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楼解密:晴雯撕扇是对《桃花扇》的否定

 快乐老年435 2021-12-27
红楼解密:晴雯撕扇是对《桃花扇》的否定

晴雯撕扇的故事情节出自红楼梦原文:

晴雯笑道:“我慌张的很,连扇子还跌折了,那里还配打发吃果子。倘或再打破了盘子,还更了不得呢。”宝玉笑道:“你爱打就打,这些东西原不过是借人所用,你爱这样,我爱那样,各自性情不同。比如那扇子原是扇的,你要撕着玩也可以使得,只是不可生气时拿他出气。就如杯盘,原是盛东西的,你喜听那一声响,就故意的碎了也可以使得,只是别在生气时拿他出气。这就是爱物了。”晴雯听了,笑道:“既这么说,你就拿了扇子来我撕。我最喜欢撕的。”宝玉听了,便笑着递与他。晴雯果然接过来,嗤的一声,撕了两半,接着嗤嗤又听几声。宝玉在旁笑着说:“响的好,再撕响些!”正说着,只见麝月走过来,笑道:“少作些孽罢。”宝玉赶上来,一把将他手里的扇子也夺了递与晴雯。晴雯接了,也撕了几半子,二人都大笑。麝月道:“这是怎么说,拿我的东西开心儿?”宝玉笑道:“打开扇子匣子你拣去,什么好东西!”麝月道:“既这么说,就把匣子搬了出来,让他尽力的撕,岂不好?”宝玉笑道:“你就搬去。”

晴雯撕扇一直被看成贾宝玉千金博美人一笑的经典故事。怡红院公子贾宝玉为讨好自己的丫鬟晴雯,不惜拿好多扇子让晴雯来撕,为的就是将晴雯逗乐。其实除了这段故事动人之外,红楼梦一击两鸣,作者还有一层寓意,那就是通过晴雯撕扇,否定了孔尚任的《桃花扇》。

《桃花扇》是我国历史剧中的传统剧目,该剧以明亡清兴为历史背景,以侯方域和李香君的悲欢离合为故事主线,打破了传统戏剧大团圆的戏剧定式, 展现了不同阶级的人物面对家国兴亡的社会众生相。该剧可谓是中国古典戏剧的最后一部杰作,在许多方面均富有独特艺术创造性,在宏观结构设计和整体情节发展上具备一定的完整度和系统性。

该剧的作者孔尚任(1648—1718),字聘之,又字季重,号东塘,别号岸堂,自称云亭山人。孔尚任作为孔子的第六十四代孙,他的一生都与礼乐文化相关联。在他三十七岁前在家过着养亲和读书的生活,期间他接触了一些南明遗民,了解到许多南明王朝兴亡的第一手史料和李香君的轶事。于是开始了《桃花扇》的构思和试笔,但“仅画其轮廓,实未饰其藻采也”。后来孔尚任出仕,并颇得康熙的赏识。在孔尚任三十九岁的时候奉命赴江南治水,足迹踏遍南明故地,加深了对南明兴亡历史的认识。根据多年收集的素材,五十二岁的孔尚任终于写成了《桃花扇》。没有多久,孔尚任就被免职,他罢官的原因很可能是因创作《桃花扇》。除了戏剧《桃花扇》,他还有诗文集(湖海集》、《岸堂文集》、《长留集》传世。

《桃花扇》在历史上是与《长生殿》齐名的戏曲文学名著,曾经被誉为明清传奇的"压卷之作",可是相较于《长生殿》的久演不衰,《桃花扇》的演出记录非常少。究其原因, 虽然在经历了社会的大变动之后,该剧从一个知识分子的角度痛定思痛,对明王朝灭亡的原因进行了总结,但是该剧本反映的题材和作者的情感倾向和红楼梦的主旨背道而驰。“一折桃花情满扇,两燕纷飞国家亡”,《桃花扇》一名的由来是李香君血溅扇面,杨文骢等人补画成桃花,该剧倾诉了秦淮歌妓李香君和才子侯方域在明清交替乱世中的悲欢离合。在剧本里,孔尚任对南明朱由崧王朝的腐败进行了揭露,《桃花扇.小引》中就有揭露和暗示“场上歌舞,局下指点,知三百年基业隳于何人,败于何事,消于何人,歇于何地,不独令观者感慨涕零,亦可惩创人心,为末世之一救矣。”该剧表现了明末侯方羽、吴次微、陈鼎生为代表的清流与以阮大成、马世英为代表的叛徒之间的斗争,揭示了南明政治腐败和衰落的原因。这个就与红楼梦的主旨大相径庭了,红楼梦的作者就是南明地朱由崧的隐皇子,几个增删者都是江南著名文人,对朱由崧的一家的感恩几乎是溢于言表的。朱由崧在红楼梦里虽然没有出场,但是暗地里描写的皇帝本来就是仁德孝慈的君主,而阮大成、马世英也是南明王朝的忠臣,马士英还是红楼梦里的神武将军,他的儿子,也就是冯紫英的原型马锡为南明王朝流尽最后一滴血。红楼梦的一众作者和增删者自然不可能明言对《桃花扇》的厌恶,只有通过晴雯撕扇进行无情的抨击。

最后奉上《桃花扇》的《哀江南》:

俺曾见金陵玉殿莺啼晓,秦淮水榭花开早,谁知容易冰消。 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风流觉,将五十年兴亡看饱。 那乌衣巷不姓王,莫愁湖鬼夜哭,凤凰台栖枭鸟。 残山梦最真,旧境丢难掉,不信这舆图换稿。 诌一套《哀江南》,放悲声唱到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