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史上有三十六计,并有其书,此书被译成多国语言影响着世界。可以说这本书是“战术”精华,涵盖了兵家战事的战术战略和战法,在古时也经常被各大战役所运用。而大家有没有听说过三十七计呢?第三十七计是怎么来的?它有着怎样的故事,今天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 三十六计 三国时期可谓战事频起,古人也从战事中不断的学习和积累着经验,而这其中也不乏有人创新,“自创”战术,今天提到三十七计的主人公周瑜就是这样的人。他为了杀死比自己更聪明的诸葛亮,想出了第三十七计,想智取。那么这是一个什么妙计呢? 周瑜是三国时期响当当的人物之一,其人也很聪明,只不过这个人有个最大的弱点,就是火气太大,以至于出现了诸葛亮三气周瑜的典故,以此可见这个人的气性得有多大。气到口吐鲜血、不省人事。 周瑜(影视剧照) 此事使得东吴势气衰退,周瑜见此情况突然想到孙子兵法的两句话:兵不厌诈和将计就计。于是心生一计“诈死计”,来麻痹诸葛亮,同时振奋军中士气。 于是他赶紧叫鲁肃进帐,说了自己的计划,随后他用力咬破舌头说了句:“既生瑜,何生亮!子敬,为我报仇。说完倒在床上那世去了。鲁肃依计行事,召集群官起营撤回东吴,并且大办丧事。 鲁肃(影视剧照) 在荆州的诸葛亮突然听到周瑜气死,觉得哪里不对,周瑜是个帅才,知道兵胜兵败是常事,怎么会气死。估计是有猫腻,于是决定亲自去吊孝一探究竟。诸葛亮带着二十校卫前去柴桑口。鲁肃见诸葛亮亲来吊孝不由得暗喜,按照周瑜的安排,派五十余名精兵埋伏灵堂两侧。 诸葛亮走进灵堂左右看看,发现这里的官兵个个杀气腾腾,并且周瑜的夫人小乔也没有守灵,一点悲伤的氛围都没有,就知道自己的猜测是对的,周瑜一定是诈死,可此时已进退两难,只能随机应变,寻找脱险的办法。 诸葛亮(影视剧照) 诸葛亮焚香点烛,燃烧纸帛,跪在灵台前放声大哭,他边哭边偷偷往灵帏里张望,发现有两人藏在里面。如果两人突然窜出来一把将自己抓住,那可就凶多吉少了,不如扶着柩恸哭,窥看周瑜在里面有什么动静,再随机应变。 想到这诸葛亮叩了三个响头,边哭边大声读着祭文。不得不说祭文写得很感人,两旁的将士听得悲伤含泪,诸葛亮自然也演戏般哭成泪人。后来他直接扑到棺材上,哭得更加伤心。 影视剧照 他哭是假,借机观察是真,突然他发现棺材盖面上有个气孔,这个气孔是给周瑜呼吸用的。诸葛亮趁大家伤心之际,偷偷用手折了半截蜡烛,塞进那个气孔上面。慢慢的里面没有了氧气,周瑜想动也没了气力,只感觉到胸口发闷透不过气。 这个时候鲁肃蒙了,不明白为什么都督还不出来下令,于是他走到棺旁故意问道:公瑾兄,卧龙先生前来吊孝,你听见了吗? 影视剧照 当然鲁肃这番话是故意问的,目的是想提示周瑜该动手了,可是周瑜虽听见但动弹不得,最终自己被闷死在里面。诸葛亮觉得周瑜差不多真死了以后,就收泪告别了。众人没有周瑜的命令谁也不敢动手,就只能让诸葛亮先回去。 等诸葛亮走后,鲁肃赶紧打开棺盖发现周瑜真的死了,并在气孔处发现了半根蜡烛。 影视剧照 结语:周瑜“自创”的第三十七计没伤了别人却害了自己,可话又说回来,如果周瑜对付的是别人,也许此计就成功了,可聪明的诸葛亮更胜一筹。因为这所谓的第三十七计没有取得成功,故此也就没人认可了。 参考文献:《三国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