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宜昌荟之“没得法”及其他

 宜昌石头书屋 2021-12-26
来自话题
#原创笔记,记录生活点滴
5.8万篇

▲西坝庙咀
       宜昌城区范围很小,明清之时不过就是小小的城墙之内和西坝岛上。


▲葛洲坝商业街大门
       民国时期才扩大到大公桥一带,解放后沿江东扩到九码头、十三码头附近,其他的应都是郊区范畴。


▲葛洲坝商业街内景
       因此,宜昌城区方言和宜昌郊区有所区别,和现在大宜昌的方言自然区别就更大。所以,前些年主要由外乡专家学者编写的一本有关宜昌话的词典才会错误频出,笑话连篇。


▲地皮摊子
       比如词典在解释宜昌话里的“冇得法”与“冇得改”之时,马上就有人在网上反驳道:“武汉人才这么说吧,宜昌城区方言里一般说的是'没得法’、'没得解’、'没得救’”。


▲本地芹菜
       宜昌话里的“没得法”表示在一种无可奈何的状态。比如女人对自己的闺蜜抱怨:“我家的那个家伙三天两头不回家,我算是把他没得法哒!”

▲葛洲坝中心菜市场入口
       那句“没得解(gai音'改’)”通常用在加强褒奖语气上,比如男青年对某个女孩子的评价:“长得那么撑头(漂亮好看的意思),简直没得解(gai)!”



▲这不是“新鲜红心苕”,这是撒了水的生菜
       还有一个“没得救”是恨铁不成钢的意思。比如:“他一直跟着几个油子儿(社会渣滓)混,已经没有救哒!”


▲摊主的笑脸
       宜昌周边习惯于把男人说成是“大爷嘎”,把女人称作是“女人嘎”。“女人嘎”是中性的,而那种“大爷嘎”的称呼中明显地有一种性别的优越感和尊敬度。


▲地摊的品种很多
       比如遇见两口子吵架,隔壁邻居便会出言相劝其中的那个暴跳如雷、几欲动粗的男人:“你一个大爷嘎,怎么和女人嘎一般见识?”


▲青幽幽的大萝卜
       可是在宜昌城区却把男人统称为“男人嘎”,虽没有“大爷嘎”那样威风,倒也点明了“男子汉大丈夫”的性格属性。


▲农用车上品种更多
       历史上——尤其是解放前——宜昌男人嘎给人的印象不太好:一是生性懒惰,好逸恶劳;二是信迷信,爱打官司;三是受烟毒的影响大,抗战征兵大都体质不行。


▲刚出土的地瓜
       只是宜昌既不是鱼米之乡,又不是富庶之地,男人嘎都懒不得,码头“打起坡”、拉黄包车、攀上爬下当“瓦匠”、下河挑水,进厂学艺……多少都有些“活钱(现钱)”。


▲热气腾腾的小吃摊
       那个时候宜昌男人是家里的顶梁柱,一人劳作养活全家老小很寻常。在家里也就有了绝对权威,说话也硬气得多。比如从外面上工回来,看见饭菜未准备好就会发怒:“一天到晚就知道在外面嚼舌根子,到现在锅里都冷火秋烟的!”

▲红彤彤的巴东柿子
       宜昌城区把女人统称为“姑娘婆婆儿”。同样是中性的意思,可是在特定的时候却能转化为贬义的。比如同样是劝架,说出来也许就变成这样的了:“你这个男人嘎,怎么和姑娘婆婆儿一样啰里啰嗦的?”


▲看热闹
       有宜昌老辈子告诉过笔者,因为出门西去,不管是渝东还是鄂西,都是高山峻岭,除了山高林密、人烟罕见,也是贫瘠、穷困的地带,所以宜昌方言中喜欢用“包”这个词。


▲陕西来的苹果
       所以就会把宜昌周边的一些小山称之为“山包包”,比如“胡家包”“鹌鹑包”“葫芦包”“谭包”等等。


▲超市门口广告盈门
       笔者婉转提示说,城区还是有磨基山、东山等山峰,那位老辈子不屑地回答:“磨基山在对河,点军以前不是城区;而东山原来就叫大梁子、二梁子!”


▲下酒菜
       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说法,“包”有包裹、包围、包含、包容、保证的意思。于是在宜昌就有把“肩膀”说成是“肩包”。比如:“我从河里挑了三担水,肩包很有些疼。”


▲小店生意还行
       更为大家熟悉的还是宜昌话把大腿与小腿相结合部位的关节说成是“磕膝包儿”。用普通话应该说成膝盖,可用宜昌话说更有意思,


▲挑选
       比如嘲笑某位男人噶:“你列个'耙耳朵’,昨天晚上是不是又被你家里的姑娘婆婆儿罚跪搓板(旧时洗衣揉搓工具),跪的磕膝包儿都肿哒?”


▲人间烟火
       这一次《宜昌荟》就是闲聊宜昌话,用的是两个外地朋友2015年在葛洲坝商业街和中心菜市场拍的照片。有些场景至今还能在宜昌街头巷尾碰到,有些就已经消失在我们视线之外。留下记忆,留下印象,仅此而已。(20211207)

来自话题

原创笔记,记录生活点滴
5.8万篇内容 40.8万人互动
订阅
更新于 12-10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