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六十年纪行-151 宝林寺游

 青松he 2021-12-27

11111117777
宝林寺原址在佛山市顺德区大良镇内的凤山南麓,初名柳波庵。始建于公元10世纪的五代南汉末期,宋代重修时扩大规模。元代高僧德钦在此潜修至圆寂,僧众在寺内建"肉身堂"安奉涂漆遗体。清康熙年间重修扩建后,易名"宝林寺",取"净土七宝树林"之意。其后,县衙在寺内增建"万寿宫",供吏员向帝、后祝寿及恭听"圣谕"之用。20世纪中期,此寺大部分拆卸扩路和兴建文化公园。1995年,剩余建筑物全部拆除,另在太平山西麓重建新寺,依山构筑,巍峨壮观,成为顺德旅游一大景点。







      
宝林寺一景



  

宝林寺一景

顺德宝林寺,坐落于广东顺德大良太平山麓。1998年落成开光。2000年被广东省佛教协会授予佛教文明寺院。

       宝林寺始建于唐末五代之南汉殇帝光天一年(公元942年),初名"柳波庵",一直以供奉观音为主。

  宋·咸淳年间,名僧德钦和尚云游而至,开坛说法,禅宗南播,寺院的规模和影响逐步扩大,盛极一时。

  至明·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顺德开县,也才有了"顺天之德"这一皇帝御赐县名的说法(因黄萧养之乱,明朝廷为巩固其统治,划南海、新会等地的一部分设立县治,是为顺德)。故顺德有这样一句俗语:"未有顺德,先有宝林"。此时,每遇国家大典或开读朝庭诏令,则地方长官绅耆仍集合寺庭举礼。

  及后,清·康熙初年,肇庆庆云寺僧人元亮,驻寺传承禅宗之临济宗,遂令寺院的香火,更胜前朝。并将"柳波庵"易名"宝林寺",取"净土七宝树林"的意思(当时庵内长有一片参天古木,宛如传说中西天挂满七种宝物的树林,〈阿弥陀经〉中所说的这七种宝物是:金、银、琉璃、珊瑚、琥珀、砗磲、玛瑙)。

  


主体殿阁依山而建,气势恢宏,古朴庄严。拾级而上,有山门(分列两旁有哼哈二将),天王殿(供奉弥勒佛及'风调雨顺’四大天王)、鼓楼、钟楼(鼓直径2.6米、钟重2.8吨)、九龙壁(宽18.3米,高7.9米)、斋堂、客堂、大雄宝殿(供奉佛祖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消灾延寿佛,普贤、文殊两菩萨)、地藏殿(供奉地藏菩萨)、观音殿(供奉观音菩萨)、罗汉堂(供奉五百罗汉)、碑廊、僧舍、藏经阁(供奉西方三圣)……一座比之原址更为壮丽的佛教丛林成为顺德乃至佛山的人文景观。登临回首,人间繁华尽收眼底。



 宝林寺一景  

 宝林寺一景


宝林寺一景

宝林寺一景
宝林寺一景   罗汉堂
宝林寺一景   罗汉堂
宝林寺一景   罗汉堂

折叠罗汉堂

在大雄宝殿的后面便是罗汉堂,这里安放着神态各异的五百罗汉,由浙江东阳巧匠用原条樟木雕刻而成,全部贴金,每座高1.5米、一尊尊罗汉概括了人间世态,入木三分地刻划了人物的心理状态。罗汉作为佛门内修行得道之比丘,地位仅次于菩萨,但它却从不摆架子,不以自己为神,而似乎走下神坛,等同于百姓常人。它们,五百尊,五百个样,或老或少,或高或矮,身份不同,表情不同,起伏坐卧,各具其形,千姿百态,意态横生;有的观想冥思,有的辨经说法;或庄严,或慈祥,栩栩如生,富有极浓的浪漫色彩,具有强烈的生活美感,有感人的艺术魅力,仔细观察,人们还完全可以看出它们此时此刻的情感情绪和心理活动。故此,非但善男信女对其一样虔诚地顶礼膜拜,即是无神论者也大都要驻足其面前,必欲与之交谈似的,这高超的造型艺术品吸引了不少游客。



 宝林寺一景  
 宝林寺一景  
 宝林寺一景  
 宝林寺一景  
 宝林寺一景  
 宝林寺一景  
 宝林寺一景  
 宝林寺一景  

                      2021.12.26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