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是“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读原著 2021-12-27
   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先跟大家讲一个跟这一则内容相关的故事。

   1912年由蔡元培主持制定的《大学令》中,即已确立了教授治校、民主管理的大学校务管理原则,规定大学设立评议会,各科设立教授会,但在北大没有得到很好施行。

   蔡元培初到北大时,仍然是“一切校务,都由校长与学监主任,庶务主任少数人办理,并学长也没有与闻的”。蔡元培任校长后,当年即组织了评议会,从全校每5名教授中选举评议员1人,校长为当然的评议长。评议会为全校最高的立法机构和权力机构,凡学校重大事务都必须经过评议会审核通过,如制定和审核学校各种章程、条令,决定学科的废立,审核教师学衔,提出学校经费的预决算等。接着组织各门教授会,由各门的教授公举教授会主任,任期两年,其职责是:分管各学门的教务,规划本学门的教学工作。

   管理体制的改革,体现了蔡元培教授治校、民主管理的思想,目的是把推动学校发展的责任交给教授,让真正懂得学术的人来管理学校。新的管理体制的建立,改变了京师大学堂遗留下来的封建衙门作风,提高了工作效率,从而促进了学校的蓬勃发展。

  蔡元培为人宽厚、恻隐为怀,对中国社会及陋俗有透彻观察;两度游学欧洲、亲炙文艺复兴后的科学精神及法国大革命后的思潮。他提倡民权与女权,倡导自由思想,致力革除“读书为官”的旧俗,开科学研究风气,重视公民道德教育及附带的世界观、人生观、美学教育。

  梁漱溟曾说,蔡元培从思想学术上为国人开导出一股新潮流,冲破了旧有习俗,推动了大局政治,这是十分正确的。正是因为蔡先生的兼容并包、思想自由,使得新文化有了立脚之地,使得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堡垒,科学民主的思想得以传播。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蔡元培不仅是现代北大的缔造者,也是中国现代大学理念和精神的缔造者。

   一个人能改变一个地方的风气,引领众人走向正道,走向开明,蔡元培是这样,孔子也是这样。

  孔子结束十四年的周游列国之旅回到鲁国后,做了很多极有价值的事,其中之一就是正乐,即厘正乐音。什么是正乐呢?《史记·乐书序》中说:“自仲尼不能与齐优遂容於鲁 ,虽退正乐以诱世,作五章以刺时,犹莫之化。” 三国 魏 阮籍《乐论》中有:“夫正乐者,所以屏淫声也。故乐废则淫声作。” 清范家相 《诗渖·正乐正诗》讲道:“正乐之条目最多:有正其僭者,如宫县不应用於诸侯舞佾歌雍是也;有正有司之失传者,如大武之声谣及商是也;也有正其节奏之紊者,如翕纯皦绎之条理是也。”

   厘正音乐中,他有很大一部分精力又是放在厘正《雅》,《颂》上的。《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内容上,孔子复原其本身的纯粹性;应用上,孔子让它们各得其所,这也是传承和发扬周公制作礼乐事业的一部分。

   孔子在那个时代,虽然最终没有寻找到贤德的君主来实现其仁政理想,但他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尽全力做了很多极富大智慧和远见的整理,保存,和传承中华文明的工作,比如“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修春秋”等,正是因为孔子替我们保存了中华文明的根,才有了我们这个民族生生不息的强大生命力,民到于今仍受其福泽。

   孔子说:“我从卫国返回到鲁国,乐才得到厘正,雅乐和颂乐各自的本来面目得到了还原,也都有了适当的位置和安排。”
   最后,我们大家一起再读一遍:

 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