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13李珍:硕士生时间花费的焦虑感个案分析

 高教课堂研讨 2021-12-26

  全文共1670字,按照“个案-简析-对策”逻辑,探究硕士生时间花费的焦虑感“有何个案?是何原因?如何减缓?” 

关键词:硕士生;时间花费;焦虑感;个案

摘 要:硕士生时间花费的焦虑感个案,源于优秀同伴的影响和个人的自卑心理。为了减少焦虑感,在认知方面,个体需要理性洞察成长需求,耐心领会学习本质;在行为方面,个体需要善于接纳自身不足,及时调整学习方法,从认知和行为的双重角度寻求自我突破。

  一、个案:课程学习事倍功半导致患得患失

  S1同学在课程学习中体验到焦虑感。由于S1同学保研排名靠后,从综合院校保研至师范院校的王牌专业,在专业知识学习上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S1同学一直致力于专业课程的学习,但在此过程中感觉自己处于杂乱状态,感到非常焦虑。S1同学说:“我每天感觉自己忙忙碌碌又碌碌无为的那种就是很明显, 而且再加上之前这可能跟我学习方法吧就是,之前都是属于纸质笔记,然后所以就是在整理上面花了我很多的时间,所以每一周下来我都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只感觉每天都在为课程的笔记,课程的预习、课程的作业忙碌,所以那时候感觉比较,怎么说呢就是表面上看起来充实,但是又有点杂乱的那种感觉,就是心理的秩序不是很稳定。再加上那时候我感觉心里是非常失衡的,就是比如周末你玩了一整天,发现你一天都没有学习,然后有的时候你回来的时候,碰见你的同学是从图书馆背着书包回来,感觉大家都在学习,那时候我心理压力是很大的,既后悔又焦虑。

  二、简析:基础薄弱自卑敏感加剧同伴压力

  焦虑感是指个体对自身目标过度担心而产生的烦躁情绪,其中包含着紧张、着急和忧愁等成分。经过访谈的了解,S1同学因保研名次靠后,从综合院校来到师范院校的王牌专业,在专业知识学习的深度方面她自认为是欠缺的;本专业的同学们在语言表达逻辑性和专业学术性上更优秀,在这方面她自认为是不足的。同时,S1同学对众多课程专业词汇也并未进行深入了解,课堂上其他同学的发言或者同伴之间的交流都会让她倍感压力。综合同伴影响的多种因素,S1同学选择花费大量时间进行课程知识学习以弥补自身专业知识不足。  

  访谈发现,S1同学内心敏感,对自己缺乏信心,自卑心理加剧了焦虑感。面对众多专业课程的学习,S1同学选择用传统纸质笔记的方法学习,久而久之,看似是学习实则是誊写。课程学习的焦虑会使我们惊慌失措,成为非理性的学习者,在非理性状态下采取不当的学习方法,只会让我们把众多的时间和精力花费在课程学习的浅层了解上,忽视了深层次理解知识的重要性。很少静下心来进行深入全面的解读,因而往往掌握不了知识的精髓,迷茫、焦虑、挫败、困惑就成为一个死循环,成为学习者的认知黑洞,难以逃脱,愈演愈烈。[1]

  三、对策:领悟学习本质匹配适切学习方法

  一方面是理性洞察成长需求,耐心领会学习本质。对个体来说,最重要的是改变求知心态,摒弃附着于学习之上的功利化诉求和攀比心态,在压力和动力之间寻找平衡点,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无论学习什么知识,都要对自我有清醒的认识和定位,对时代和社会有正确的观察和判断,这是学习的前提,也是求知的目标。[2] 在S1个案中,她虽然每天耗费大量时间精力在课程学习上,但学习目标定位不强。专业课程不是仅仅局限于弥补自身不足而努力,亦非囿于同伴压力而学习,而是要找准自身目标定位,明确“为了谁”而学习。

  另一方面是善于接纳自身不足,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对个体而言,学会接纳自身不足是一门必修课,于他人长处之中寻找亮点加以学习,而非一味苛责自己。在S1个案中,因同伴过于优秀而产生自卑感,心里的落差驱使她在专业课上拼命学习,由于使用学习方法不当,不仅耗费大量时间,还让自己陷入学无所获的自我怀疑中,长此以往只会加剧焦虑。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明确“学什么”和“如何学”才不会盲目投入,要正确对待自身不足而非陷入自我否定的循环中,及时调整学习方法才能收获事半功倍的效果。

[1]陈何芳,靳娜.硕士生买课学习的迷茫感个案分析[EB/OL].

https://mp.weixin.qq.com/s/gzSSwiLfkRSuj-NP2w6QBw.2021-10-29.

[2]韩小乔. 摆脱学习焦虑应摆正求知心态[N]. 安徽日报,2021-11-09(005).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