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尿蛋白/血压与血肌酐是什么关系?原来,影响肾功能的并非血肌酐

 夫子东东 2021-12-26
     都知道,尿蛋白、血压及血肌酐是肾病患者必须化验或检测的项目,通过留取尿液化验尿常规、尿微量白蛋白及24小时尿蛋白定量,使用血压计测量血压,通过空腹抽血化验血肌酐等。然后根据这些检查报告并结合其它检查,就可以作出疾病的诊断,也为制定下一步治疗方案提供依据。同时,定期化验检测尿蛋白、血压及血肌酐还可以判断疗效。肾友也都知道,尿蛋白、血压与血肌酐这三个指标高了是不好的,若能将其降下来才好。可肾友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吗?要想弄清楚这一问题,应从尿蛋白、血压及血肌酐等它们之间的关系入手。  

图片

     尿蛋白、血压与血肌酐到底是什么关系?它们是不是都会影响肾功能?了解了真相之后会发现,影响肾功能的并不是血肌酐。
1.尿蛋白与血压是“坏兄弟”关系?
     肾内科医生跟肾病朋友谈论病情时,经常会说“尿蛋白降不下来与血压不能控制达标是慢性肾脏病进行性进展最为重要的两大危险因素”。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或可以这样理解:尿蛋白超标与高血压这两“兄弟”都可以将慢性肾脏病逐渐推向慢性肾衰竭与尿毒症。反之,若能将尿蛋白降下来及血压控制达标,则可以阻止绝大多数慢性肾脏病继续向前发展,罹患尿毒症的机会将会非常小。以常见的IgA肾病为例,如果能将IgA肾病患者的24小时尿蛋白定量降至0.3-0.5克以下,至少降至1.0克以下,且患者的血压也能够降至120/75mmHg以下,那么该患者几乎不会发展成尿毒症。因此,可以说尿蛋白与高血压的关系是一对“坏兄弟”关系。
2.尿蛋白与血肌酐是“因果”关系?
     前面已经提到了,尿蛋白超标会促进慢性肾脏病逐渐向尿毒症方向发展,即患者的血肌酐会越来越高。与之相反的则是,将尿蛋白降下来之后,患者的血肌酐就不容易继续升高。很显然,尿蛋白升高这个“因”导致了血肌酐升高这个“果”,所以应理解为尿蛋白与血肌酐是“因果”关系。就以常见的各种肾小球肾炎为例,IgA肾病也好、膜性肾病也好、狼疮性肾炎也好,或者过敏性紫癜性肾炎也好等等,它们主要异常指标就是尿蛋白明显升高,或为中等量蛋白尿,或为大量蛋白尿,进展快多见于长期蛋白尿未能降下来的患者。而本来仅为少量蛋白尿,或经治疗后降至正常范围或降至仅有少量蛋白尿的肾小球肾炎患者,几乎都不会发展为尿毒症。因此,尿蛋白与血肌酐就是“因果”关系。
3.血压与血肌酐“互为因果”关系?
     前面已经提到了,高血压会促进慢性肾脏病逐渐向尿毒症方向发展,即患者的血肌酐会越来越高。而且,血压越高和/或持续时间越长,患者的血肌酐就越容易升高或升高的幅度就越大。与之相反的则是,将血压控制达标之后,患者的血肌酐就不容易继续升高。这就可理解为,高血压是血肌酐升高的“因”及血肌酐升高是高血压的“果”。可事实上,它们之间的关系远没有那么简单。因为,我们发现,血肌酐还处于正常范围时,肾病患者的血压一直或多数是正常的,可当血肌酐超标即慢性肾脏病已进展为慢性肾功能不全时,肾病患者的血压都会高上去或更高。因此又可理解为,血肌酐升高是高血压的“因”及高血压是血肌酐升高的“果”。综合起来看则是,高血压与血肌酐升高应属于“互为因果”关系。
     综上所述,尿蛋白、血压与血肌酐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将尿蛋白与血压控制在合理区间,就可阻止血肌酐上升或至少可延缓血肌酐的上升速度,从而可以避免尿毒症或延缓慢性肾脏病进展速度。
     尿毒症患者的血肌酐都是非常高的,而血肌酐高到一定程度就是尿毒症。因此,肾友或许会有这样疑问:血肌酐升高就是影响肾功能的“罪魁祸首”?然而,事实上并不是这样,肾为先为什么这么说?血肌酐只是慢性肾衰竭或尿毒症的现象或表现出的异常指标,也可以说血肌酐升高是包括尿蛋白升高与高血压在内的各种因素影响慢性肾脏病之后表现出来的结果。若能将包括尿蛋白升高与高血压在内的各种影响因素控制好,则患者的血肌酐就不容易升高,慢性肾衰竭与尿毒症也就不容易发生。因此,影响肾病患者肾功能的并不是血肌酐,而是包括尿蛋白与高血压在内的其它各种影响因素。

本文在《今日头条》同名《肾为先》账号上同步首发

点击下面标题继续阅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