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文中所涉及药方、剂量只为学术传承,切勿擅用!!! 今天有位同仁看了师父的公众号后,私信问我关于“三四汤”治疗厥阴病的问题,说根据“三四汤”药味的组成不能理会其治疗厥阴病的内在法理,希望我能对这个问题给予分享。 “三四汤”是我们林氏醫门的经验方,是师父根据六经辨证与师公思路的结合,加之临床思考及体会而总结出此方。 在胡希恕经方医学理论体系《六经辨证》里面,厥阴病属于半表半里阴证,上热下寒,虚实夹杂、寒热错杂。 厥阴病上热下寒,寒热夹杂的特点,师父解析说道临床中上热的情况有两种情况: 一是以少阳病为表现的上热,口干口苦,胸胁苦满,心烦喜呕等临床症状,下寒就是里虚寒也即是太阴病,这属于少阳太阴合病,属厥阴病。另一种以阳明病为表现的上热,口干,咽干,口渴,面疮,舌红,脉数为等为临床症状,下寒就是里虚寒也即是太阴病,这属于阳明太阴合病,属厥阴病。 “三四汤”中的四逆散出自于伤寒论厥阴病篇第318条:少阴病,四逆,其人或欬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本方原治阳郁厥逆之证,后世拓展用作疏肝理脾之基础方,其机理为气滞阳郁。 从处方组成看,四逆散方整体药性偏凉,以方测证,当有郁热。少阳主枢,少阳枢机不利,经气不通,则易郁化热,就形成了以少阳病为表现的上热,由此也就明了了“三四汤”治疗是以少阳病为表现的上热合太阴里虚寒的厥阴病之机理了。 但需注意的是,少阳有气郁与化火之别,四逆散偏于气郁,临证火热程度不为小柴胡汤证重,这点也是四逆散和小柴胡汤的临证要点。 此外,当里虚寒甚时,会出现“水浅不养龙”、“水寒不养龙”而致“龙火上越”的现象,此时的“火”为虚火无疑,根据胡希恕胡老观点,即虚而热为阳,则里虚热证归属阳明。此时如无明显少阳证以“三四汤”去四逆散加生三石来温补潜降,厚土伏火,此法治疗阳虚、虚阳上扰以“阳明”病为表现上热的厥阴病。 上述是笔者跟师学习的一点体悟,不揣冒昧,分享于此。 笔者简介 李东海,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崇尚仲景医学,临证六经辨证与路老、李可老学术结合,喜运用经方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做经方一代传人。 善于用纯中医治疗优势病种:脾胃病,肾病,眩晕,失眠,焦虑、抑郁证,哮喘,痹症,带状疱疹、月经病,不孕不育,肿瘤放化疗后的调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