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艺坛 | 苍浑韵雅疏宕天成——对李双阳隶书的再认识

 lj0279 2021-12-26

图片



苍浑韵雅   疏宕天成
——对李双阳隶书的再认识

□  周善超
 
几年前,我对李双阳的隶书曾作过一次简短的解读,那是他于淮安举办的“李双阳书法回乡展学术研讨会”上。记得当时大家的发言都是围绕李双阳的行草书展开的,等到我发言时已觉得没什么可讲了。可双阳兄一定要我说一说,当时我只好换个角度对他的隶书谈谈拙见,现在想来,确是临时急就,语无伦次,挂一漏万。现将那次短评回忆如下:

图片

起信论一则 行书 89cmx24cm 2021年


隶书是李双阳书法创作的主要书体之一,从本次展览的作品数量上看,篆隶书作品几乎与行草书平分秋色,等量齐观。从技法层面来考量,其隶书水平也堪与行草书相比肩,可谓分庭抗礼,不分伯仲。(本人认为他的行草书比隶书高在意境层面,高在“道”的层面,这里不展开。)

图片

苏轼《次韵陈海州书怀》 隶书 146cm×39cm 2021年

我认为,双阳兄的隶书以《张迁》《夏承》诸碑为根基,在取法上主要来自三个方面,首先是“汉南三颂”(《石门颂》《郙阁颂》《西狭颂》)和《封龙山颂》,同时更加注重《西狭》与《杨淮、杨弼表记》的融合。创作上,双阳兄有一个重要的书学理念叫“融合”。事实上,学书法人人都讲融合,然融什么、怎么融,在理解上、方法上、效果上却存在千差万别。《杨孟文》《杨淮表》二碑同刻于陕西褒城的褒斜道两侧的崖壁上,它们与《大开通褒斜道》有着相似的气质和气格。双阳兄曾倾力于此三块摩崖的研习,这次展览的一些作品中明显渗透出《大开通褒斜道》之消息,其用笔劲直,布势爽朗,如原野中的阡陌交通,纵横错落,梦回逸格。

其次是取法汉篆和诏版风格,《祀三公山碑》《莱子侯刻石》《五凤二年刻石》对他影响甚大,也借鉴了《袁安·袁敞碑》《秦诏版》的一些元素。双阳兄是一位篆刻高手,篆刻作品曾获过全国大奖,因此他的隶书不仅取法汉篆,还汲取了汉印文字、汉金文的特征以及汉碑额的文字特征,这在他的隶书作品中时有体现。

图片

明人诗一首 隶书 117cm×38cm 2021年

最后一点,简牍帛书和行草书也是双阳兄隶书创作的重要取法对象,尤其是于隶书中参入行草笔法与笔势,在他的作品中可谓俯拾皆是,很多笔画几乎是行隶一体,有的笔画起笔时打下去的动作所留下的笔触,是典型的行草笔意。

上个月,双阳兄约我对他的隶书写篇文字,我欣然应允。有了前面“李双阳书法研讨会”上的无意识准备,加之近来与他的几次深度交流,现在我对他的隶书创作有了进一层的认知。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

观念先行  李双阳主张学书先解决观念问题,“要带着想法去写”“一切书写都应围绕自己的审美理念展开”“要善于融合”是他常常挂在嘴边的话,我很同意他的观点。一般来讲,中小学生学书法只需知道写什么、怎么写就行,而大学生、成年人学书法除了要学会怎么写,还必须明白为什么这么写,要熟悉书法史,懂些美学原理,了解美学规律,建构自己的审美理想。否则,写来写去大脑里对于书法学习还是一笔糊涂账。

图片

雪浪法师诗两首 行书 45cm×23cm 2021年

追求作品的苍浑韵雅是李双阳艺术实践一以贯之的审美旨趣,这一点在他的行草、楷书作品中亦有所表现。而于隶书创作,双阳兄更加秉持这样的观点。他提到自己当年学书法是缘于对隶书的兴趣。他说,刚入门时学写楷书,可由于楷书太重法度,不容易上手,也就没有耐心往下写,后来换学隶书。由于隶书创作在不懂得线质时可以把结构写得有意趣,进而就坚持下来了。苏州的八年军旅生涯,也是书法陪伴他的八年,在拜瓦翁先生为师的同时,李双阳深为沙曼翁先生的隶书所打动,认为沙老的隶书雄浑古雅,自然天趣。在沙老隶书的影响下,他的作品开始追求在苍浑中表现雅逸的气息。

技法开道  从目前看,李双阳在隶书技法上较几年前至少有两点变化:

第一点是笔法上的突破——“一笔中表现中侧并用”,这与行草书的“中侧互换”笔法是不同的,即与书论中所谓的“即中即侧,即侧即中,复归于中”的经典用笔方法不同,而是中侧锋同时运用,同时生发,力求在一笔中表现中锋和侧锋相互交织而出现的书写效果。书写时笔杆并不是笔直的,而是寻找到一个书写的角度,笔尖部分顶住纸,写出中锋,副毫写出侧锋,副毫部位与纸的摩擦产生苍茫的“虚迹”与中锋交集,使线质变得老辣而生涩,从而产生一种“苍美”。显然,这是李双阳对“以篆写隶”传统古法的求变与丰富。他认为,隶书要想寻求新的突破,必须观念先行,技法开道。

图片

陶渊明诗一首 篆书 69cm×22cm 2021年

不仅如此,李双阳的隶书用笔较以前还有一个变化,就是点画(有人讲线条)变以前的简净爽直为略带波动起伏的样态,呈现出一种荡漾、逶迤感,很有韵致,这是需要引起关注的地方,历史上黄山谷、何子贞也有这种写法。特别以向左行(隶书中的“掠”)和向左下行(撇、竖撇)的笔画为明显,在他的横画、竖画中也时有发生。

图片

雪浪法师一首 行书 138cmx69cm 2021年


古人有“作隶须有万壑千岩奔赴腕下气象”之说,李双阳即类如此。记得若干年前,我们在苏州的一次书法聚会上,大家都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作品相互点评观摩,当我们驻足于一件隶书佳作前仔细赏读时,双阳兄却说这件作品并不看好,认为作者对“隶书”的理解还很表层、甚至尚处于初级阶段。此言一出,围观的人都为之一愣,甚至开始质疑自己的审美判断。李双阳说:“古人认为书法上晋人以韵为胜,唐人以法为胜,宋人以意为胜,我认为汉隶以气为胜、以势为胜、以天然为胜,此件作品在笔法上过于雕饰,虽然很见功夫,可整体面目显得有些矜持,笔墨没有充分打开,书写者与作品没有真正达成内在的、自然的融合。”当时他顺手拿了一支毛笔在桌上做起了示范,只见他用笔恣肆,作隶如草,腕底生风,挥运自如。书写时因字立形,随势而生。

图片

姚广孝《淮安览古》 楷书 140cm×39cm 2021年

第二点是隶书字形结构体势上的突破。清代已降,隶书开创了继秦汉以来又一个高峰,出现了如金冬心、郑谷口、伊墨卿、邓完白等多位开派大家,然细究他们的作品,其独创之处主要体现在笔法上,而在隶书的字形结构上还是传统隶书(这里指东汉碑刻)的样态。所以当代隶书创作上想突破前规是很难的。正如李双阳所言,书法五体创作中,隶书是最难写的。他说:“如果简单地理解写隶书就是横平竖直,逆入平出,要是写不好就写成了隶书美术字。通常讲,写隶要通篆,这是必须的,因为中锋用来锤炼线质,但如果笔笔中锋,就很单一,没有对比,没有意趣。如果想得太复杂,就是要朝里面加东西,加不好就会弄成四不像……”隶书在创作上的难度,刘文华先生也有着类似的感受,他在一次访谈中从原理上阐述了这种难度的存在:“时代的隔阂与文字的演变,使人们对隶书的认知,对其审美特征的理解,对其艺术手段的提炼,对其艺术标准的判断等都增加了难度。隶书在长期发展中形成的技巧手段的复杂化,风格意趣的多元化,及古人在应用时所表露的睿智与随机多变,更为理解、学习隶书增加了难度。可以说,驾驭隶书明显要难于行草书。”真是英雄所见略同。

图片

王静安《浣溪沙》一首 行书 28cm×58cm 2021年

怎么破解隶书字形结构体势上的平庸,李双阳认为,隶书虽然是由篆书脱胎而来的今体文字,但其内部结构仍然保留着许多篆书的成分,因此并不能用“古(篆书)质而今(隶书)妍”的审美定势来定义隶书,而其基本书法精神还应体现“古”雅的气息。这方面,李双阳又进行了一番探路,首先从字形结构上打破隶书惯用的“扁形”与“横式”,创作上把《西狭》《郙阁》《封龙山》《祀三公山碑》等方拙一路的汉碑、汉篆和秦诏版的字形融入其中,并充分借鉴《里耶》《睡虎地》等秦隶的结构特征,使传统隶书的字形变得偏于方拙,结构变得更加疏朗。加上他行草书中常用的表现语言——“外拓”,使整个字的体势变得拙朴而有姿态。清代书论家姚孟起说过:“作隶须有拙笔乃古”,双阳兄的隶书实践验证了这句话。

图片

叶挺《云岭抒情》一首 草书 138cm×34.5cm 2021年

审视当代隶书创作,除少数隶书家是时代的引领者,更多的是跟风者和复制者。黄庭坚有诗云:“随人作计终后人”,跟风是推动不了艺术创作发展的。潘天寿先生也说过:“艺术的重复等于零”,因此,复制别人的作品没有什么价值。参阅近年的几次全国性大展就是如此,“全国四届隶书展”中就有很多作品缺少个性,徒有笔墨的堆砌,不见性情的抒发,显得了无生趣,乏善可陈。特别是在前年举办的十二届国展上,某省入展的多幅隶书作品看上去就像出自一人之手,笔法、结构、体势、形制几乎一样,说是众人一面并不为过。刘文华先生也不无感慨地总结当代隶书创作的现状:盲目追风、效仿名家、克求形式、热衷变形!

图片

王渔阳《咸阳早发》一首 草书 70cmx24cm 2021年


但也不能一棍子统统打死,总的来说,随着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掀起的“书法热”到今天,书法事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隶书创作取得的成绩亦是可圈可点的。观照当代隶书的格局,北方以刘文华、张继为代表的隶书名家一直引领着当代隶书创作的方向,他们以东汉铭石书为基础,在临创中善用加法和减法,用笔上变圆为方,变整为零,变巧为拙,变平为奇,字法上善用汉篆,笔法上兼用汉简,加上丰富的墨法,大大增添了作品的节奏,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南方的鲍贤伦先生也是当代隶书创作的代表性人物。他以古雅的秦隶加厚重拙朴的东汉碑刻成分形成自己独到的风格。我们江苏也有深厚的隶书底蕴,已故书家中沙曼翁先生、马士达先生的隶书成就都很高,特别是曼翁老,在古稀之年实现了篆隶通变,其成就之大可以说是影响了当年整个中原。前辈中言恭达先生以篆写隶,气魄雍容,华人德先生以碑写隶,静穆典雅。中青年当中也有好几位隶书高手。

图片

寒岩野馆联 草书 180cmx32cmx2 2021年

如上所述,李双阳在当代隶书创作的格局中试图追求新的突破,笔法上,他以篆写隶,以碑写隶,以简写隶,还能以行写隶,以草写隶,隶书作品中很多字的笔画、零部件与他行草书的写法没什么两样,如,其隶书中的点法、走之底、竖弯钩、宝盖头、横钩等,甚至有的整个字放在行书作品中也浑然一体,并不显得突兀。这又与我们通常所说的草隶、草篆完全不是一回事,与“破体”书法也不是一回事。特别是他以行草、简牍的笔势带动隶书笔画、字形、姿态的变化,打破汉碑用笔惯常以书写一个笔画为结束单位的传统法则,而因笔势的需要以书写两个笔画、三个笔画、甚至一组笔画为结束单位,使点画之间笔势迎带,上下字之间或侧仰、或俯视,顾盼呼应,意趣横生。书论云:“用笔之法,有言篆宜缓、隶宜疾;有言隶宜缓,楷宜疾。实质顿之则山安,导之则泉注,不论篆、隶、真、草,皆当如是。”我看李双阳兄的隶书就是这样,骨气洞达,古拙奇瑰。苍浑韵雅,疏宕天成。

图片

杜子美《客至》一首 行书 34cm×34cm 2021年

李双阳,当代书坛的一名骁将,其出道甚早,20多岁时作品就入选全国第七届书法篆刻展,八届国展获奖之后,愈战愈勇,获奖无数。曾多次斩获中国书法最高奖——“兰亭奖”,这在书法界实属罕见。这些成绩的获得都归于他的善学与善思。他于隶书学习悟得一“融”字,融碑汲帖,融篆籀,融简牍,融行草,还融入了何绍基、黄宾虹等书家的笔墨语言。尤其是探索“一笔中表现中侧并用”的隶书笔法具有一定的开创意义,同时构筑了隶书结体、字势上的新样态。行草书方面,他初学二王、米元章和孙虔礼《书谱》,曾醉心于晚明徐文长、王觉斯、傅青竹大草。后转学怀素、八大、白蕉以及黄宾虹、林散之诸家,日本“三笔三迹”也是他心目观照的对象,其于行草书学习悟得一“化”字,即化方为圆、化纵为横、化繁为简、化巧为朴,总之是化古为今、化人为我。现年四十五岁,作品已入化境。

注:作者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南京印社社员、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江苏省青年书法家协会理事、江苏省教育书协学术导师、宿迁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宿迁市教育书协主席、宿迁高等师范学校艺术系主任。





李双阳艺术简介
LI SHUANGYANG

1975年端午出生,江苏淮安人,军旅八载。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获广州美术学院硕士学位,南京大学哲学系在读博士。一级美术师,江苏省书法院专职书法家。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教授、工作室导师,江苏省青年联合会副主席,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江苏省青年书法家协会主席,东南大学中国书法研究院研究员,南吴门书社总执事,墨池学术主持,全国“七十年代”代表性书家,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评委。

荣誉:

2006年被评为江苏省优秀青年书法篆刻30家

2007年被《中国书画》杂志评为“江苏省十大青年书法家”

2007年被《中国书画报》评为中国书坛“十大年度人物”

2008年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培训中心成立“李双阳书法导师工作室”

2008年被《书法》杂志、《书法报》评为中国书坛“十大年度人物”

2010年被《书法》杂志评为“中国十大青年书法家”

2011年被评为江苏省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人才

2013年被中国艺术研究院授予“2012年度中国青年艺术家提名奖”

2014年被北京水墨公益基金会提名为“江苏省十大青年书法家”

2018年江苏省第五期“333工程”培养对象

2018年参展“现状与理想”当前书法创作学术批评展

2019年参展“源流与时代”以王羲之为中心的历代法书与当代书法创作展

2019年被评为“江苏省首批紫金文化艺术人才”

2019年参加由中国文联举办“首期全国中青年文艺领军人才高级研修班”进修

获奖:

第六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获银奖

全国第八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获“全国奖”

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获艺术奖

全国第十四届群星奖获书法最高奖

全国首届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获奖

全国首届册页书法作品展获一等奖

“小揽杯”全国县镇书法大赛获一等奖

全国第二届扇面艺术展获提名奖

全国第五届篆刻艺术展获提名奖

全国首届“走进青海”书法展览获三等奖

获首届“中国书法院奖”

荣获“岳安杯第一届国际书法作品展暨国际书法论坛”二等奖

荣获“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大型书画展”一等奖

荣获“首届江南文化节翁同龢书法奖”提名奖

荣获“第二届林散之奖”提名奖

荣获“江苏省第四届文华奖”

荣获“第一、二、三届江苏省青年书法篆刻展”金奖

荣获“江苏省'走进新世纪’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铜奖

作品被中南海,中国美术馆,中国文字博物馆,兰亭书法艺术馆等机构收藏。

编辑:毛   艳

监审:沈   东

终审:顾   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