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年读一遍《论语》(2022.0)

 读书和做人 2021-12-25

《论语》十讲

为原书每一段话备注标引,给每一个标引词群集类分;

按照一定规则将大类排序,于是有了全新的《论语》。

第一讲 共勉篇

《论语》是可以学来用的,用以提升自身修养,用以提高自己待人接物、为人处世的能力。

“共勉”放在第一讲,“勉”是勉励的“勉”,“共勉”就是大家一起努力。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论语》,一起来实践《论语》。

【共勉】【君子】【交友】

1.8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9.25 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者勿惮改。”〗

“重”是“老成持重”的“重”,是“稳重”的“重”,是“庄重”的重,跟“轻浮”和“虚飘”相反。

君子要“威”,学习要“固”,所以“固”不是固执的意思,而应该是扎实的意思。

“不重则不威,不学则不固”能不能讲得通?会不会是掉了一个“不”呢?从而强调的是君子要重,不重则不威;君子还要学,不学则不固(扎实)。

主忠信:以忠信为主。

君子必须自重,仪态要端重,做事要稳重,要不就失了威严。做学问必须静得下心,沉得下身,坐得住,否则也学不到家。做人行事以忠厚诚信为本。不跟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直面过错,勇于改正,而不能讳疾忌医、文过饰非。

“无友不如己者”这句话不难理解,但孔圣人怎么能这样说?

他就这样说了,怎么的吧?什么意思?他没有多做解释,你愿意怎么理解都行。他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这样说的也没有记载,单听这一句很可能有断章取义的嫌疑。

《吕氏春秋·观世》:故周公旦曰:“不如吾者,吾不与处,累我者;与我齐者,吾不与处,无益我者也。”惟贤者必与贤于己者处。贤者之可得与处也,礼之也。

并不是说不可以与不如己的人交往,但是不能把他们当作“朋友”一样推心置腹。他们的眼界宽度、思想深度、修为境界都不如你,你跟他们说的他们理解不了,他们跟你说的你又看不上,交往可以,但交心不行。这就像职业棋手下棋,你只有跟比你强的棋手过招才能提高棋艺。如果总是陪业余棋手下,下着下着你自己都成业余的了。

“无友不如己者”是不是就交不到朋友了?你只跟比你强的人交朋友,比你强的人又都不跟你交朋友。不是这样的,孔子还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那个人可能这方面不如你,但另一方面比你强,这也是可以做朋友的,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嘛!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且如此,何况友乎。“不如己者”,孔子的意思是那个人各方面都不如你,你还跟他交往个什么劲?!

【共勉】【君子】【学习】

1.14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这是孔子在给“好学”下定义:安贫、乐道、多听、多看、多想、少说话。

也可以理解为对“君子”的要求:不追求物质享受,对吃、住没有太高的要求,不过分讲究;对事情反应机敏,看得懂却不说透;主动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靠近,见贤思齐,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匡正自己的行为,如此就可以说是善于学习的人了。

“好学”是君子的标准之一。

【共勉】【君子】

2.12 子曰:“君子不器。”

器是用来用的。器,各有各的用途,但是不能通用。

君子追求的是道,是普遍的规则,而不是器(用),所谓无用之大用。

孔子是博通之人,博通才能追求大道。

孔子的弟子里有擅长理财的,有擅长文辞的,有擅长外交的,有擅长内务的,那你问孔子擅长什么?好像没有什么擅长的。但孔子是那些有擅长的弟子们公认的、尊敬的老师,这又是为什么?

百无一用是孔子,但孔子可以教给弟子们做人的道理——这才是大道。

还有一句话是“大器晚成”。所以大可不必着急,到了人生的后期,成器了就是“大器”,不成器还可以自称为“君子”。

【共勉】【君子】

2.13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先行,先干,先实践。实践出真知,真知又可以反过来指导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也是真理的唯一源头。

另外一种解释:子贡问怎样的人才配称君子。孔子说:“先做到了,然后再去说。”而小人总是先夸下海口,最后兑现不了。

或者说小人总是夸大其辞,没做多少事非要说整天忙死了忙死了,你都忙什么了?而君子举重若轻,不是自己不说,而是自己本就不觉得这是个事儿,没必要说。

【共勉】【君子】【小人】

2.14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周:合群,就是用公平公正团结大多数,群而不党、和而不同。

比:勾结,就是团团伙伙,吹吹拍拍、吃吃喝喝、拉帮结派、勾肩搭背。

君子之交淡如水。

如是说小人之交烈如酒,那是不是对酒的侮辱?

【共勉】【君子】【小人】

4.11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怀:记挂。

土:乡土。

刑:法制惩罚。

惠:好处、恩惠。

孔子说:“君子致力于德行的修养,小人看重的是生活的安逸。君子关心国家法度,小人眼睛只盯着好处。”

【共勉】【君子】【小人】

4.16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喻,知道、明白的意思。

一事当前,君子必先辨其是非,小人必先计其利害。君子崇道德而浅功利,小人则唯利是图。

既然知道了君子和小人的价值观取向,那么我们在跟君子交流沟通的时候就可以在“义”上做文章,跟小人谈判的时候则直接抛出“利”来就行。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只对讲情、讲理的人管用,“唯利是图”的小人则会把你说的话全当作玩笑。

【共勉】【君子】【小人】

7.37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君子按道义做事,无不可对人言,因此襟怀坦荡。

小人好算计,好算计人的人总以为别人也都像他一样,所以整天既要算计别人又要防着被别人算计,不忧愁才怪。

程子曰:“君子坦荡荡,心广体胖。”又曰:“君子循理,故常舒泰;小人役于物,故多忧戚。”

【共勉】【君子】【小人】

12.16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美,用作名词,指好事。

恶,指坏事。

是,代词,这。

看到别人做好事时,君子会搭一把手;看到别人做坏事时,君子会拦住。而小人看到别人做好事时,会扯后腿、使绊子;看到别人做坏事时,则会搀和进去。

其实还可以有另外一种解读,即使不是原文本意,但也讲得通:

“成人之美”是以正面表扬为主,道人善即是善。

“成人之恶”是以负面攻击为主,扬人恶即为恶。

【共勉】【君子】【小人】

13.23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和:不同的东西和谐地配合在一起。

同:相同的东西相加或相似的东西混同。

古人认为,相异相反才能产生和谐,完全相同只会产生单调。

君子是上层,重视和谐胜于平等;小人是下层,要求平等胜于和谐。越没有什么,越重视和想要什么。

孔子尚和不尚同,他讲的礼追求的是和,而不是同。

所谓“同阅一卷书,各自领其奥;同作一文题,各自善其妙”,人各一面,从来都是参差不齐的,道德上的君子尊重人的不同,追求的是在一起的和谐,相互促进,共同成长;而不讲道德的小人则非要整齐统一,步调一致,共同进退,同甘共苦,同生共死。

君子尚义,大义之下,允许有争论;小人争利,此消彼长,安能有和?

【共勉】【君子】【小人】

13.25 子曰:“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事”“使”同源,下奉上曰“事”,上使下曰“使”。

器:量才而用。

孔子的意思是:事奉君子容易,但要说服他却难。如果讲得不对,还不如不讲。君子对待下属,能看到人的长处,总是知人善任、量才而用、用人之长。

事奉小人比较难,但要说服他却相对容易。小人重利,所以劝说他应以利为中心而不是道。小人对待下属总是求全责备,非常苛刻,总盯着人的不足,总是在挑毛病。

“说”可作“说服”讲,亦可作“取悦”讲。

和君子共事容易,但刻意取悦他比较难。如果你的行为不符合道,虽然你是顺着他的话说或者想他之所想急他之所急,但是他并不会高兴。君子使用人比较公正,不偏私。

和小人共事比较难,但取悦他还是比较容易的。小人不讲道义,你只要迎合他,符合他的利益,他就会高兴。小人使用人不看你能力大小,而看你是不是对他忠心,听不听他的话。

朱子曰:“君子之心公而恕,小人之心私而刻。天理人欲之间,每相反而已矣。”

【共勉】【君子】【小人】

13.26 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君子自尊自重,泰然自若,但对人并不傲慢;小人外强中干,对他人傲慢,但内心里并不自信,甚至潜意识里是自卑的。

朱子曰:“君子循理,故安舒而不矜肆。小人逞欲,故反是。”

【共勉】【君子】【小人】

14.6 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翩翩君子有时候也难免做出不地道的事,人非圣贤,有失误,甚至因为犯糊涂而失足太正常了。但是不要指望人渣能做出什么好事,就像狗嘴里永远吐不出象牙来。

【共勉】【君子】【小人】

14.23 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下达,是达于眼前利益。

上达,是达于天命。命是使命的命,天给的使命。

如果上、下相对,和“利益”相对的更应该解释为“德义”。

朱子曰:“君子循天理,故曰进乎高明。小人殉人欲,故曰究乎污下。”

【共勉】【君子】【小人】

15.2 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孔子周游列国,有三次大难。一次是在匡地被围,一次是司马桓魋要杀他,一次是在陈地断粮。

绝粮就是断粮,没有吃的了,跟着孔子的人都生病了,爬不起来。

子路想不通,气呼呼地去质问孔子:“我们都是君子,怎么也会遭受这样走投无路的困境?!”

孔子倒是没跟他生气,也没对他的态度进行指责,给了他一颗软钉子:“谁说君子就不会受穷了,君子固然也会受穷,但不会像小人那样耐不住穷,一穷就歇斯底里,要死要活要道理,非要问个为什么。”

子路说的是身份君子,是贵族,体面人,不但一定要有饭吃,而且还得吃得好。身份君子即使穷,也要保持风度,极端一点的就像孔乙己那样的。

孔子说的是道德君子,有君子涵养风度,但不一定有钱有势,所以就难免会饿肚子。

小人受不了穷,穷了就要发牢骚,甚至大发脾气。小人会不择手段,无原则、无底线,去改变穷这种状态。君子则会有所为、有所不为,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君子受穷,固守其道,安守贫困。

【共勉】【君子】【小人】

15.21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无欲则刚。无欲不是清心寡欲,而是无求于人。

君子不喜欢麻烦别人,自己能解决的总是想办法解决,哪怕使自己更麻烦也不愿给别人添一点儿麻烦;而小人总喜欢指使他人,并且提出很高的要求,一旦你无法令他满意,他还会怨恨你。

【共勉】【君子】【小人】

15.34 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小知:做小事情。

大受:承担大任。

君子讲原则,小事却需要灵活。所以小事儿上用小人反倒可以办得更好,而重任则必须授予君子。

【共勉】【君子】【小人】

17.23 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17.8 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

孔子对词性的把握很准。

尚,以什么为上。

盗,既指行为,也指人。

子路以勇著称,他问孔子说,君子以勇为上吗?孔子反对有勇无义。

孔子说君子要以义为上。有地位的人如果只知道勇而心中无义就会犯上作乱,普通的人如果只知道勇而心中无义就会去做强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