基于九年一贯制、82个教学班的大规模学校的现实,坚持扁平化管理的思路,创新学校管理体制机制,最终将发展和完善中小学“一体化双线管理”体制,形成“树人管理”体系。采用年级分校负责制,将中小学管理架构转变为九个年级管理架构,实现常态化管理的扁平化和重心下移。2.管理思想:控制与激扬并重,三放(放手放生放下)管理方式与“德智体美劳”五育并重。用三年的时间把学校建设成为尊重规则的学校(君淑教育)和没有奴隶的学校(尊重教育)。4.建立对各年级分校和处室的工作评估体系,从“学习、研修、文化、学生、教师、卫生、成果”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采用体验式和契约化原则,小学重“行”,中学重“品”。5.1每个年级制定各自的“行”“品”规范,简单易懂,同时有考核标准和学期末的成果汇报。5.2年级组自治,班级自治,在班级管理中落实自主管理。使学生具有感知和追求“幸福生活”的能力,变得智慧而高尚。 校园文化反映了学校历史发展的底蕴,能优化学校的育人环境,润泽学校内涵发展。学校坚持环境育人和活动育人的建设,最终形成优秀的“树人文化”体系。1.环境文化:将学校的6个花园设计为学园,以“梅”“兰”“竹”“菊”“松”“桃”分别为主题,围绕学校的育人目标,赋予校园里的景物以文化内涵,让校园里的一草一木,每一块石头和每一面墙壁都有故事。2.精神图腾:“为中华民族之伟大复兴而读书”是学校为学生确定的核心精神,这精神要成为学生的精神需要不断的浸润与影响:将设立树人英雄榜,“学习圣贤英雄,争做时代先锋”,“学最好的别人,做最好的自己”,让民族英雄、科学家、艺术家成为师生的偶像。另外:2.1.继续推动“树人阳光少年”和“树人最美教师”月评活动,完善评选标准与推荐程序。让身边和榜样成为做人做事的标杆。2.2.推出“树人首席名师”和“树人名师”年评活动,不断优化标准与评选程序。让身边的榜样成为变革的不竭力量。2.3.推出树人偶像,由学生从我国著名科学家、文史学家、艺术家等中推选。让他们成为学生立志成才报国为民的动力。教师是决定学校发展的第一要素,教师发展是学校发展的基石,教师专业化发展是学校实现内涵发展的必由之路。学校坚持实施“青蓝工程”和“名师工程”,建立“教师发展中心”,加强“走出去”与“请进来”式的培训,目标是打造一支“树人名师”队伍。三年培养省级培训者培训师3名,市级培训者培训师和专家型研究型名师10名,县校级名师60名。1.继续利用好两个公益交流平台,即河北名校联盟和燕赵校长联盟,加强省际间的优秀教师交流,每年至少38人次的交流访学,三年将有114人次受益。2.继续跟县教研室加强沟通,寻求教育局的支持,将xx县区域联席教研共同体做大做强,中小学联盟校分别扩大到6个,每年活动两次,发挥地方交流平台的辐射作用,推动区域教育共同发展。3.加强本校的“师本大学堂”建设,坚持每月一次,将外出学习和优秀的教育资源引入老师学堂的同时,将培训形式“树人学堂”化,同步体验树人学堂的组织学习形态。4.建立学校师本培训的“树人资源库”,继续引用“樊登读书会”的免费优质教育资源。三年内将利用联盟学校、各报刊培训机构的优质人力资源建立起50人的优质培训者资源库。课程建设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抓手。学校坚持先发展社团,再发展校本课程,最后再整合国家课程的思路,进行学校课程体系建设。采取的策略是引入社会各培训机构和公益组织,利用他们的专业技术人才,同时挖掘学校老师的潜能,来解决师资短缺的问题,力争三年后形成科学的“树人课程”体系。1.由教导处主导,各年级跟进,建设同说、同诵、同读、同写的大语文教育。2.区分“校本课程”与“社团”的概念。第二课堂是传统意义上的“兴趣小组”。社团是较高级别的“兴趣小组”组织。“校本课程”是面向全体具有普适性的,需要明课程意义、课程内容、课时安排、课程评价、考评办法等。3.1.家本课程:由家长主导参与,一年级作为试点先期进行。4.3.机制:学习自主,周展演,年汇报2次(文化艺术主题月和教育教学成果展示月)学校给予服装、道具、器材、场地等支持。树人一级一品,每学期展示一次。 王全乐教授认为,教育质量是学校内涵发展的生命线。基于树人学校的教育质量观,学校从生命的成长规律中追寻教育意义,做学生喜欢的教育,目标是三年内实现以下两个品牌建设:一、有形的教学:即常态化“树人学堂”,是以“五个范式”为指导的常态化学堂建设中,形成的各种典型样本及其评价考核体系;树人课堂教学改革继续深入,完成“树人学堂”的标准与评价体系的建构与认证,实现覆盖各年级各学科教研组60%成员的推广应用,学堂典型样本达到48个,公开发表10个以上。指导思想:“包容”------学堂建设的方向坚定,不拘一格的方法实践。1.1.小学范式:独学指导课、群学展示课、助学考教课。体现以学为中心的教学和以学定教的评价1.2.中学范式:学考学练(先独学后群学)新课型“双学双测”、考改考复习课型“双考双改”。指导思想:“稳健”------学科知识体系、技能体系、思维体系不因改革而放松,不但要守住,还要更加深刻。2.1.小学标准:学科兴趣、学科素养、学习习惯中分别体现学科与学习素质的呈现形式。2.2.中学标准: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为呈现形式。“一标双向”之“双向”评价,即“多元评价”(传统试卷评价80%,设定体现以上三个内容的元素评价20%)和“发展性评价”(用离均差或轴距做反馈数据)二、无痕的德育:即生命在场的“树人德育”,是基于林格的“教育是无用的”观点与李振村的“做孩子喜欢的教育”思想,植根于“人是目的”的教育思想。让教育不是在口号下而是有了环境浸润,在无意间悄悄发生。生命在场,即“人在魂在”,教育才有意义,教育才可能有效果。在三年内构建完成“生命在场”的树人德育体系。2.1.契约化管理:通过契约方式,达到提高学生自我约束的内驱力,既能培养孩子的诚信品质,也能培养法制精神,建立规则意识。方式:2.1.1.班级公约,惩罚具有合法性、自愿性,且具人性化和建设性。2.1.2. 学习公约,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学科学习约定,有奖有罚,采取认领的方式。建设文明的和谐的班级育人环境。依据构建主义理论,知识的积累,三观的建立,行为习惯的养成,同样需要学习者在实践中通过体悟而建立。方式:2.2.1小学思品建设走出教室的社会化课堂。学校德育不孤。因为它与生活分不开,它与家长分不开,更与老师分不开,所以,无论社会、家庭、学校的教育都会对孩子的成长施加影响。关键人物是家长和老师。3.1教师第一,建立强大的班主任专业团队是学校发展的根本。学校在三年内努力搭建两个平台,两个空间:3.1.1.两个平台:校内展示发展的平台和校外学习交流的平台。3.1.2.两个空间:校内自主发展的空间和读书学习写作的空间。3.2家长是首任教师,成立家庭教育指导中心,把德育教育的触角延伸到家庭,先引导好学生父母再教育孩子。3.2.1.家庭教育指导方式多元化:专家上课,家长交流,亲子对话(书信等)、入户拜访等。3.2.2.家校资源共享:选聘课外辅导员,让优秀家长做孩子的榜样和骄傲;建立微信公众平台和微信群,传递优质家庭教育经验资料。
五、学校内涵发展的实施和保障 1.思想保障。通过三级学习会议和微信群平台,组织全体教职员工学习此规划,并在学习和讨论中不断达成共识,提出建议,完善规划,使思想高度统一。2.组织保障。学校把规划中的各项工作分别交由学校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办公室主任的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落实,统筹兼顾。3.资源保障。学校将合理安排上拨资金并申请财政专项资金,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基础设施、办学条件和保障规划中各专项工作顺利开展。 强之声 分享教育思想和教育发展理念,讲述人生成长和校园生活故事,记录教书育人和学校管理的实践做法,……希望“强之声”能够成为有助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教师专业化成长和教育管理干部领导力提升的学习交流平台。 97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