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星巴克!使用过期食材&私换标签...如此无视食品安全红线?

 葡萄前峰 2021-12-26

今年以来,胖哥俩肉蟹煲、蜜雪冰城、华莱士、杨国福、奈雪的茶等多家知名餐饮品牌连续被爆出食品质量安全问题,这一次,轮到星巴克了。

近日,有媒体记者在无锡市两家星巴克门店卧底调查发现,这两家门店在利益驱使和监管疏漏下,频繁触碰食品安全的红线:大量食材过期后仍继续用,做成多款畅销饮品售出;主管、店员“言传身教”篡改保质期,有的食材被人为“延保”一周;承诺“开封后不过夜”的糕点,第二天偷偷上架……
图片
从曝光的内容来看,星巴克的问题可谓触目惊心。虽然行业内频繁暴雷,类似的食品安全丑闻大家已经见多不怪,但是这样的问题发生在星巴克身上,还是让人颇感意外。

 本期嘉宾律师 
中国质量万里行法律服务联盟

图片

 江苏路漫律师事务所 

张军   律师

要知道,星巴克在中国一直立着“高品质”、“行业最高标准”的人设,甚至宣称制定并执行了食品安全的“金标准”,其咖啡、甜点等产品也是因此才定价不菲,只是由于星巴克口号喊的响,消费者才愿意支付其溢价。并且据说业内对星巴克的管理制度推崇备至,对有星巴克工作背景的同行也会另眼相看。然而这次大家才了解到,所谓的“金标准”“严格的管理制度”“孜孜不倦的匠心”,不过是星巴克的自我标榜。在实际作业过程中,星巴克从管理人员到员工都在食品安全上麻木不仁,管理人员甚至主动违规、带头篡改保质期,严重缺乏职业道德和对消费者健康的起码敬畏。
图片

星巴克官网图

12月13日午间,星巴克通过官微做出回应。在回应中,星巴克表示对报道中所涉及的食品安全问题“深感震惊”,同时“高度重视”,已经第一时间关闭了涉事门店并立刻启动深入调查。
图片

星巴克回应网友不买账、央视发声

对于星巴克的回应,众多网友纷纷吐槽:“一杯30多还用过期原料”、“三十多一杯还作假?”、“奶茶店搞这也就算了,你星巴克死贵还用过期的?”,甚至表示“yue了”、“默默扔掉了早餐和咖啡”……
图片

不仅网友不买账,连央视都看不下去了。12月14日,央视网发表《星巴克的“震惊”令人震惊》,揭露此前多家星巴克门店已曾因食品安全问题被处罚,但起效甚微,并质疑星巴克检查与风控机制形同虚设,直指此次星巴克的“深感震惊”是在玩公关套路。

图片
图片

星巴克之前多次被罚

央视的批评不可谓不严厉,但绝非空穴来风。
工商信息数据显示,星巴克及其关联公司曾多次被政府约谈和被行政处罚。
11月24日,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盐田监管局就曾因星巴克深圳盐田壹海城二分店未及时清理超过保质期的台式月饼,对其做出警告的行政处罚决定。(深市监盐处罚〔2021〕海山47号)
图片
另外在2021年,上海徐汇区、静安区市场监管局分别对当地星巴克门店进行行政处罚,处罚原因同样为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星巴克湖北常德万达分店也曾因经营过期食品被罚款。

图片
图片

星巴克投诉案例剖析


除了官方的正式处罚,网友们私下里也在各大社交平台对星巴克的食品安全问题进行花式吐槽。

图片

而在投诉通平台上,消费者对于星巴克的投诉也是源源不断。投诉通平台数据显示,2021年,星巴克共被投诉189例,其中食品安全相关投诉96例,占到了投诉总量的一半以上。

图片

在这些关于星巴克食品安全的投诉中,消费者反馈的主要问题有:喝了咖啡之后导致拉肚子以及其它身体不适、咖啡兑水、偷换茶粉、售卖快过期的咖啡豆、星巴克三明治吃出异物、吃到发霉变质星巴克食品、星巴克制作咖啡时使用脏杯等。

喝了星巴克咖啡之后拉肚子

图片
图片

喝了星巴克咖啡之后产生严重身体不适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咖啡兑水

图片

偷换茶粉

图片

售卖快过期的咖啡豆

图片

在投诉通平台上,除了食品安全问题,消费者还反馈了星巴克其它问题,其中会员及优惠券相关投诉32例,占星巴克投诉总量的17%,订单及提货28例,占比15%;无法退换货25例,占比13%;咖啡杯等商品质量问题5例,占比3%;虚假宣传等营销活动相关问题投诉3例,占比1%。

会员权益、优惠券无法激活

图片
图片

优惠券无法使用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无法提货

图片

无法退款退货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贵且退换货周期长

图片
图片

商品质量差

图片
图片

虚假广告,诱导消费,单方毁约

图片

星巴克目前已经在大陆200多个城市开设了5400家门店,聘有6万多名员工,预计到2022财年末,星巴克将在大陆市场经营超过6000家门店。大陆市场对于星巴克来说无疑是十分重要的,星巴克公司也非常清楚这一点,其董事会名誉主席霍华德·舒尔茨2017年在北京清华大学发表演讲时也曾说:“在中国,星巴克公司就不是一家美国公司,而是一家中国公司。”凭借着对中国市场的重视以及推出“金标准”等一系列举措,星巴克在中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目前已经成为中国大陆咖啡茶饮市场的龙头企业。

当然,星巴克也有自己的压力。10月29日,星巴克发布2021财年(2020年10月- 2021年9月)财报,财报显示,在2021财年四季度,星巴克同店销售额同比下降了7%,而这也是这一指标在中国市场出现的首次下滑。

或许在盈利压力之下,自负盈亏的星巴克各门店才产生了通过各种方式节约成本的原动力,只不过采取了错误的方式。想节约成本可以理解,但是食品安全关乎老百姓的生命健康,必须要坚守红线,哪怕是亏本也不能触碰。

正如央视评论所言,“金标准”不该是标榜出来的,“严格执行”不能流于形式。此类丑闻频发不啻为对企业品牌力的损害与透支。身为头部企业,有责任在食品安全等问题上起到行业示范作用,而不是用违规之举自己砸自己品牌——再好的金字招牌,都经不起这样的“实力自毁”。

 嘉宾律师 
中国质量万里行法律服务联盟

图片

 江苏路漫律师事务所 

张军   律师


律师说法:

中国质量万里行消费投诉平台的粉丝朋友们,近期“星巴克咖啡”旗下多家门店被曝光因存在擅自更改食品原料内控期限标识以及使用超过内控期限原料等行为被执法部门立案查处。

无独有偶,我们投诉通平台也陆续接到有关“星巴克咖啡”存在食品安全问题的投诉信息,包括投诉者喝了咖啡后导致拉肚子以及其它身体不适、咖啡兑水、偷换茶粉、售卖快过期的咖啡豆、星巴克三明治吃出异物、吃到发霉变质星巴克食品、星巴克制作咖啡时使用脏杯等方面。同时,投诉者还举报“星巴克咖啡”存在会员权益和电子优惠券无法激活使用、商品无法提货或办理退货退款、商品质次价高等方面问题。我们综合分析后认为“星巴克咖啡”涉嫌存在食品安全和消费欺诈两大问题。

一、食品安全问题

我国《食品安全法》明确要求食品生产经营必须符合食品安全标准,食品生产经营者对其生产经营食品的安全负责。该法第三十四条明确列举了包括禁止添加有毒有害物质或使用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及原料等在内的13项严令禁止从事的行为。消费者如果在“星巴克咖啡”消费过程中发现上述问题,可以立即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进行举报。同时,消费者可以向“星巴克咖啡”门店经营者主张退款及赔偿。

二、消费欺诈问题

我国《广告法》第四条规定:广告不得含有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不得欺骗、误导消费者。广告主应当对广告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星巴克咖啡”通过广告对外发布的商品或服务信息内容应当真实可靠。符合要约条件的,消费者选择该商品或者服务并提交订单成功,双方的合同关系成立。双方应当依照约定严格履行。同时,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五条规定:消费者因经营者利用虚假广告或者其他虚假宣传方式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经营者要求赔偿。

本案中,消费者可以要求“星巴克咖啡”按照其对外发布的承诺履行合同义务。消费者可以选择协商退款解除合同,可以向市场监管部门和消费者协会进行投诉维权,也可通过民事诉讼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