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会因为孩子跟你顶嘴而恼羞成怒吗?

 两又同齐 2021-12-26

文/两又同齐
01
根据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人格八大阶段理论,我家小孩正处在所说的第三阶段:主动感对内疚感。
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主动性。这一阶段的儿童由于身体活动能力和语言能力的发展,儿童开始把他们的活动范围扩展到家庭之外,开始对发展其想象力与自由参与活动感兴趣。
儿童喜欢尝试探索环境,承担并学习掌握新的任务。此时,如果父母或教师对儿童的问题耐心听取并认真回答,对儿童的建议适当地鼓励与妥善处理,则儿童的主动性就会加强,从而发展了解是非的良知,培养出明辨是非的道德感,反之,父母或教师对儿童提出的问题不屑一顾或嘲笑、禁止儿童的建议和活动,则儿童会形成退缩,压抑与被动而内疚的人格。
简单而言,就是要不断的夸奖孩子,并且对孩子的每一种积极行为提出一个认可,少苛责孩子的错误,多赞扬孩子的良好表现。
02
自然我按照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这个方法进行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实验,效果也是相当的不错,而且你对他的每一个赞扬都会起到很积极的作用。
比如:当你夸奖他积极帮忙扫地的时候,他接着会更主动的帮你把碗筷也收拾了。
当你夸他衣服叠的很整齐的时候,他会连被子也给叠好。
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每当儿子忙的手脚不停的时候,孔先生就会说:“怎么生了个这么傻的孩子,夸两句什么活都给干了,看能傻到什么时候?迟早有一天你哄骗不了的时候,那个时候看你怎么办?”
果不其然,周四的晚上吃完饭,依旧安排儿子将碗筷收拾了,剩菜端回厨房,桌子擦干净,然后小儿就开始端着碗筷看我在旁边坐着喝水,然后一股不情愿的说:“我都干了,你干什么呀?”
听到这句话,我刚喝到嘴里的水差点吐出来,然后孔先生说:"傻小子,终于想明白了"
我说:“你怎么不问爸爸在那坐着干嘛?你可以让他帮忙啊”(转移话题)
小儿:“这饭是爸爸做的。”
我:“哦,然后呢?”
小儿:“爸爸做饭了,怎么还能收拾碗筷呢!”
我:"是啊,我觉得你说的挺有道理,既然爸爸把饭做了,你也吃人家做的饭了,那你收拾桌子不是正好吗?"
小儿:“那你呢?你也吃饭了”
我一时语塞,孔先生在一旁哈哈笑起来,“你别再问人家了,让你干嘛你就干嘛吧,小心人家一会不搭理你了”
看着小儿继续不想动,孔先生继续说到:“不想收拾,就放那吧,一会我收拾就可以了。”
我:“你是觉得这个碗筷你都收拾了不合适,对吧?那你觉得该怎么办呢?”
小儿:“都是大人收拾,小孩坐着的,都是大人让着小孩。”
我:“对呀,我让着你呢!碗筷都让你收拾,我不抢的”
小儿:“是你收拾,我不收拾”
我:“那你是我们家的人吧?是家里的一份子就该承担点责任,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你们老师不是天天教导你们,宝贝的事情宝贝自己做,妈妈的事情宝贝帮着做。现在就是要你帮着我做的事呀”
小儿:“我觉得老师说的不对”
我:“怎么不对?”
小儿:“宝贝的事情宝贝做,妈妈的事情妈妈自己做”
我:“哦,那其实我自己做也可以的,但是人是需要相互帮忙的么,你今天帮妈妈洗碗,妈妈轻松了,下次你有什么事情,比如玩具不会拼呀,妈妈也会帮忙的,对不对?这叫互相帮助,我今天实在是太累了,”
小儿:“那好吧,今天我帮你收,改天你自己收!”
孔先生一脸奸笑:“被孩子顶嘴的感觉不好受吧?估计以后多的是呢?!”
我:“他敢顶嘴,说明已经长大了,有自己的判断意识了,总比我说是什么就是什么的时候强多了。有质疑才会有进步么”
03
所以我不是感到难过或者失去控制欲,相反,而是有点兴奋,估计小儿也是第一次鼓起勇气去反驳吧!有了第一次,就会有以后的无数次,人的每一次进步都是在不断的挑战和质疑中前进,我们拥有独立的自我意识才能去抵御人生中的各种诱惑以及风雨。
也许很多人认为听话的孩子才是好孩子,所以容不得孩子说“不”,但是唯有敢说“不”的孩子,他的人生才属于他自己。才敢做自己。所以当你的孩子反驳你的时间,你应该感到幸运而不是因为失控而发怒。
培养一个孩子真正的成长不是在我们的羽翼下小心翼翼的生活,而是教会他们如何去独自面对未来人生的跌宕起伏,在人情热暖中懂得生活意义,在尔虞我诈中如何更好的保护自己。真正的爱,不是控制与占有,而是放飞和促其成长。
上一篇:
人际沟通小故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