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杂谈

 德寿堂图书馆 2021-12-26

前几年一位皮肤病患者,症状是面部散在渗出性红斑、丘疹,色红,斑块为深红色扁平隆起,部分皮损表面可见水疱和脓疱,触之稍硬,有触痛,当时医院诊断结果是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建议激素治疗,因恐惧激素副作用而寻求中医治疗。


记得当时的症状主要是颜面丘疹、水泡、肿痛,伴有畏寒、大便溏泄等症状,考虑阳明太阴合病,处方以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减治疗三周收功。前段时间症状再次反复,本次症状面部丘疹、水泡、肿痛如前,但本次伴有口苦,胃脘痞满,嗳气,大便溏泄等症状,六经辩证考虑寒热错杂的厥阴病,以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两周获效,由此可见,中医治病贵在辨证论治,同一种疾病,处方也会不尽相同。

相反,有时候一个处方可以治疗多种病症,比如最近用三四汤来治疗内科脾胃、肾病、神经系统、妇科等疾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守准病因病机,一方也能治疗多种病症。

有的患者听说别人用某个方子,治好了某个病,就要把这个方子拿来直接就用,有时这方子不一定适合你的病。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不具有普遍的适应性。 

仲景先师创立了个体化治疗方案,也就是辨证论治。医生通过症状,体症,舌苔,脉象,用中医理论进行分析病位、病性后才能做出诊断。

作为中医大夫,要避免先入为主的思维,应诊时应静下心来,尽可能收集更多的信息,四诊合参加以详辩,误诊几率才会更小,因为好多疾病不是单纯的看看切脉就能诊断的,这也是我每次看诊都按六经问诊的原由。

作为一名中医大夫,多年的临床工作下来,还是需要回归到用中医、用中药的方向上来。在跟诊学习的过程中,很是感谢两位师父的倾囊教授,“读经典、做临床,多总结、多体悟 ”确是中医成功的必要条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