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诚实与守信是两种不同的品德

 小挢流水人家 2021-12-27

现实中,人们常常把诚实与守信混为一谈。认为诚实就是守信,守信就是诚实。其实,这两者之间有很大区别。

图片

大街上,某人看见一个小偷在偷翻别人的包包,企图偷走她的钱包和手机。结果小偷刚把手伸进包里,手机突然响起,小偷的手正好被抓住。两人争论起来,谁也不占上风。

此时,被偷者问自己身后的见证人,他是否在偷我的东西?

小偷恶狠狠地瞪着他,“你可不能冤枉好人!”

此人便说,“我没看见”。

这个证人看见了,硬说没看见,是一种不诚实行为,而非不守信。

某人不小心丢了钱包,被后面的人捡到了。当她发现钱包不见了,回头找的时候,分别问了三个人,包括那个捡到钱包的人。三个人都说没看到。
      捡到了钱包说没看见的那个人,就是个不诚实的人,但不属于不守信的人。

某领导批评一个中层干部,很多人都知道是领导没理,但没有一个人说领导不对。大家要么不说话,要么支持领导。

说明大家都不诚实。支持领导的人的不诚实程度更高。

指鹿为马、歪曲事实、把黑的说成白的,把白的说成黑的,把一说成二,把二说成一,都是不诚实的表现,但不是不守信。

约定半年还借款,到期不还,是不守信;说好挣的钱五五分,分钱时就变成了要七三分,是不守信;答应借钱给别人,实际没有借,是不守信;答应借给1000元,实际借给800元,是不守信;答应一周内借给,实际十天后才给,是不守信;说好一起吃饭、一起旅游、一起打球,到时候却不见来,是不守信。

守信是事先有约定,明确了事项、时间、地点、内容、额度、责任、利益等条件的双方或多方合作与交换的社交活动。是双方或多方承诺按约定办理的口头或书面协议。

图片

重大事项、官方交往,通常要采用书面形式,以合同、协议等方式确定下来,当事双方要在合同上签字盖章,以白纸黑字形式固定下来,以防有变。如果有变,变化之后查有凭据,打官司有证据。

民间交往通常采用口头方式,又叫君子协议。但是这种方式遇到问题就说不清。

曾经有某单位的一个同志在外出差,就让自己的同事李某某帮自己代领工资。李某某说工资已给他本人,但他坚称没有收到,双方还都发了毒誓,关系闹得很紧张。

后来让领导评理,领导也没有办法。两人对领导意见很大。领导很气愤,就把单位的出纳收拾了一通,还规定,以后单位所有人的工资都必须由本人领取,不允许代领。

作为外人,谁也无法评定那两个人谁诚实、谁不诚实,谁守信、谁不守信。只有她们自己最清楚。

图片

守信是一种他律性要求。

所守之信,除自己知道外,别人也知道。

诚实则是一种自律性要求,是否诚实,只有自己心里清楚,别人一般不知道。

领导在与不在一个样,有人监督与没有人监督一个样,就是对诚实的要求。

领导在就干活积极,领导不在就不干;有人监督就认真干,没有人监督就应付,就是不诚实的表现。

“老赖”是不守信的代表,是明知故犯之人,是有意坑害他人的坏人。

我国多部门联合惩治失信人,特别是拒不执行法Y生效判决的失信人,大快人心。

把法律的权威都不当回事的不守信者,就是坏人中的坏人。

不守信者,容易察觉,只要对照合同协议、对比约定就能知道。

不诚实者,则不好对照,不易察觉。

诚实是对每个人行为的较高要求,有不诚实行为的人,一般被认定为小人,算不上坏人。

诚实与守信的道德标准不同,诚实是自己管自己,是靠内在约束力起作用,是一种较高的道德标准。

守信是别人管自己,是靠外在约束力加压力,是一种较低的道德标准。
    正是由于诚实的标准高于守信,生活中不诚实的人就多于不守信的人。

诚实的人大多都是非常守信,守信的人则不一定诚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