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换个角度聊MP40,三个细节让它成为二战最可控的冲锋枪

 不沉俾斯麦 2021-12-26

MP40这把冲锋枪大家都不会陌生, 各种描述它的文章也全网都是。它作为二战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冲锋枪,也是二战时期操控性最出色的冲锋枪肯定有它的道理,狗子这篇和大家谈谈MP40的几个细节,让诸位看官能从另一个角度认识为啥MP40能成为二战最出色的冲锋枪之一。

文章图片1

MP40的具体参数我就不说了,这个到处都有。咱们先看上边这三把当时最出名的冲锋枪,有没有发现一个特点?MP40的机匣特别长,至少二战时期没有冲锋枪比他的机匣更长。这种设计带来的好处便是枪机后坐的行程也长,同样复进簧也长。这样一来,在枪机后坐的时候就有足够的空间,好让后坐冲量被较长的复进簧逐步吸收(可以算作平衡后坐原理)。

文章图片2

而且MP40的后坐系统还有三级套管,它除了让尘土之类的脏东西不容易到里边影响复进簧之外,也可以让枪机在后坐时被逐级缓冲,等枪机后冲到底的时候后坐力大部分已经被吸收,这是减少MP40后坐力,让其可控性优秀的原因之一。

其次,MP40采用了前冲式击发。这种原理德国人早在MP18上就用过,到二战时期更是把这种原理搬到航炮上使用(比如MK108),MP40自然也不例外。前冲击发的特点是枪机在还没完全闭锁的时候,击针就已经敲炸了子弹底火。这会儿子弹发射药开始燃烧做功推进弹头,但力是相对的,弹壳在反作用力的影响下会也会后冲。这会儿前冲击发发挥作用了,刚不是说到击发子弹的时候枪机还没完全闭锁么?但此时枪机还是在复进簧的作用下做一个前冲动作,这个前冲恰好抵消了弹壳的后冲,而且惯性力量也让闭锁能力更强,这同样能减少MP40的后坐力,让其可控性的优秀的原因之二。

文章图片3

再者,手枪式握把。这个严格来说不算很有特色,毕竟汤姆逊、MAS38、M3之类的二战冲锋枪也有手枪式握把。但还是有不少冲锋枪没这玩意,比如波波沙、斯登、贝瑞塔、百式他们都还是传统的直握把。虽然说直握把在抵肩瞄准时更稳更准,但冲锋枪这玩意不是用来泼水的么?直握把还有个优点是方便抡起来砸人或者拼刺。

冲锋枪:你叫我拼刺???

文章图片4

MP40的手枪握把一方面是它设计成折叠托,没办法用传统枪托式直握把。二方面是他的机匣本身就比较长,如果用传统握把会导致整枪过长,德国人设计MP40时本来就考虑的是给空降兵和机械化步兵用,尽可能短才是硬道理。手枪握把还带来额外的好处,让枪的后坐力可以从枪托均摊一部分给手,因此射手在抵肩射击时感受的后坐力更小。话说回来,本身MP40借用前冲击发和平衡后坐降低了不少后坐力,加上手枪式枪托,让它即便是不打开枪托射击都很可控。

被遗忘的武器博主Ian曾打趣的说打这把枪就像在院子里浇水一样。

文章图片5

MP40的可控性值得吹,缺点也同样明显,但多是为了妥协。比方说恒定后坐的长机匣虽然降低了后坐力,但过长的行程也导致了射速很低(500发/分),但低射速倒也让它更可控...所以事情都有两面性。折叠枪托不怎么牢,抵肩单发射击精度因为这个枪托导致的人机问题而不咋地(MP40没有半自动模式,但因为射速低,因此可以手控单发)。

文章图片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