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毛主席与“中行职工”

 lwdalian 2021-12-26

编者按:今天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28周年。半个多世纪前,毛主席为中国银行内部刊物《中行职工》题写刊名,全体中行人引以为豪。如今,“中行职工”已经由一本刊物,逐渐成长为涵盖多种载体的融媒体中心,以丰富的内容、新颖的形式,成为中行总行与各地各机构间“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桥梁和纽带,继续激励着广大干部员工践行“卓越服务、稳健创造、开放包容、协同共赢”的价值观,在建设全球一流现代银行集团新征程上行稳致远。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重温这段往事。

Image

陈列在中国银行博物馆(北京)的《中行职工》题字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银行在全国银行业中率先接受党的领导并将总管理处由上海迁至北京。此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十分关心中国银行建设发展事业。多次给予中国银行重要指导、亲切加冕,为中国银行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强大动力。

然而,由于中国银行海内外机构分布广,员工人数众多,当时的很多员工还不了解党的政策,尤其是海外分行。为了及时沟通信息,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让国内外的中行员工了解新生的人民政权,了解国内的形势和动态,1950年,当时的中国银行总管理处决定创办一份内部刊物,定名《中行职工》,但刊名采取什么书体,由谁题写,迟迟难以决定。

Image

周恩来接见中国银行海外经理会议代表

1950年初,时任中国银行总管理处教育科人事室副主任的张文秋了解到了总管理处有关创办《中行职工》内刊的工作安排以及题写刊名的难题。作为当时主席的亲家,她仔细思索,如果请毛主席来题写刊名,《中行职工》将成为全国银行业中首家由主席题写刊名的内刊。这对中国银行来讲,既能进一步扩大影响力,也是一笔不小的精神财富。为此她自告奋勇,主动向总管理处提出,请毛主席为《中行职工》题写刊名,立即得到了总管理处支持。随后,她通过自己的女儿思齐(毛主席长子毛岸英的爱人),向主席表达了这一想法。

Image

50年代初张文秋与自己的女儿们(右一为刘思齐)

1950年三月的一天,春寒渐去,暖意融融。一大早,思齐便告诉母亲,主席同意今天就为《中行职工》题写刊名并邀请她一同到中南海菊香书屋。得到这一消息,张文秋兴奋万分,她顾不得多想,立即同女儿思齐一道赶往中南海。

Image

毛泽东与刘思齐、毛岸英

等他们来到菊香书屋,主席已在书房备好笔墨纸张。和母女二人简单攀谈后,主席提笔准备题写刊名,在落笔前,毛主席问:“要不要署名?”张文秋略一思索答道:“就不要署名了吧。”于是毛主席欣然提笔,“中行职工”四个虬劲有力的大字跃然纸上。见到主席书毕,张文秋激动不已,正要向主席道谢,而毛主席却没有停笔,又接着写了好几幅。每写一幅主席都会仔细打量思索一番后再动笔写下一幅,力求字字完美,精益求精。当最后一幅写完,毛主席的脸上浮现出满意的微笑,他对张文秋说:“由你们挑选吧!”

Image

毛泽东为《中行职工》题词

随后,张文秋仔细收好主席手稿并马上拿到总管理处,同时任教育科副科长的秦雨民共同选择一幅,报送总管理处领导并马上启用。《中行职工》成为国内银行业中首份由毛主席题写刊名的机构内部刊物。从此,这份由毛主席题写刊名的内部刊物在中国银行海内外职工中广泛传送。中国银行总管理处也利用这份刊物,积极向员工宣讲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使中行职工深受鼓舞,起到了十分良好的教育引导作用。

Image

晚年的张文秋女士

1990年10月,中国银行总行党委决定向全辖发布刊物——《中行职工》报,并继续沿用毛主席题写的刊物名称“中行职工”。

Image

陈列在中国银行博物馆(北京)的《中行职工》报

此后,《中行职工》报作为中国银行总行主办的全辖内部刊物,得到了全辖机构员工的欢迎,发行量和关注度迅速提升,并逐渐成为总行与各地各机构间“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桥梁和纽带,其丰富的内容、新颖的形式,有力提升了中国银行在同业中的影响力。而毛主席题写的“中行职工”刊名,也成为了代表中国银行“卓越服务、稳健创造、开放包容、协同共赢”的价值观符号。

Image

中国银行博物馆(北京)

如今,矗立在毛主席纪念堂西侧的中国银行博物馆(北京)正成为全行文化建设的重要平台,用百年中行厚重的文化底蕴激励干部员工,不断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自信。

Image
作者:袁毅 邹昕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