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1年我心中的年度书籍--个人推荐书单(2)

 呼吸科的故事 2021-12-26

今天继续给大家推荐今年我读过的一些书:

《埃及、希腊与罗马》

人类历史上的两大文明,东亚文明和环地中海文明,一直被拿来做各种比较,这两大文明是我们现代文明社会最早的起源,影响深远。环地中海文明从历史发展的沿续上,从埃及到希腊,最后到罗马。所谓的“古代地中海文明”,自其诞生之日起便受到多元文明的影响:尼罗河流域孕育的古埃及文明为地中海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文明为地中海文明的丰富与升华注入了新的血液;古希腊神话中的特洛伊战争开启了我们对地中海文明的浪漫想象;迈锡尼、塞浦路斯与腓尼基文明为地中海文明构筑了新的图景;公元前4世纪以后,古希腊、古罗马文明逐渐成为地中海文明的主旋律,并影响了欧洲乃至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地中海由于连接着亚、欧、非三大洲,是重要的交通航道,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孕育了地中海沿岸多种文明,因而被誉为“西方文明的发源地”。

作者完整而深刻地讲述了古代地中海世界这个庞大的文明复合体从古代近东文明兴起到古典时代结束的兴衰历程,并重点分析了埃及、希腊与罗马时代的政治制度演变、哲学思想、社会状态等文化特征,让每一个读者,都能在字里行间,品读到西方国家的珍贵宝藏。伴着书中的纪实照片与文物讲解,不得不说是一个视觉与文化的饕餮盛宴。


《这里是中国》

《这里是中国》由球研究所近3年积累而成,是国内第一部全视野中国地理科普著作。该书由人民网、 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及星球研究所联合出品,是献礼新中国70周年的的典藏级国民地理书。

很多人爱拿中国的地理形式和美国作对比,美国相对中国而言,除了遥远北方阿拉斯加和亚利桑那沙漠等地不适合居住外,东西两海岸和广阔的密西西比河流域都是适合居住的地方,平原带来的交通成本的低廉使得美国在工业化到来之际,早就将国内用铁路、公路连为一体。

反之,中国由西向东,呈现出三个大的不同地势,青藏高原由于高海拔、新疆和内蒙古的沙漠,中国有至少1/3以上的地方是不适合人类生活的。上中学的时候,我们受到的教育是地大物博的同时,是人均资源少、分布不均衡等种种现实问题。但是,中国的地理难道就没有优势吗?

这本书详细地分析了青藏高原对于中国生态、气候的影响,指出其对于形成中国独特的气候环境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这里是中国2》里,将我们这个时代的几大工程一一呈现给大家,包括西气东输、南水北调、西电东送,以及高铁、江河大坝、国土绿化等人类壮举一一呈现。让我们对改革开放特别是这十年的中国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而中国之所以是一个大一统国家,就在于我们所有中国人的利益攸关、我们的生存和生活方式相互深刻影响。

这两册书推荐阅读的地方更在于它有大量精美的图片,让人看不释手。如此美景穿插书页,阅之,正是“翻一页,有翻一页的欢喜”。


《地理与世界霸权》

人类历史上出现过一个个强大帝国,或称霸一方,或雄霸全球。但在人类漫长的几千年文明中,大多数帝国是在亚欧大陆之上的,直到大航海时代的到来,以英国、日本、美国为代表的海权帝国才崛起。在古代丝绸之路,中亚国家作为必经之路,具有重要的节点作用,也成为帝国之间争夺的热点。可是海权时代的到来,中亚变得沉寂。但是随着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以及亚欧大陆桥的建设,中亚又再次成为发展的热土。

一个国家的历史脉络和发展走向,和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有着非常大的关系。1915年就出版的《地理与世界霸权》作为20世纪地缘政治学经典著作,在欧洲大陆产生巨大影响,欧美高校地理学专业畅销教科书。虽然现在看来有些已不新鲜,有些可能还证明错误,但是今天看来,本书仍让人惊讶作者的预测能力。比如文中对当时的中国有这么一段描述:

清朝已于1912年终结了,蒙古人则被佛教驯服,失去昔日的锋芒,但仍有可能在平原之外继续存在。来自平原的势力通过最短路径越过高原达到东北。日本人走的也是同样的古老入口。位于阿尔泰山和天山之间,经过群山脚下可以直达西安的那个古老的门户准噶尔盆地,以及那条古人常走的,从贝加尔湖出发穿过草原,再经山间的边界隘道前往北京的通道依然存在。无论发生什么事,我们可以断言,一方面不论清朝统治者结局如何,中华民族并无衰落之象;另一方面,中国的历史仍将受地理环境和来自陆地与海洋的一些庞大势力的支配,尤其是这些势力之间的相互作用,会使中国越来越趋向于同一,并结合得比过去更加紧密。

100年前的预言,多么精准和超前!尤其是想到那个时候清朝刚刚结束,中国动乱才始。不得不钦佩作者的眼光,这是一种跨越了历史的眼光。

《地理与世界霸权》,书中内容如其名,全书从地理及其与历史之间关系的视角,阐释了各个文明、民族与国家不同的发展历程及其呈现出的多样化特征,从历史、地理与政治之间三个因素的关系,构成了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一条主要线索。

还记得中学课本里都学过,四大文明,埃及,巴比伦,中国,印度都起源于河水流域,估计课本上的观点就是来源于此书。

四大文明中,最早的是埃及,之所以是埃及,是因为埃及具备文明出现最好的条件。埃及气候温和,靠近大河,拥有水源,占据尼罗河三角洲及下游河谷,如此环境,最容易维持生活,而且北边是大海,南部的东,西两个方向都是沙漠,几乎完全封闭,这在遥远的古代,几乎是巨大的保护,据有如此地理条件,埃及最早出现文明的曙光。

其他三大文明出现的情况也很类似,都在大河流域,这是地理相似之处,而四大文明所处地理的不同之处,也造成了四大文明的不同结果。

当埃及居民对地形的保护已经养成了严重的依赖,以至于根本无力抵抗外来之敌,当其他地理条件催生出更高级文明时,埃及就不可避免的被入侵。历史上,埃及遭受了多次入侵和异族统治。

巴比伦所在的两河流域,由于土地肥沃,周围的民族都想竭力据为已有,东边伊朗高原,北部山区,西北草原,东北山地,巴比伦轮流被这些外来民族统治着,后来又相继来了波斯人,希腊人,罗马人,阿拉伯人,土耳其人。

印度,由于其自身环境,基本生活品容易获得,基本没有刺激进步的因素,地形狭长复杂,难以实现组织化,因此印度文明一直落后于有卓越组织才能的外来文明,无论是和平年代还是战争年代。外来组织和移民总是在一定程度上支配着当地土著民族。那些来自北方,西方和海上的民族,文明程度高,自然倾向于毁灭印度文明,并在某种程度上取代了印度早期的土著居民。

印度轮番为外族统治,四分五裂的局面,不止一次出现,多次重演,直到英国最后统治印度,作者预言甚至英国离开印度后,印度依然在学习如何组建自身有力的政府,果不其然。

基于地理条件的不同,在新大陆发现后,在发现自身地理位置优越后的英伦三岛,奋发向上,逐渐打败荷兰,法国,最终拥有制海权,战胜一个又一个敌人,建立了辉煌的日不落帝国。在美洲发现前,英国是世间万物的终点和道路的尽头,属于世界所有重要地区之外,与世隔绝。但由于地形所处位置,英国人几乎天生就是水手,对于大海的熟悉,无以复加。在英伦三岛逐渐在一个有力的中央政府统治下,新大陆发现后,开始了逆袭之路。

海洋不是一种保障,而是一条进取的通道。

所有的英国人都在逐渐明白这个道理,尤其是英国海军。

在一个多世纪里,英国与原来的海上强国荷兰和法国争斗,最终成为海上强国,大洋霸主。

这里就要提到作者说的能量问题,在跟各国竞争中,除了各国的海陆地理位置,地形条件等天然对比,积蓄能量的能力成为成败的关键因素,而这又跟前面地理因素是相互影响的。



《众神的样子》&《众神的战争》

公元前 8 世纪以前,希腊各地的人们口耳相传着一些美丽的传说故事,这就是后来著名的希腊神话。随着希腊文学的逐渐发展成熟,有人开始用文字、文学来记录这些古老的神话故事。其中,盲人诗人荷马的《荷马史诗》和赫西俄德的《神谱》为人们留下了最宝贵的资料。

古希腊被古罗马征服,罗马共和国又发展成了罗马帝国,罗马帝国曾经一度雄踞欧亚非,英法德意等主要欧洲国家都是在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古希腊文化借着这条路径,深深渗透进了西方文化的血脉之中。罗马人建国后,基本照搬了希腊神话,却又把希腊神的名字改为罗马名字。所以绝大多数希腊神都有了和罗马的曾用名。

这些复杂的人物以及各种神话传说对于我们来说,如同西方人看中国历史,觉得毫无头绪,纷繁复杂。作者江逐浪老师巧妙通过各种关于神话故事的名画把这些人物和相关的故事串起来介绍,让人印象深刻。

希腊神话故事中神与神、神与人之间的关系纷乱如麻,看得人眼花缭乱,而在如此“接地气”的奥林匹斯诸神背后,所隐藏着的其实是希腊神话厚重的人文积淀,是奥妙无穷的丰富历史密码。

宙斯的一本“感情乱账”,就其源头而言,与希腊神话的形成过程有关。从遥远的克里特文明,到迈锡尼时代、古风时期,古希腊人通过战争、文化交流等方式,不断吸收来自不同国家、民族、城邦的神话元素,并将其巧妙地融合贯通,才最终形成了如今我们所熟悉的希腊神明谱系。

风流大神宙斯起初并没有那么多的妻子、情人和子女,然而考虑到希腊城邦林立的政治格局、以及外来神明不断进入希腊神话体系的现实,为了给神明们安排一个合理的“位置”,他们才纷纷变成了宙斯的家眷和亲戚。用江逐浪老师的话来说就是,宙斯的风流也是有苦衷的。

乌拉诺斯、克洛诺斯、宙斯三代神王之间,因神王之位发生的权力争夺战,实际上是以神话的形式,折射出希腊文明中心从克里特到迈锡尼,再到雅典几度转移的历程。真实历史环境中的新旧文明更迭,与神话中的神界战争相互映照,虚虚实实之间,碰撞出文明的火花。

第二部《众神的战争》则通过特洛伊战争来介绍希腊神话故事的剩余部分,

在这场波澜壮阔的战争里,天神与天神、天神和人类以及人类和人类间产生大量的互动。这些互动包含着爱、恨、嫉妒、原谅、愤怒等行为,这些行为蕴含着强烈情绪并且隐含着莫测的命运。也因此,特洛伊战争及其相关的故事成为了艺术家们汲取灵感的宝库,成为了众多艺术创作的素材来源。

在本书中,作者按照故事的先后顺序展示西方艺术名作,并且对艺术作品进行了讲解。例如在讲述战争缘起时,作者先后展示了三幅珀琉斯和忒提斯的婚礼画作。这三幅画作出自不同的画家之手,也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婚礼中的各种细节。

这些画作因历史而鲜活,而作者的讲解,则能让人发现画家的暗喻,以及西方历史中特定符码的含义,让本就精彩的画作更添魅力。

这些作品自然都是伟大的,但它们依然不能离开它们所扎根的历史,所以想要真正的欣赏这些作品,必须建立在对历史事件的了解上。

作者在这里很好的艺术与历史合二为一,既让历史成为理解艺术、欣赏艺术的铺垫和根基,又使得艺术让历史变得更为形象生动,更具感染力。

西方艺术有两座绕不过的大山——圣经和希腊神话。在这两个经典的主题中,诞生了无数的名家名作。想要真正的理解、欣赏这些作品,必须了解它们背后的故事。《众神的样子》和《众神的战争》就是这样一座连接着历史、神话与艺术作品的桥梁。不仅如此,这两本书还写的通俗易懂,生动有趣,让人不仅能够收获丰富的知识,还能获得美的享受。


《像火箭科学家一样思考?》

这个世界正在以令人眼花缭乱的速度变化发展,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会遇到复杂和陌生的问题。在没有明确指导方针且时间紧迫的情况下,那些能够像火箭科学家一样思考,并去解决问题的人,无疑享有非凡优势。

或许不能人人都成为火箭科学家,但人人都能掌握火箭科学家的思维方式。

刨去艰涩的专业知识,隐藏在火箭科学这一难懂学科背后的,是足以改变我们生活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它将指引我们——

  • 突破固有思维的局限,另辟蹊径,激发创意;

  • 对创意进行提炼和重构,并敲打测试它的可行性,以降低失败的风险;

  • 客观看待失败与成功,从成败的经验中激发更大的潜能。

相对于一般的工程项目而言,火箭工程就有几个不常见的特征:

  1. 极其复杂,一个小环节的疏失就会导致整个项目的失败,比如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更符合真实世界的特征。

  2. 成本高昂,因此没办法「小步快跑」地试错,适合「一次就做对」的需要。

  3. 跨学科,虽然书名叫「火箭科学家」,但是没有这么个职业。只有物理学家、化学家、天文学家这种组合起来完成火箭项目的人员,也是真实世界运行的状态。

  4. 成败显著,成功了就是成功了,所以火箭工程的成败可以检验方法论的对错。 

对于从医的我来讲,书中关于第一性原理的内容比较吸引人。其中有一个奥卡姆剃刀原理一直是我推崇的观点--用最简单的办法解决问题,才是正确的方案。在临床工作中,我发现当我们对某种事物的了解越深,它就变得越不那么复杂。例如哮喘要抓住气道高反应性的特点,肺水肿要抓住Stanling公式。在治疗疾病的时候,我们也要尽可能简化治疗方案,把不必要的药物去除。我非常反感那种一遇到高热,就抗阳性菌、抗阴性菌、抗病毒、抗真菌的药物一股脑全用的治疗方案,这往往说明医生根本没有搞清问题的情况,没有抓住疾病的特点。

其实临床医生们和火箭科学家们遇到的情况在很多时候是类似的,比如:

  1. 所面对的工作充满不确定性,白天看这个病人状态还好,生命体征稳定,没想到晚上突然病情变化,根本来不及抢救人就死亡了;火箭科学家每一次发射也都要做好失败的准备。

  2. 代价高昂:如果说那些发射器可以用多少钱来衡量,那我们又如何定义生命的价值呢?

  3. 极其复杂,需要多学科协作:火箭发射从生产到最后的发射成功,有庞大的团队,紧密的配合;而医院里如果遇到疑难杂症,也需要多学科的协作讨论。在这种讨论中,专家们之间的观点往往并不相同,甚至会有对立;而每位患者成功的救治,其背后是相关学科的共同努力。

  4. 想象力:火箭科学家们需要想象力可能不难理解,如果没有想象力就不会有每次的进步。临床医生们也需要想象力,我在会诊的时候会抓住每一个细节,在头脑中还原出患者发病的过程(参见《还原现场情景和事件过程,找到问题关键—再谈如何提高会诊质量》)。

看完本书,我们可以了解到火箭科学家们是如何进行思考,而这些思考如何帮助我们更好的工作,需要结合自己的工作具体情况展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