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光棍儿》:现实关怀下的社会问题之思

 timtxu 2021-12-26

作者:西蒙

由郝杰导演执导的电影《光棍儿》自2011年上映以来,已有十年时间。这部曾经引起巨大关注的影片,对农村大龄单身男性的生存状态进行了真实与细致的呈现。即便在今天,影片关注的社会问题依然存在,其艺术价值与社会价值,在这个意义上值得深入思考。

影片中老杨、梁大头、顾林、六软四个老光棍儿,过着外人难以想象的孤独而不得不苦中作乐的生活。这些单身汉没能娶妻的原因各不相同,但大多是因为贫穷,尤其是年轻时的穷困状态,让他们错过了最佳结婚时机。由此衍生的精神孤独与身体压抑,是客观存在的,很少有导演会如此真实地面对这一问题。在现实中,很多农村适婚男一旦错过最佳择偶年龄,越往后就脱单越难,甚至一辈子“打光棍”,成为很多人眼中的失败者。

由于男女比例失衡与传统观念的束缚,多数生活在农村的男女还是希望能成家生子的,城市中常见的“优质单身”状态,在这里并不多见。因此,一直未能结婚的大龄男性,承受了巨大的生理压抑与心理压力,尤其是来自舆论的指指点点,更加剧了他们的心理失衡。

社会学者李树茁、杨雪燕等人在《大龄未婚男性的性福利与性安全:基于性别失衡背景的研究》中,毫不避讳地指出:“有将近三千万的未婚男性无法在婚姻市场上找到配偶,他们对于'色’的追求也难以通过传统的婚姻形式得到满足。”

虽然这些问题,在有些人看来“上不了台面”,但它们不仅是客观存在的,也影响着很多人的命运,社会与舆论场上一些看似无故增添的戾气,未必与此没有关联。

好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学者与关心社会议题的人,将目光放在农村“光棍”身上,比如彭大松《村落里的单身汉》,本来是一本专业著作,但也引发了社会各界读者的讨论。人们不禁要问:到底该怎么做,才能帮助这些单身汉尽快脱单?

这其实也是电影《光棍儿》思考的问题。经济问题是最关键的,《光棍儿》并没有避讳这一现实难题。影片让我们看到,提高农村的经济与生活水平,加快脱贫的步伐,减少农村居民收入与生活水平的差异,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举措。但是,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即便经济水平“水涨船高”,如果在婚恋观念上没有根本改变,农村单身汉的处境还是不会太好。

《光棍儿》不仅让更多人关注农村单身汉的生存困境,还想从婚姻观念上化解一些障碍,最典型的就是彩礼问题。不论是从长远角度考虑,还是从举措的可行性上来看,移风易俗,改变婚姻中的不良风俗与陈腐观念,是解决农村“光棍”难题的关键所在。毋庸讳言,很多大龄单身男就是因为无力支付动辄十几万、几十万的“天价彩礼”,才不得不单身。在影片中,年纪大的农村单身汉,在年轻时也无力支付彩礼,过了最佳结婚时机,就更加困难了。

彩礼本是男女双方缔结婚姻约定的一种程序,但在拜金与攀比风气的影响下,这一婚嫁习俗被严重异化了,而且越是贫困的地区,彩礼问题越严重。比如电影《光棍儿》讲述的张家口的农村,就是长期贫困的地区,当地的结婚成本反而很高。彩礼“内卷”的趋势若得不到纠正,就会让更多农村男性因结不起婚,而变得不敢面对女性与婚姻,陷入周而复始的单身“死循环”。

好在电影《光棍儿》反映的诸多问题,在现实中正在逐步得到解决。如今国家已经在一些地区设置了婚俗改革试验区,严禁“天价彩礼”,这种强制性措施能在何种程度上起作用,我们还需拭目以待。但是,有针对性的举措,总归是迈出了第一步,如果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将会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若能从根本上改变彩礼攀比的风气,减少农村男性择偶的经济包袱,无疑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光棍”的困境。

若从个体角度来看,农村“光棍”也不必完全等待国家的帮扶,关键还是要凭借个人奋斗,争取改变命运。电影《光棍儿》视角下的穷困单身汉,也都是年纪大的、无法走出农村的人,其实这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社会学视角的参考:对农村男青年来说,去城市里发展,总是机会要多一些的。这样不仅可以让自己获得收入倍增、提升阶层的可能性,还有可能在奋斗中遇到有缘人,其选择面也比呆在农村时要大得多。想要解决单身问题,“靠天吃饭”是不行的,还是要靠个人奋斗,电影《光棍儿》在这一点上也给人以鼓舞与启发。(西蒙)

来源: 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