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圣诞节没有雪。有明亮的太阳。有这个冬天迄今为止最低的气温。 我喜欢关于圣诞老人的传说。喜欢那个戴着红帽子,穿着红衣服的老头,一身喜庆的打扮;喜欢他驾着驯鹿拉的雪橇在风雪中从烟囱里爬到各家各户,把礼物放在熟睡的孩子枕边的样子。我想那个时刻,他和睡梦中的孩子的脸上一定都是笑的。小薇小时候,每到圣诞这一天,我也会买点糖果什么的,放在长筒袜里,压在她熟睡的枕头下,只等第二天早晨醒来,她翻开枕头的惊喜。我会告诉她,圣诞老爷爷喜欢乖小孩,只会给乖小孩送礼物。现在明白,这种做法是不对的,应该说,圣诞老爷爷最喜欢善良、勇敢、讲礼貌的小孩。 其实我认为圣诞老人这一形象给人的感觉是爱,是温暖和希望。他是一个有爱的老头,会给人送礼物,乘风冒雪,而且是夜晚顺着烟囱爬到各家,悄悄地送温暖,属于做好事不留名的那种。绝不是做点事,就希望别人记住并感恩戴德。他出去做好事,从不带媒体记者,也从不拍照留痕,也不让收到礼物的人对着镜头痛哭流涕地表达感激之情。他的做法应该是慈善的本意,就是给人帮助,让人感到温暖和爱,并看到活下去的希望。他不是令人惧怕的怪物,不会让人初一、十五的供奉。驾着驯鹿,拉着一雪橇礼物在风雪中的样子,让人感到又美又飒。 另外我喜欢文艺复兴时期的宗教画。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一改中世纪的黑暗、腐朽、堕落与禁欲主义,开始把人还原成人,开始看到政治、经济框架下的“人”,并开始关注人本身。在此背景下,宗教之中的神从神坛走下,有了人的特性。圣母是一个人间美丽少女。耶稣受难,她也会悲痛万分,不管是怀抱新生儿的少女圣母,还是抱着受难而死的儿子的中年圣母,都是人间普通的母亲。西洋油画的透视,用笔的细腻,色彩逼真、人体比例的黄金分割,都让每一幅画美得亲切而又惊心动魄。这种画法和中国画完全不同。中国画讲究含蓄,讲究“藏”,属于写意画,在造型上,不太重视比例与细节的刻画,而更注重神韵的逼真,就像在戏曲中,一根马鞭就代表千军万马。后来,一些中国画家学了西洋画后,将油画的画法糅进国画,也自成一家,别有一番风格。 文化本身,不管文学还是艺术,存在互相交流与融合的特点。只要有交流,就会有借鉴,有借鉴就会有融合。 圣诞节没有雪没关系,就是有雪,圣诞老人也不会驾驶着驯鹿拉着雪橇给我送礼物。只要我心中有爱,有阳光,有温暖,那里就永远住着一个圣诞老人。 为了这阳光,我来到这世上。 作者简介:小堇,本名李晶,聊城一中高级教师,山东省作协会员。希望用温暖的文字温暖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