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美是少年

 读原著 2021-12-27

  没有不好教的孩子,只有不称职的老师。己正,不令而行。己不正,虽令不从。——原著君语

 “听说你这里晚上可以来免费看书?”我打开门,是一位妈妈带着一个小男孩,小男孩看起来有些腼腆,他妈妈向我问话时,他好奇又极谨慎地向门旁的图书室内瞟了一眼。我说“是的”,便带着他们参观了一下教学区,最终顺着孩子的期待,又回到图书室,我跟孩子介绍了很多类型的书,并特意引他去看了几本收藏版的古代名著连环画,他果然很感兴趣。正当他准备坐下来细看时,他却被他妈妈一把止住——“等一下,田老师还不认识你呢,你要不要先跟田老师来个自我介绍?”妈妈的话很委婉,很和气,他听了后张口即道:“我叫任朝禹,来自外国语小学,今年读二年级,嗯......”——他还想说点什么,可每次话到嘴上又反复被他吞回去了——他似乎还在寻找一种更适合的语言组织和表达方式。在旁人的目光下,渐渐地他有些紧张了,我深信他是有很多想说的,也是一定能说好的,只是他需要时间——“孩子,不要急,你慢慢来”,我心里这样想着,嘴上也忙把话接过来,笑赞他道:“嗯,已经很好了,老师很欢迎你来这儿,以后看书时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可以随时问我,好吗?”他回答“嗯”时,很用力地点了一下头。


  他妈妈跟我简单聊了两句后,便欲把他留下来,说从今天起,就让孩子在这儿看书,下周直接来上课。他们家与我这书院是同一栋并且还是同一层的,来去方便得很。


   一开始一个人在图书室里看书,写作,也没觉得有什么。忽然来了个孩子,我本以为多少要腾出一些精力来管管他——毕竟现在的娃儿躁动的多,结果没想到的是我在看书时还是把他给忘了——之所以能忽略他的存在,主要是源于他也跟我一样,完全沉浸在了书中,安静得没有发出一点声响,连那外人笔下曾描述过的“沙沙”的翻书声,我从他那儿都感觉不到。我从没想象过自己会在学校遇到这样一个场景,
一个教室里,几个人,你看你的书,我看我的书,心生欢喜,踌躇满志,虽天地之大,虽红尘之杂,虽万物之多,而我们唯书境之知。脑海里,灵府中,我们什么也不为,什么也不求,如土委地,如雨润物,泠泠然不觉时空之存在,也没了物我之分别,纯成一方化境——这是一种率性的逍遥,更是一种如初的自然。

   第二天,小禹如约而至。这一回送他的是他的奶奶,跟我寒暄几句后,奶奶再回过头去看她的孙子,灿然发现孩子早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了——自坐下来翻开书起,小禹就再也不是进门前的状态,俨然换了一个人似的,此刻——他就只顾埋头看他的书,其他什么都不在意。他奶奶再看我时,发现我也早将读书笔记拿出来正写着。老人独自在图书室内徘徊了一圈,将陈列架上的书观了又观,临走时心里似乎还有点什么放心不下似的。果然,刚一出门,她便忍不住折返回来嘱咐我一句“老师,等到最后他看完了,你可以抽查抽查他”,我听后,没说什么,只莞尔一笑。
   前一天的安静画面,次日又重新演绎了,微笑着打声招呼后,我俩依然是很心有灵犀,什么都不用说,只各自静静地做着自己该做的事。至足,恬适,是写在我们脸上共同的形容词。


   第三天,第四天......从此以后,小禹都是一个人来,一个人走。这幅安静的画面也再没变过。


    ......


   有几回,我闲暇间从书里走出来,瞟了一眼眼前的小禹,他那灵秀,那清宁,那认真样儿,竟让我生出一份莫名的充实感和自豪感来——这不正是我理想中最好的“教学之景”吗?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这一点我一直都笃信不疑,最好的教育本就是至简至朴的,就像云行雨施,月皎星辉,无声自成,无为自美一样,我所做的只是给他还原了一个可让他自由畅快呼吸的适性成长空间,而这,他生来即有;我所做的,只是无声的用我的所好让他有所耳濡目染,有所潜移默化,而这些,根本无需我使心——因为那本就是我真的自己。我做真的我,他做真的他,多么惬意,多么自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