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参加过石门保卫战的原73军抗战老兵郑相邦3月28日去世,享年93岁

 石门仙山茶行 2021-12-25

人称麦帅的二战时期美国五星上将道格拉斯.麦克阿瑟曾经有一句名言:老兵不死,只会慢慢调零!

2018114日,参加过宜昌保卫战的石门县原18军抗战老兵翁锦华往生极乐,享年100岁,23日,参加昆仑关战役和松山战役的石门县原第8军老兵屈远长老人往生极乐,享年99岁,216,大年初一那天,原青年军老兵覃道奎老人往生极乐,享年95岁。

左为郑相邦

郑相邦,192512月生于石门磨市商溪老家,是原陆军中将、历任荣誉一师师长、第八军军长、新一军军长、驻印军总指挥的郑洞国的晚辈近亲,1942年夏天在石门中学读书时,暂编第5师驻石门,朱际凯团招兵,市人唐伯熊(郑洞国的亲戚,常给各国军部队招兵)就动员他去朱部当兵,被编入朱际凯团直属炮兵连任上等兵,73军是杂牌军,战斗力不怎么样,郑老觉得朱际凯团在暂5师内部来说战斗力相对算是比较强的,可能与朱的出身有关,他治军有自己的一套。

民国33年底具体时间记不清了,日军进攻石门时,朱团当时驻扎在石门县城北边的毛坪(现属新关镇),日军是从瓜子峪攻入石门县城的,当时暂5师在新关一带与日本人激战了好多天,师长就是那时战死的,石门给这个师长还建立了一个纪念碑的,师长战死后,暂5师基本上就是各自为战,节节败退,石门县城失守后,暂5师基本上就是溃散了,大家都挤在新关上头的大龙潭一带过河,日军发现了就派飞机轰炸,渡船和士兵都炸死了,当时只记得是血流成河,朱团长最后命令大家拆群众的门板过河,当时郑相邦还记得在他快过完时,门板一下翻了,他跌入水军,幸好朱的副官余克银(音)识水性,赶紧跳下水把他拉上岸,见到朱团长后,团长大喜,连说我的炮兵回来了,后来朱团长就大力收容残兵,经杉木桥,最后在慈利江垭休整了几天,后来经溪口等地重新反攻常德,记得在桃源很打了几场恶仗,常德会战胜利后没多久,第四次长沙会战又开始了,当时主要就是驻在长沙城边的一座山上,因为不熟悉长沙,所以那一带的地名老人真的记不起来了。
抗日战争胜利后,随部队在东北参加内战,郑洞国在长春投诚后,回乡务农至今。由于父亲郑仪初是乡长,叔叔郑安峨是乡长,所以被定为大地主家庭,后来家境一直非常困苦。(值得一提的郑仪初的第三个儿子郑巨邦是黄埔学生,也参加过抗日,这个乡长把自己的两个儿子都主动送上了战场,没要别人抓,好象没占到什么便宜,郑安峨只有女儿。)

常德志愿者看望郑相邦老人

2013年,自本人走访确认老人参加过抗日后,这几年以来,关爱抗战老兵网及关爱抗战老兵公益基金、龙越慈善基金会、湖南老兵之家、南京1213志愿者同盟、常德1+1爱心联盟、民革常德市委石门活动小组、互助抗日老兵论坛、常德会战研究会等各家志愿者组织都利用各种途径关爱过翁锦华老人。

2015年,老人获得了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台湾方面也为老人发放了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章。

附注:朱际凯人称朱疤子,土匪出身,是石门民国史上有名的“三大天王”之一,所谓的三大天王就是三个大土匪。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