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壶说红楼梦:太医张友士

 廖一壶 2021-12-27

《石头记》太医张友士,是河南人,中州三先生之一。

太医张友士

《石头记》第十回:冯紫英因说起,他有一个幼时从学的先生,姓张,名友士,学问最渊博的,更兼医理极深,且能断人的生死。今年是上京给他儿子来捐官,现在他家住着呢。

且说次日午间,人回道:“请的那张先生来了。”贾珍遂延入大厅坐下,茶毕,方开言道:“昨承冯大爷示知老先生人品学问,又兼深通医学,小弟不胜欣仰之至。”

张友士,原型是张民表。

证据一。姓氏相合。张民表、张友士都姓张。

证据二。张友士是冯紫英介绍的。冯紫英原型是阮自华,字坚之。徐熥、徐兴公兄弟认识张民表是通过阮自华的介绍。

徐兴公《鳌峰集》寄张林宗:曹郞慎许可,事君如事兄。阮公急知已,重君如重盟。我固善二子,因之识君名。

曹郎指贾母原型曹学佺,阮公指冯紫英原型阮自华。

证据三。张友士、张民表都是学问渊博。

证据四。张友士开的药方益气养荣补脾和肝汤,药引用建莲子七粒去心,红枣二枚。建莲子就是福建建州的莲子,这是《石头记》又一次提到福建特产。

张民表

张民表(1570-1642),字林宗,一字武仲,自号原圃猎徒。河南省中牟县土墙村人,是太子少保户部尚书张孟男的次子。

张林宗自幼聪明,读书过目成诵,十五岁中秀才,二十岁中举。试进士不第,寓居开封。因不屑小就,一生隐居不仕,以隐士名。他家存书数万卷,穷披博览。

《藏书纪事诗》张民表林宗:陂头老杏酒旗招,岌岌高冠带欲飘。东涧盟言留息壤,西亭著录荡寒潮。

擅长诗文书画,尤其书画功底极深,人称「神笔张林宗」。张民表与汝南秦京、尉氏阮太冲并称中州三先生。

张民表生不茹荤血,四五岁时便知结趺称佛,后穷极梵典,诠解不落下乘。性嗜古文词,落笔即抗古人,家藏书数万卷,手自点定.喜饮及草书,饮少许,即颓然挥洒如云烟,醒来视之谓有神助。林宗古文辞宗师韩昌黎,诗法魏晋及杜少陵,其余皆不屑—顾。林宗之父太保公为官清介,无甚积蓄。而林宗又乐为周济贫民,家遂中落,家舍数十年未尝修葺,不以为意。林宗乐广交宾客,尝言“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性好汲引后进,故四方从遴之士日造其门,并收大梁周亮工为弟子。

周亮工《张林宗先生传》:“先生讳民表,字法幢,一字塞庵。大梁之中牟人,世居晶泽里,宫保孟男之子也。家藏书数万卷,皆手自点定。自称旃然渔隐,又号蕊渊道人。”

周亮工《书影》:阮太冲、王季重皆浙人,俱生于都门。张太保公为玺卿时,林宗先生侍养都门,三公垂髫,共砚席于演象所,尝合刻其诗文以行。后阮太冲因皎生光之变,移家尉氏,时时过会城,宿林宗先生长栏中。予时读书其地,见两公雄谈竟夕,如少壮时。太冲常呼张(林宗)曰:「张仲,尔一生为诗,惟得'草细吴门掉,烟伤楚泽吟’二语耳。」张曰:「跛君,欲吾称尔'潮回远屿青,日簸惊涛紫’耶?」太冲晚年,足不良于行,故张以「跛君」戏之。未几,阮没于贼,张没于水。回忆长栏中,两白翁一灯对坐,纵横雅谑时,遂成隔世事矣。为之黯然。林宗先生三十外始就室,故得子最晚。汴有王孙中冷者,与先生为老友,好为游戏诗,常赠张太占,有「须将事业绳乃祖,切莫疏狂学令尊」之句,闻者捧腹。太占,先生长子也。亦没于水。林宗先生与汝南秦京、尉氏阮太冲,世所称中州三先生也。

1642年,河南发大水,张林宗丢弃家产,只拿了自己写的书稿上船,无奈船小人多,又登屋避难,最后淹死。

钱谦益《南京大理寺评事张君墓志铭》:崇祯壬午(1642年)四月,闯贼再围汴城,五阅月不解。秋尽,黄河水大至,挟霖雨灌城。林宗尽室以筏渡,筏娃于屋角,复焉。(阮)太冲漂浮,遇大树,入于其腹,槁而死。

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林宗,万历辛卯举于乡。任侠好客,时荡舟于郭外之南陂。顶高冠,飘二带,带上绣东坡'半升仅漉渊明酒,三寸才容子夏冠’之句,乘败车,无项幔,一老囗(牛孛)牵之,朗吟车中。每日醉陂头老杏下,门人弟子扶掖而归。崇祯壬午,寇围大梁,守死不去,水灌城而殁。与祥符王损仲友善,余之交于林宗,以损仲也。宗尉西亭多藏书,余属林宗购其书目。天启中,余以奄祸里居,客从大梁来。林宗缮写,间关寓余,酒间片言,皎如信誓,生平为可知矣。”

《明诗综》:民表字林宗,一字武仲。中牟人,万厯辛卯举人,有原圃塞庵诗集。冦围大梁,汴人死守不降。有献防髙巡抚名衡者,曰:“贼营附大堤,决河灌之,尽为鱼鼈矣。”周王募民垒羊马城,髙厚如岸,援兵掘朱家砦口。贼党觉之,移营髙岸,多储大航巨筏,反决马家口以灌城。河骤决,声震百里。排城北门入,穿东南门出,流入涡水,涡怱髙二丈。士民溺死数十万。林宗负其先祠木主登筏,邻人求登者众,林宗不忍,移筏就之。筏且沈,乃移筏登屋,水大至而没。久之,门人周侍郎元亮为刋其遗集,仅存百一尔。存者悉非其称意之作,可惜也夫。

《明季北略》:张民表,号林宗,河南中牟人,宫保孟男之子也。万历辛卯举人。十上春官,不第,藏书数万卷,手自点定。喜诗及草书,好施与,结宾朋,家遂中落。时时往中牟,荡舟于郭外之南陂。客至即拉与俱,无日无客,无客不醉。顶高冠,系二带,带上绣东坡「半升仅漉渊叨酒,三寸才容子夏冠」之句。每日醉陂头老杏下。崇祯壬午,寇围大梁,民表劝当事,密檄左良玉趋大梁,背北城而阵,通黄河一线,以为饷道。又当令陈永福,兵列城外,勿听入,入则城中饷竭,势且民与兵俱尽,皆不听。围城五阅月,日夜登陴,水灌城,负先人神主,抱诗文稿三尺许,登木筏,顾求登者众,不忍却,移筏就之,筏旦沈,乃移筏登屋,屋上人垂绠相接,民表老且乏食,数上下者久之,水大至而没。年七十有三。次子允隼,及门人文士皆从焉。长子允售,泅水至西城,请救父,骂贼而死。幼子允(隹大),凭浮木,依老仆妇栖屋上,垂两日夜,老妇饿,欲噉之,急附浮木顺流下,得渡舟次免,赖父门人周亮工求得之,抚诸其家,而民表遗骸,则高名衡得而葬之柳园云。

《明语林》:中牟举人张民表,任侠好客,往往荡舟郭外南陂。顶高冠,飘二带,带绣东坡"半升仅漉渊明酒,三寸才容子夏冠"之句。乘败车,无顶幔,一老牸牵之。朗吟车中,日醉陂头老杏下。门人子弟,扶掖以归,兀傲自放,世莫测其浅深。

《梅花草堂笔谈》:大梁尉氏县张林宗,名民表。自言十七岁时病且死。忽自念言,竹林之胜在汴城,将往生焉。其神遂出尉氏北门,入汴东门,且至竹林矣。见鞠母,遂托之以生。甫洗沐,辄言曰:“我故尉氏县张民表,慕胜地来此。”母大怪,将杀之。有神人被甲者,言曰:“汝家世有善根,故付此儿。若欲见杀,请携以归。”遂双手捧儿,出汴东门,入尉北门。则林宗瞑一日矣。既苏,使人至汴访之。鞠母曰:“儿堕地,忽言,将加害,辄死。异哉。”佛言随念往生,林宗其证欤。陈古白之父尝为尉氏尉,闻之林宗云。汝南王桢伯亦为予言。林宗夙根甚异,自结缡至今,夫妇设榻相对,晨夕礼佛。其母刘夫人默察之,皆童身也。伯桢与林宗同举于乡,其人凝远真素,苦心学道,今之友辈,罕见其俦。

《陇蜀余闻》:张民表,字林宗,中牟名士,户部尚书孟男子也。没于汴梁之水。其门人周侍郎亮工,在金陵请赵澄写真。赵与林宗初不相识,屡易稿,终不似。一夕,梦一丈夫古冠服,自言是张林宗,笑而掣其笔。旦起,信笔而就,见者骇其神肖。

《渊鉴类函》:张民表喜饮及草书。饮少许,即颓然,挥洒放笔,谓有神助。

王士祯《香祖笔记》:中牟县城南,有湖数十亩,中有亭,额以蒲卢,为邑名士张林宗(民表)觞咏之地。予丙子以奉使祭告西岳,过之,惜其命名非典,因为易名垫巾,以存林宗之旧,使后来知名流故迹。

《识小录》:李三随,字无尘,汴曲中人,能为诗,画兰。张林宗、阮太冲诸名士坐上,非此君不欢,至谓北之有无尘,犹南之有湘兰也。诗如《长阑酌月》云:“新调从人翻水国,古铉不敢按中州。”《合欢楼春》云:“花底敛襟依鹤步,歌中住拍让莺啼。”《听小红筝歌》云:“不是周郎独顾误,声声合拍也回眸。”《七夕分得王子乔》云:“白鹤乘来岩际望,神仙亦有故园情。”《陶庵夜坐》:“杯沉双影寂,雨压一灯深。”《哭张烈女》:“自嫌我有泪,敢谓世无人。”皆楚楚有致,湘君似不及也。

周亮工

张林宗的弟子最著名的是周亮工。

周亮工后来到福建做官,结识徐兴公的儿子徐陵,即芹溪。以及众多的尚在人世的《石头记》人物、林黛玉、畸笏叟原型林宠。贾探春原型林之蕃。香菱原型许友。薛宝琴原型许珌。紫鹃原型陈衎。并且埋葬了花袭人原型林古度。

和徐兴公的交往

《石头记》人物几乎全都是来过福州的,也有少数例外,比如妙玉原型朱谋㙔。张友士给秦可儿看病。秦可儿原型是徐熥,张民表并不认识徐熥。

万历三十四年(1606)丙午。徐兴公通过阮自华的介绍,和张林宗在南京相识。

徐兴公《鳌峰集》寄张林宗、怀张林宗、同林宗震父圣仆圣胎访后之寓园移酌花下、清明日葛震父招游安隐寺慈云上人房同张后之张林宗陈幼谦颜任夫周乔卿郭圣仆圣胎圣真分赋、二月十九日大士初度同张林宗王太古郭圣仆葛震甫诸君聚宝庵放生。

徐兴公《红雨楼文集》寄张林宗:仰止高风,积有年岁。白门邂逅,遂定范张之交。不佞生平求友如足下者,真醉心悦服,不独鄙吝之心都尽也。行李出都门,走别颜色,又不相值,惟歌怀人天一方耳。仁丈读礼之暇,日益下帷,藻江文海,眈眈中原,今日事也。况皈心净业,福慧双修,寔不佞之所愿学而未能者矣。尊公先生望重两朝,德高四海,褒谕恤典当稠叠,而下韦相经术,又藉玄成以不坠。勉旃青云之业,乃草泽故人之所殷望也。阮坚之一旦挂吏议,曹能始十年不迁官,堪为短气。不佞才益钝,家益贫,足下得无共怜之耶?闽海洛阳,相距万里,音耗难通。兹有友人郑汝润有中牟之行,附此奉候。郑生少年有华藻者,幸进而教之。外小诗题扇头,奉求教正。南鸿有便,毋忘德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