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可以说是大多数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人员的痛处! 我国的事业单位分为管理岗、专业技术岗和工勤岗,其中专业技术岗的晋升是和职称直接关联的。 专业技术岗分为13个等级,其中1-7级为高级岗位,聘用高级岗位需要副高级及以上职称;8-10级为中级岗位,聘用到中级岗位需要中级职称;11-13级为初级岗位,聘用到初级岗位需要初级职称。 高级岗位的工资待遇相当于公务员处级及以上领导,中级岗位的工资相当于公务员科级领导,初级岗位的工资相当于普通科员。可以看到每晋升一级岗位,工资收入都会有一个质的提升。 除了和在职时候的工资收入挂钩,职称还和退休以后的收入有关系,所以在各个事业单位中,为了能够评聘上职称都是争得头破血流。 退休后,职称的待遇主要是体现在养老金中。 对于2014年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之前退休的人员:按照《关于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计发离退休费等问题的实施办法》,这部分人的退休费是按本人退休前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之和的一定比例计发。
所以,只要能够在退休前取得职称并获得单位的聘用,就意味着岗位工资能够增加,退休后的退休费自然会随之增加。 对于2014年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之后退休的人员:改革之后,事业单位人员和企业人员一样,退休后领取的也是养老金。 我国的养老金是根据本省上年度社平工资、本人缴费基数和缴费年限等参数,按照一定的公式进行计算的,缴费基数越高、缴费年限越长,那么养老金就会越高。 对于事业单位人员来说,他们的缴费基数就是应发工资金额,所以职称评聘后工资增加了,缴费基数就会更高,退休后的养老金也是会增加的。 不同地区的工资收入不同,所以对于养老金的影响大小也不同,但是高级职称人员的养老金比中低级职称的人员高个一两千是很正常的! 同时,在每年的养老金调整中,这种差距也会慢慢扩大。 我国的养老金调整,近些年都是按照定额调整、挂钩调整和适当倾斜相结合的方式。 而其中的挂钩调整,体现的也是“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激励机制,各省下发的具体调整方案中正常都会要求以调整前的养老金作为基数,调整一定比例。 所以职称越高的人,养老金越高,每年调整的金额也越多,自然差距就越来越大。 而对于企业退休的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早期职称也是有一定意义的。在2014年之前,养老金调整时会专门对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进行倾斜。 比如贵州省2013年的养老金调整方案中,对于企业中退休前获得聘用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按照正高职称300元、副高职称(含高级政工师、高级技师)240元的标准增加基本养老金。 不过随着养老保险的改革,目前这个政策已经被取消了。 而除了养老金以外,其实职称还会对一些职工的医疗待遇产生影响。 一些地方政府明确规定,对于事业单位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在医疗待遇上财政会给予一定的补助,报销的比例会更高一些。 可以看出,职称的作用还是不小的,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事业单位职工孜孜不倦地追求更高的职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