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山寺

 昵称SWdXX 2021-12-27

“金字塔”山上的皇家高楼寺院

洛阳龍门南伊河东岸,伊川县白元镇境内,从土门村到白元村有著名的五里三寺,即夏堡村的清凉寺、水牛沟村的净土寺和白元村的金山寺,其中净土寺、金山寺都曾是赫赫有名的皇家寺院,载于《中国文物地图集  河南分册》。

远望金山的山峰地貌,尖尖的山顶向两边自然倾斜,呈现出壮观的“金字塔”形状,更颇类具有汉字“金”字的样子,历代相传金山的名称就由此而来。

早在新石器时代,白元就是中华先民安居乐业的宝地,著名的白元遗址属于夏文化二里头时期的古文化遗址。作为白元地区的地标,神奇的金山被人们当做圣山、神山而膜拜,每年农历二月初八的的金山庙会,金山上下到处都是密密麻麻的游人,而金山地区的寺院金山寺、净土寺,更是香火旺盛、千年不衰。

一、千年丝绸古道咽喉要冲 洛阳南郊皇家园林广成苑的门户

据《东部丝绸茶叶商旅捷径古道》记载:金山地区交通十分便利,北去古都洛阳有陆路和水路,古代的秦郑、秦楚、周楚古道均从金山寺、净土寺附近通过。

秦楚古道由陕甘东来,过潼关,经陕州(三门峡)、交口、宫前、宜阳三乡至宜阳韩城(古宜阳),过洛水,向东经赵堡、白杨、坡头、宋店、在莘店(平等)过伊河,到砦子街(白元),经水牛沟、富留店、向东,是秦郑古道。向南经吴起岭到内埠,或沿杜河到蔡店,或经烟涧到蔡店,再东去临汝镇、庙下、汝州再向东南诸地。东南来的商队去洛阳,也是先到金山寺地区,再经周楚古道或乘船顺伊河而行,过伊阙龙门达京都洛阳。

金山寺、净土寺正处于古道交通咽喉要冲位置,是东部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这条古道上白天为马牛驴牲口队,晚上为骆驼队,商贾东来西往、南下北上不绝于途,夜以继日铃声响彻沿线,断断续续延续了几千年。

东汉时期,金山寺东南一带为皇家园林狩猎之地广成苑,九皋山中段的金鼎峰、牛、马、虎三凸峰,古称三涂山,正对着古都洛阳,是帝王们祭祀天神,祈求风调雨顺的宝地。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在《诗经》中,记载有“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是说此地地的鹤鸣声上天能够听到,在这里向天神祈祷最灵验。《后汉书.明帝纪》载:永平十八年(公元75年)夏四月已未诏曰:“自春以来,时雨不降,宿麦伤旱,秋种未下,政失厥中,忧惧而已。郡界有名山大川能兴云致雨者,长吏各洁斋祷请,冀蒙嘉澍”。

金山寺是进入洛阳南郊皇家园林广成苑的门户。从都城洛阳溯伊水乘船达金山寺很方便。《后汉书》记载,汉顺帝、桓帝、灵帝等皇帝都在十月、十一月校猎广成苑。皇帝们不是单纯的去游玩打猎,而是要用猎获的野牲去九皋山向天神献祭。东汉朝廷专门拨款重修广成苑门户金山寺寺院,成为皇帝游广成苑驻跸的行宫。

《后汉书.顺帝纪》记载:永和四年(139年)冬十月戊午,顺帝校猎上林苑,历函谷关而还。十一月幸广成苑。《后汉书.桓帝纪》载:桓帝延熹元年(158年)冬十月,校猎广成,遂幸上林苑。延熹六年(163年)冬十月丙辰,校猎广成。《后汉书 灵帝纪》记载:汉灵帝光和五年(182)冬十月,校猎上林苑,历函谷关,遂巡狩广成苑。这些汉帝们进出广成苑过金山寺时均进此寺驻跸。

九皋山广成苑天室风光。

《后汉书.马融传》记载有校书郎中马融所作的《广成颂》,其中有关于大汉南郊有“金山、石林殷起乎其中”的描述。《后汉书.安帝纪》载永初元年(107年)二月戊午,以广成游猎地及被灾郡国公田假与贫民。永初三年(109年)夏四月已巳,诏上林、广成苑可垦辟者,赋与贫民。安帝永初四年(110年)时邓太后临朝,(邓)骘兄弟辅政。而俗儒世士,以为文德可兴,武功宜废,遂寝搜狩之礼,息战阵之法。故狡贼从横,乘此无备。融乃感激。马融以为文武之道,圣贤不坠,五才之用,无或可废。安帝元初二年(115年)上《广成颂》云:大汉之初基也,揆厥灵囿,营于南郊。右三涂,左概嵩岳,面据衡阴,背箕王屋,浸以波、溠,夤以荣、洛。金山、石林,殷起乎其中。神泉側出,丹水、涅池。怪石浮磐,耀焜于其陂”。

马融《广成颂》赋中所说的“金山”,就是金山寺所在之山,因为这里不仅是进入广成苑的重要门户,还是秦楚、秦郑、周楚、晋楚古道的交会枢纽要冲,金山寺自然成为进出皇家园林广成苑地区的地标寺院。南上北下、东来西往的军旅商队,对金山寺所作在的独特金字形山峰地貌印象深刻,不然马融不会将“金山”写入他的《广成颂》赋中,由此也佐证了关于金山寺建造于东汉时期不是虚言。

创建于北魏天赐年间的净土寺,玄奘法师九岁随其二哥长捷到此寺修行,隋大业年间玄奘13岁时在此剃度出家,后独自一人远赴西域佛国,就是《西游记》中大名鼎鼎的师傅。唐僧出家在金山北侧鸾浴沟的净土寺,是因为此地处于秦楚、秦郑、周楚古道咽喉要冲,交通与信息交流方便。

隋大业元年(605)八月壬寅,炀帝自东京御龙舟去江都。 大业二年(606年)春三月庚午,炀帝从江都起驾,走陆路秦楚古道回返洛阳,夏四月庚戌经伊阙县(今伊川县城南)。金山寺、净土寺作为当时的皇家寺院,僧众们为隋炀帝举行了盛大的法事盛典,陪护千乘万骑入东京洛阳,据《隋书·炀帝纪》记载:上自伊阙陈法驾,备千乘万骑,入于东京。就是在伊阙县金山地区准备法驾事宜,一切安排就绪,然后经龙门举行盛大的入建国门(定鼎门)进东都洛阳城的仪式,隋炀帝大悦,诏令对金山寺、净土寺进行重修扩建。
  
《旧唐书.太宗本纪》载:贞观十一年(637年)三月丁亥,车驾至洛阳。辛亥,大蒐广成泽贞观十五年(641年)冬十月辛卯,大阅于伊阙。壬辰,幸嵩阳。辛丑,还宫。唐太宗两次驾临金山寺、净土寺。传说贞观十五年还在金山寺山门前树立大唐万龙碑一块,以镇金山,护国安民。碑高一丈九尺,碑四周有许多条黄龙,活灵活现。碑顶端雕刻有二尺一高的释迦佛像一尊,碑身正面有唐太宗的御笔文官下轿,武将下马,兵丁勿入,统兵绕行,皇家圣地,且勿喧扰
   
《旧唐书.高宗本纪》载唐高宗龙朔元年(661年)冬十月丁卯,狩猎陆浑。返程逾伊水,驾幸金山寺、净土寺,后自伊阙返东都。高宗调露二年(680年)幸汝州之温池。《旧唐书.则天顺圣皇后本纪》载:圣历三年(700)腊月辛巳,幸汝州之温汤。甲戌至自温汤,造三阳宫于嵩山。《旧唐书.玄宗本纪》载:开元十四年(726年)冬十月幸汝州广成汤,已巳,还东都。途中经皇家寺院金山寺、净土寺,都曾驾临两座寺院,僧众都为他们举行了盛大的法事活动,祈福皇帝万寿无疆,祈福五谷丰登、国泰民安、天下太平。

三、唐诗中的“高楼”驿站

金山寺从山门往东向山上中轴线上有山门,殿宇等十一座。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等殿宇在平地上,然后登台阶而上到圆通殿。各殿宇依山势而建。逐阶提高,俗称步步登高。殿阁鳞次栉比,错落有致。登高过程中回首眺望,犹如在天空中俯瞰尘世,清清的伊水由南而北千载流淌不息,伊河两岸川区村舍田园历历在目。

唐代诗人、翰林学士李翰由南方赴当时的京都长安,路过此地,曾夜宿金山寺,写有《过金山寺》诗,当时金山寺的老僧人为他煮胡麻(芝麻)粥充饥,当晚这位翰林学士夜宿金山寺,梦中也想的是国家大事,实在令人感动。 诗曰:过尽伊阳第几滩,偶从方外驻征鞍。林深月转松悺暗,虚塌云浸布被寒。梦寐也思王事重,驰驱敢惮客程难。山僧剩有殷勤意,煮烂胡麻当晚餐
  
金山寺的奇特,还在于有建在山半腰的高楼驿站。唐代诗人李颀(qi 曾在金山寺住宿一夜,写有《春日从伊阳郊行逶迤道中讯九老结社地因宿金山寺》,诗曰:夜宿翠微半,高楼闻暗泉。渔舟带远火,山磬发孤烟。衣拂云松外,门清河汉边。峰峦低枕席,世界接人天。霭霭花出雾,辉辉星映川。东林曙莺满,惆怅欲言还

《尔雅·释山》:未及上,翠微。郝懿行义疏:翠微者……盖未及山顶孱颜之间。唐李白《赠秋浦柳少府》诗:摇笔望白云,开帘当翠微。在这首唐诗中,指青翠掩映的山腰处的高楼殿宇。诗人写到自己夜宿金山寺半山腰的高楼中,楼内有泉水,看到伊水中的渔舟和伊河对岸远处的火光。满天星星的辉光映衬伊河川,东边的松林已现曙光,树上落满了莺鸟。由以上两首唐诗可以看出,当时金山地区松林茂密,自然环境优越,这里是古道交通线上最受欢迎的佛寺与驿站。

李颀(qi  河南颍阳(今河南登封市西)人,唐开元十三年(725年)中进士第。李颀与王维、高适、王昌龄等著名诗人皆有来往,诗名颇高。

其时的伊阳县,《新唐书》有载:伊阳,畿。先天元年析陆浑置。系唐开元先天元年(712年)废陆浑县,新置伊阳县,县治在今嵩县的大章旧县。

关于九老结社,唐代名画《九老图》,描绘的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始创的九老结社聚会的情形。唐会昌五年(公元845年)二月二十四日,以唐代诗人白居易为首的九位老人在洛阳香山聚会的故事。那一年,白居易74岁,参加聚会的还有89岁的胡杲、88岁的吉皎、87岁的刘真、85岁的郑据、82岁的卢真、77岁的张浑、95岁的僧如满和136岁的李元爽,白居易是其中年龄最小的!这群平均年龄90岁的老人,不时游宴于香山龙门寺,诗酒唱酬,成为洛阳城内一大盛事。

但李颀所讯的九老结社,肯定不是白居易的九老社,因为白居易的九老社创建于唐会昌五年(公元845年),而在一百二十年前的唐开元十三年(725年)中进士第的李颀,不会知道后世有白居易的九老社。开创隋朝的功臣也有九老,他们是:伍建章(忠孝王)、高颎(jiong 大元帅)、杨林(靠山王)、贺若弼(上柱国)、鱼俱罗(大都督)、邱瑞(昌平王 )、韩擒虎(上柱国)、定彦平(双枪将)、杨素(越王)。李颀所讯的,是否有可能是隋朝的九老,尚需要考证。

四、神秘的五里三寺与巨型卧佛

三寺所在的山丘,从远处望去,就像一尊巨型大佛仰卧。

巨型卧佛头部前方的村庄名叫土门,是出土赫赫有名的新石器时代伊川缸的地方,如今地面上已看不到古迹的痕迹,但土门遗址已经升级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说明其蕴藏的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根脉信息是多么的重要。

为什么这个地方取名土门?问了很多当地人,一直没人能讲明白。倒是当地人的口语,把土(tu)门的发音,念为头(tou)门,引起了我的兴趣。从方位上看,土门村正好是在巨型卧佛的佛头北方,这里是由洛阳南去宛荆的周楚古道进入巨佛区域的必经门户。

卧佛脖子部位的村子名曰夏堡,此地方正在巨佛下巴(儿)”区域,村北东部半山腰,有一个寺院,名叫清凉寺,是白元五里三寺之一。为什么叫清凉寺,有村民说此寺地处半山腰,经常凉风习习,故称清凉寺。然仔细观察,清凉寺正在巨型大佛眼睛的下方,而巨佛的长长的眼睛是白色的岩石。也可能因佛泪下落正好落在此寺,清凉无比,于是巨佛眼角之下的这座寺院就得名清凉寺了。

在巨佛腹部位置,有村子名叫富留店,此地曾发现有战国时期的空首布,就是当时的青铜钱币。

村人说,是否本村因古代的富人把财富留在这里而得名,也未可知。但我知道,富留店村正是地处古代秦郑古道,东来西往的商旅马队骆驼队途经这里是肯定的。富留店作为大佛肚里留客的店更富有传奇诗意。

在巨佛生生不息的丹田位置,其村庄名曰水牛沟,就是唐僧剃度出家的东都净土寺。但净土寺能载入史册、闻名天下,要得益于唐太宗李世民所撰写的《大唐三藏圣教序》,明确写出唐玄奘的功德和出家在净土寺的史实:有玄奘法师者,法门之领袖也。幼怀贞敏,早悟三空之心。翘心净土。后来由于秦楚、秦郑古道改线,水牛沟的净土寺也失落了,金山寺也风光不再,清凉寺真的清凉了。从清人张文德的《春日游清凉、净土、金山诸寺》一诗,可以看出三寺的荒凉景象:“晚来汲露煮茗芽,古寺无人犬护家。座上真文余贝叶,阶前云气绕昙花。蒲团半纳随藜杖,舍利多珠隐木瓜。为问老僧何处去,白云深锁众峰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