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是“ 孟子去齐,宿于昼。 有欲为王留行者,坐而言;不应,隐几而卧”?

 读原著 2021-12-27
  孟子去齐,宿于昼。有欲为王留行者,坐而言;不应,隐几而卧。客不悦曰:“弟子齐宿而后敢言,夫子卧而不听,请勿复敢见矣。”曰:“坐。我明语子。昔者鲁穆公无人乎子思之侧,则不能安子思;泄柳申详,无人乎穆公之侧,则不能安其身。子为长者虑,而不及子思;子绝长者乎?长者绝子乎?”

  先跟大家讲一个跟这一则内容相关的故事。

  在十八个诸侯中,项羽最忌的是刘邦。他把刘邦封在偏远的巴蜀和汉中,称为汉王;又把关中地区封给秦国的三名降将章邯等人,让他们挡住刘邦,不让刘邦出来。

  汉王刘邦对他的封地很不满意,但是自己兵力弱小,没法跟项羽计较,只好带着人马到封国的都城南郑(今陕西汉中东)去。
   途中,许多人放弃了追随刘邦,连夜逃出。
  在去往汉中的路上,韩信觉得刘邦也并非明主,在夜晚逃走。萧何闻讯赶去,终于追回了韩信。
  有人向刘邦报告:“丞相逃走了。”刘邦非常害怕,好像失去了左右手一般。
  萧何回来后,他问道:“你为什么逃走?”
  萧何回答道:“不敢逃走,我是去追人了。”
  刘邦问:“追谁去了?”
  萧何答:“韩信。”
  刘邦问:“那么多人都逃走了,你为什么偏偏追他?”
  萧何答:“其他人都很好得到,但韩信是独一无二的。大王假如只想做汉中王,当然用不上他;假如要想争夺天下,除了韩信就没有可以商量大计的人。只看大王如何打算罢了。”
萧何和刘邦谈了一会儿,刘邦说:“我看你的面子,派他做个将军吧。”
  萧何说:“即使让他做将军,韩信也一定不肯留下来的。”
  刘邦说:“那么,让他做大将。”

  当下刘邦就想叫韩信来拜将。萧何说:“大王一向傲慢无礼,如果任命一位大将,就像是呼唤一个小孩子一样,这就是韩信离去的原因。大王如果诚心拜他做大将,就该拣个好日子,自己事先斋戒,搭起一座高坛,按照任命大将的仪式办理,那才行啊!”
  刘邦答应了。那些军官们听说了,个个暗自高兴,人人都以为自己会被任命为大将,等到举行仪式的时候,才知道是韩信,全军上下都大吃一惊。

  如果一个国君是真正的尊贤使能,爱惜人才,那他手下的人也一定是这样。相反,假如国君在爱才方面只是做表面功夫,那他的臣子也会受其影响,只会跟着做表面功夫,这样下去,是不可能留住人才的。

  孟子要离开齐国了,齐王没有派人来挽留,倒是一个想替齐王挽留孟子的人出现了,只是这个人挽留方式没有抓住问题的核心,他不返回去找齐王,让齐王亲自派人来挽留孟子,反而自己在那里发牢骚,以此受到孟子的不待见。

  孟子离开齐国,在昼邑歇宿。有个想替齐王挽留孟子的人来看孟子,严肃地端坐着与孟子谈话,孟子不理睬他,靠着几案睡觉。
   
  客人很不高兴地说:“我是先一天斋戒沭浴后才敢跟您说话,先生睡卧而不听,今后再也不敢请求见您了。”

  孟子说:“坐下来!我明白地告诉你,从前鲁缪(mù)公要是没有人在子思身边侍候,就不能让子思安心。泄柳、申详要是没有人在鲁缪公身边侍候,就不能使自己安身。请你为年长的人考虑,如今你到我这里连鲁穆公当年怎样对子思都做不到,是你拒绝长者呢?还是长者拒绝你?”

  最后,我们大家一起再读一遍:
  孟子去齐,宿于昼。有欲为王留行者,坐而言;不应,隐几而卧。客不悦曰:“弟子齐宿而后敢言,夫子卧而不听,请勿复敢见矣。”曰:“坐。我明语子。昔者鲁穆公无人乎子思之侧,则不能安子思;泄柳申详,无人乎穆公之侧,则不能安其身。子为长者虑,而不及子思;子绝长者乎?长者绝子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