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是“ 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读原著 2021-12-27
  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先跟大家讲一个跟这一则内容相关的故事。

  齐僖公三十三年(前698年),齐僖公驾崩,留下三个儿子,太子诸儿、公子纠和公子小白。齐僖公死后,太子诸儿即位,是为齐襄公。

  当时,管仲和鲍叔牙分别辅佐公子纠和公子小白。不久,齐襄公与其妹鲁桓公的夫人文姜秘谋私通,醉杀了鲁桓公。对此,管仲预感到齐国将会发生大乱。公子纠的母亲是鲁君的女儿,因此管仲和召忽就保护公子纠逃到鲁国去躲避。

  齐襄公十二年(前686年),齐国内乱,两个逃亡在外的公子,一见时机成熟,都想急忙设法回国,以便夺取国君的宝座。鲁庄公知道齐国无君后,万分焦急,立即派兵护送公子纠回国,后来发现公子小白已经先出发回国。

   管仲于是决定自请先行,亲率30乘兵车到莒jǔ国通往齐国的路上去截击公子小白。管仲一行人马刚赶到离即墨30余里处,正遇见公子小白的大队车马。管仲等公子小白车马走近,就操起箭来向小白所在的轿子对准射去,一箭射中,公子小白应声倒下。管仲见公子小白已死,就率领人马立即返回。

   其实公子小白没有死,管仲当时一箭射中的,是小白的铜制衣带勾,公子小白当时急中生智,立即趁势咬破舌尖倒下装死。经此一惊,公子小白与鲍叔牙更加警惕,飞速向齐国挺进。当他们来到临淄时,由鲍叔牙先进城里劝说,齐国正卿高氏和国氏都同意护立公子小白为国君,于是公子小白就进城,顺利地登上君位,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齐桓公。

 前685年,齐桓公即位后,急需找到有才干的人来辅佐,因此就准备请鲍叔牙出来任齐国的国相。但鲍叔牙称自己才能不如管仲,若要使齐国称霸,必要用管仲为相。

  经一阵深思之后,齐桓公决定从大局出发,不计较曾经管仲射杀过自己,同意鲍叔牙的建议,选择吉祥日子,以非常隆重的礼节,亲自去迎接管仲,以此来表示对管仲的重视和信任,同时也顺便让天下人都知道齐桓公的贤达大度,爱惜人才。齐桓公迎接管仲到宫中后,一连跟他聊了三天三夜,句句投机。斋戒三日后,他便在大臣们面前亲自拜管仲为相,并称管仲为“仲父”。

  后来管仲也果然不负齐桓公所望,任职期间,对内大兴改革、富国强兵。对外尊王攘夷,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不念旧恶是一种修养,类似的唐太宗对于魏征也是这样,一个人总记得别人的好,他的心灵就充满光明,前途也自然越来越好;相反,假如一个人只记得别人的不好,喜欢记恨,那他心胸只会越来越狭窄,很容易把自己弄到一个众叛亲离,孤立无援的尴尬境地。


   古代的伯夷和叔齐也是“不念旧恶”的人,他们原先是纣王的臣子。周武王伐纣是“以暴制暴”,伯夷、叔齐认为这种方式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他们既反对周武王,同时对自己的主子纣王也不满意,纣王固然是坏,但伯夷叔齐还是觉得用和平劝谏方式让纣王自觉改正为上策,以此,当武王武力伐纣时,他们当然是反对的,亲自去拉着武王的马劝谏武王不要这样做。武王当然没听,最后纣王被灭,改朝换代了,伯牙叔齐二人就不食周粟,饿死在首阳山上。伯夷、叔齐不记旧朝旧怨,最后还为前朝作出了应有的努力,因此,殷纣留下来的老百姓们也不会怨他们。

  孔子说:“伯夷、叔齐两个人不记人家过去的旧恨旧仇,因此,别人对他们的怨恨也就很少。”

 最后我们大家一起再读一遍:

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