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peowei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教案
2021-12-27 | 阅:  转:  |  分享 
  
课题:§12.3.1等腰三角形(第一课时)



授课教师:黄志敏

教材: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一、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掌握等腰三角形性质,能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进行有关的证明和计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等腰三角形性质的探索、证明和应用的过程,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及逻辑推理能力,体验分类讨论及转化的数学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对图形的观察、发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在运用数学知识解答问题的活动中获取成功的体验,建立学习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应用

难点:等腰三角形性质的证明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演示法、实验操作法和启发探索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与学具相结合.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古城潮州美丽的建筑物图片,引导学生从图片中抽象出等腰三角形.

2、复习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及复习有关的边与角的概念.

(二)动手操作,尝试发现

1、剪一剪:

让学生动手操作,按要求剪出三角形,然后回答:得到的△ABC有什么特点?它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对称轴是什么?





















2、找一找:

让学生把剪出的等腰三角形ABC沿折痕对折,找出其中重合的线段和角.

重合的线段 ABAC BD与CD 重合的角 ∠B∠C ∠BAD与∠CAD ∠ADB与∠ADC





3、说一说:

让学生分组讨论,由这些重合的线段和角,能发现什么?教师引导,归纳出:

命题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命题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

(三)验证猜想,发现性质

1、证明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分析:(1)让学生明确命题中的已知和求证;

(2)画出图形,并结合图形用几何语言写出已知、求证;

(3)让学生折叠等腰三角形纸片,思考用什么方法证明∠B=∠C?引导学生明确此题的关键是构造全等三角形——添加辅助线.

学生探讨,教师引导,由学生用以下三种辅助线作法证出,教师通过多媒体演示证明过程:

①作底边BC上的中线AD;②作底边BC上的高AF;③作顶角∠BAC的平分线AE交BC于点E;











已知:如图,△ABC中,AB=AC

求证:∠B=∠C.

证明:作底边BC的中线AD

∴BD=CD

在△ABD和△ACD中

AB=AC

BD=CD

AD=AD

∴△ABD≌△ACD(SSS)

∴∠B=∠C(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小结:①通过证明,命题1成立,所以把它称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板书).

②“等边”中的“边”是指同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腰,“等角”的“角”是指两腰所对的底角;

③等腰三角形性质1,是证明角相等的重要依据;

④以上三种辅助线作法是等腰三角形中常用的辅助线作法;



2、证明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

提问:由证明性质1可知道,△ABD≌△ACD,得到∠B=∠C,那么还可以得到什么?

(∠BAD=∠CAD,∠ADB=∠ADC)

提问:进而可推出什么?

(AD是等腰三角形顶角∠BAC的平分线,AD是底边BC上的高)

这就证明了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平分顶角且垂直于底边,用类似的方法,还可以证明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平分顶角且平分底边,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且垂直于底边,这也就证明了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简称“三线合一”)(板书)

小结:①“三线”中平分线是指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中线是指底边上的中线,高是指底边上的高。

②演示多媒体,强调“三线合一”成立的条件,必须以“等腰三角形”为前提。

③强调性质2其实就是知2推2,其中一个条件必须是等腰三角形,另一个是三线中一线,结论就是其余两线。

























④从证明过程可看出,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的左右两部分经翻折可以重合,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底边上中线(或顶角平分线或底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



(四)运用性质,解决问题

1、随堂练习,巩固基础

练习1、如图①,在下列等腰三角形中,分别求出它们内角的度数。











练习2、如果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为800,则其余两个角为.

练习3、如图②,△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AC,∠BAC=90°),AD是底边BC上的高,则

∠B=____度,∠C=___度,∠BAD=____度,∠DAC=____度,图中相等的线段有。



2、范例点击,提高认知

例1已知:在△ABC中,AB=AC,点D在AC上,BD=BC=AD,求△ABC各角的度数.

分析:①由AB=AC,BD=BC=AD可找出几个等腰三角形?分别是什么?目的是让学生利用“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找出图中角与角之间的关系.

②若设∠A=x,那么怎样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ABC和∠C?

③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找出相等关系.



解:∵AB=AC,BD=BC=AD,

∴∠ABC=∠C=∠BDC

∠A=∠ADD(等边对等角)

设∠A=x,则

∠BDC=∠A+∠ABD=2x

从而∠ABC=∠C=∠BDC=2x

于是在△ABC中,有

∠A+∠ABC+∠C=x+2x+2x=1800.

解得x=360

在△ABC中,∠A=360,∠ABC=∠C=720



3、拓展迁移,发展潜力

练习4、如图③,在△ABC中,AB=AD=DC,∠BAD=26°,求∠B和∠C的度数.

练习5、如图④,点D、E在△ABC的边BC上,AB=AC,AD=AE.求证BD=CE.













(五)归纳小结,反思提高

这节课,我们收获了什么?









2、等腰三角形中常作的辅助线:

作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或底边上的高



(六)分层作业,各有所获

必做题:一、习题12.3第1、4、7题

第1题、(1)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110°,它的另外两个角是多少度?

(2)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80°,它的另外两个角是多少度?

第4题、如图,厂房屋顶钢架外框是等腰三角形,其中AB=AC,立柱AD⊥BC,且顶角∠BAC=100°,∠B、∠C、∠BAD、∠CAD各是多少度?











第7题、如图,AB=AC,∠A=40°,AB的垂直平分线MN交AC于点D.求∠DBC的度数.

二、填写数学日记



自我评价

这节课我学到的知识有:







这节课我表现得怎样: 学习反馈

学完这节课后,我还没掌握的有:







要用什么方法及时掌握: 互评

你认为在这节课上表现很好的同学有:





他们身上值得学习的优点有: 选做题:三、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O是△ABC中内一点,且OB=OC.(1)∠BA0和∠CAO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2)AO⊥BC吗?若垂直请加以证明.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轴对称》第三节





§12.3.1等腰三角形(第一课时)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教案)





















潮州市湘桥区城基中学

黄志敏













































C



B



(第4题)



(第7题)



B



C



N



D





























































M

A



A



①△ABC是等腰

三角形,AB=AC



①△ABC是等腰

三角形,AB=AC



F



A













B



D



C



A



①△ABC是等腰

三角形,AB=AC



④AD是底边上的高



④AD是底边上的高



②AD是顶角平分线



②AD是顶角平分线



③AD是底边上的中线



③AD是底边上的中线



④AD是底边上的高







2



1







E



C



B



A







D



C



B



A







③AD是底边上的中线



②AD是顶角平分线



B



A



C



D



图②





70°



36°



30°



图①



D



B



C



A



B



D



C



A



图③





_



A



_



B



_



C



_



D



_



E



图④





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献花(0)
+1
(本文系peowei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