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堰初雪,你那里下雪了吗

 京都闻道阁 2021-12-27

本阁作者文集:崔桂忠  杨德振  曹旭  

易书生  彭化义  师利国  赵萍 

文丨师利国

2021年12月25日,十堰入冬后下的第一场雪。久违的雪花在空中翩翩起舞,如鹅毛一样飘飘洒洒,树上披上了一件洁白的纱衣,地上铺满了一层白棉被。还有六天就是2022年,真是好兆头,也预示明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晚上雪下个不停,陆陆续续持续到天亮。气温已经降到零下三度,人们才领略到寒冷的冬天向我们走来。由于雪景实在是太美了,很多人冒着寒风刺骨的天气,走出室内到室外赏雪。摄影爱好者不会错过大好时光,抢抓每一个珍贵的镜头。画师们也一定会抓住机遇,绘出比自然更加美丽的雪景,文学爱好者更不会错失笔下生辉的良机。就连小朋友们今天也不会睡懒觉,早早地出去探索这奇妙的世界。最辛苦的应该是为我们司机同志保驾护航的公安交警。财产保险公司的同志更不敢怠慢,随时准备为司机排忧解难。听十堰市人保财险公司领导讲,从昨天开始所有员工不休息,应对恶劣天气的意外事故。

由于十堰地理位置四季分明,除武当山、神农架的雪下得相对多以外,其它地方是越来越少,能存下雪的时候更少,谁也不想错过这千载难逢的机会,偶然下场雪真是难得。这使我联想与雪结缘的过去。

记得小时候,我们家乡雪下得还比较多,气候也很冷,水稻田里,小河里阴坡地方,小孩子可以上去滚铁环打陀螺,用冰块盖房子。河边山上冰柱有几人高,我们用木头敲打冰柱玩,扛着冰块赛跑。一直玩到衣服湿了才回家,有时也免不了父母的一顿打骂。五六十年代农村都是乡村小路,不是田埂就是山坡,雪后结冰行走十分艰难,老一辈为了安全,发明了一种叫“脚稳子”的防滑装置,是用生铁制作而成,有四个爪子着地,捆绑在穿鞋的脚上,走起路来十分稳定,但行走很笨重不方便,我也曾经试验穿了一次,由于太沉重很难受。当然,这些现在已经成为历史,早进了博物馆。

那时候上学的学校,离家有5华里,不是上山就是下岭,有一次上学时天气很好,可放学时大雪纷飞,走着走着鞋底和鞋面分开了,如果赤脚走回家肯定会冻伤,没办法上山找葛藤根,把鞋子捆绑在脚上,磨断了再捆上,坚持到家,妈妈心疼坏了。

七十年代农民修梯田,把山上的石头往山下运,十分艰难。但农民利用冬季冰天雪地时节,修一条用泥土制作的滑梯埂,均匀地洒上水,直通山下,滑梯埂上面放一块木板,木板上面放石头。利用滑冰原理,把石头送到山下。

参军到东北,才真正领略什么叫冰天雪地,白雪皑皑,冷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当时的感觉是透心凉。当兵第二天,到室外晾衣服,无意识地触摸到了晾衣铁丝,我的中指被铁丝牢牢套上,就像烙铁烫了一样,卫生员给我包扎时问我怎么弄的,我没好意思正面回答,说出来怕他会笑话我太不懂基本常识。有一年战备训练,车辆在河里冰川行走,走着走着车子打转转,车辆根本不听驾驶员指挥。印象最深的,是每到冬天,满眼都是雪,吃的都是地窖储存的白菜、萝卜、土豆及海带。

九十年代初,我到黑龙江哈尔滨地区接兵,住在招待所里,早上起床想出去走走,到大门口才知道,门已被昨晚的大雪封住约一米多高,必须翻窗出去铲积雪方可开门,就像诗人描写的“晨起开门雪满山,雪唱云淡日光寒”。十堰的雪与东北的雪相比,简单是小巫见大巫。

十堰正需要一场雪的滋润,这不仅是景色的变幻给人以遐想,而且给我们的身体健康带来极大的好处。雪后是到道教圣地武当山欣赏红白相间的雪景,还是到竹山观赏梅花谷五颜六色的野梅,也许到房县神农架滑雪场练练胆量更富有情趣。总之,雪后到处都是怡人的景色,千万别错过。

2021、12、26十堰

读完本文顺便点下面的“在看”,以资鼓励!您的“转发”是我们前进的最大动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