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4号,离2021年结束只剩一周。 不知为何,年底总想重温老剧。 前段时间,演员高峰在微博发出一张合影。 合影中几人曾出演过同一部剧。 ![]() 大家看看能认出几个 像馋虫被勾起,便又重温了一遍剧。 猜出来了吗? 是开播于十五年前,真正的现象级作品—— 《士兵突击》 2006.12.24 首播 15周年 ![]() 十五年来,再未有军旅剧如它一般。 论传播度: “许三多”这个名字,“不抛弃,不放弃”这句口号,几乎无人不知。 豆瓣超17万人打分,评分9.4。 ![]() 论影响力: 播后参军人数激增,引发征兵热潮。 央视的征兵广告,用的是这部剧的片段。 ![]() ![]() 2015年王宝强参加综艺,有士兵直言因为许三多入伍。 ![]() 除王宝强外,这剧还输送了其他演员: 张译、段奕宏、李晨、邢佳栋、陈思诚......其中有三位成了影帝。 不是用流量炒剧,而是剧识人捧人。 那个时候还没有饭圈。 主创都活跃在贴吧——士兵突击吧。 张译是吧主(昵称:士兵突击),编剧兰晓龙在下面跟帖(昵称:249),王宝强(昵称:天生的纯木木),段奕宏(昵称:老A袁朗)......也在其中。 讨论剧情,分享糗事,插科打诨。 哪像现在,私生代拍,粉丝应援。
诸多光环加身,某种意义上,这剧是巅峰,是标杆。 但。 光环再强,《士兵突击》无关名利,它是失落者之歌。 >>>>诞生 《士兵突击》是混混写出的剧本。 “混混”,是编剧兰晓龙对自己的评价。 毕业于中戏,进了话剧文工团,照旧不事训练,自由散漫。 也做枪手,赚到钱不存,铺在床褥底下,晚上再打车去三里屯喝酒,所有啤酒喝一遍,天亮才回。 狂浪。 因此被组织安排参加10个月的军训,军训时他遇到了许三多的原型。 ![]() ![]() 后来,话剧团摇摇欲坠,面临解散。 兰晓龙要在一个月内弄部舞台剧以力挽狂澜,便从早写好的小说《士兵》中摘出片段,排成舞台剧《爱尔纳·突击》。 临了,话剧团没保住。 但《爱尔纳·突击》看哭了一个人,导演康洪雷。 他要将它搬上荧幕。 ![]() 话剧《爱尔纳·突击》 《士兵突击》的筹拍是以70年的老团解散开始。 团里还有个失落的人,张译。 常年跑龙套,干杂活,上台便被人说“张译,你演戏就是一个死”。 不能一直“死”下去,他给康导写去信。 名为《我的请战书》,文字直白恳切:
张译想演许三多,但深知希望不大,只求有机会便好。 后来,他成了“军中之母”史今。 ![]() 他演史今退伍时,也正好接到退伍通知。 那是真伤心难过。 ![]() 出生于西北边陲的段奕宏。 到北京上学,要坐两天的汽车,再坐三天四夜的火车。 他常觉得卑怯。 有同学讲,大学四年没听他大声笑过,他自言曾想过轻生。 康洪雷找到他时,段奕宏拒绝,因为觉得自己演不了袁朗。 袁朗是外放的,他却将自己锁得很深。 他想演的是史今。 ![]() ![]() 康导眼光精准。 拿定各个角色,将悬而未决的许三多交给王宝强演。 《盲井》《天下无贼》之后,有人说王只能演傻根。 许三多也是傻根,王宝强不愿演,可看完剧本,像被一股劲儿堵着,“编剧是谁啊,就像摸着我的心写得”。 想起初到北京闯荡,做群演时被人瞧不起,外号是“狗”,住地下室,一年换30个地儿,起满身的痘,没钱吃饭。 是队伍中窘迫的异类。 像他。 ![]() 《士兵突击》拍得艰辛,却不是一部好卖的剧。 一无男女感情,二无撕逼狗血。 其网络单集价格仅卖了3000元。 几经辗转到西安电视台播出,结果反响平平。 直到在北京卫视播出,才真正掀起收视狂潮。 有多少人? 入了迷,进了戏,史今是白月光,袁朗是梦中人,成才、伍六一、吴哲无一不鲜活。 而许三多,一边嫌弃他,一边暗暗为他鼓劲“跑吧,飞吧,三多”。 失落者高歌,曲名为征服。 >>>> 入戏 如果概括《士兵突击》的线索,我认为是许三多在寻找自己的容器。 一个出身农村,常受欺凌,父亲责打的怂包。 去当兵,是被逼,也是逃离“龟儿子”的身份。 可他天资愚钝,总出洋相。 走路顺拐,转身崴脚,坐坦克晕车,打枪放炮怕声。 很傻很天真很急人。 ![]() ![]() ![]() 一个“孬”兵。 只好被放逐到草原五班。 这里偏僻荒凉,无人在意,战友整日吃喝打牌,不训练不摸枪。 兰晓龙超越对天赋与努力的描述,而强调“容忍枯燥,单调重复”。 他爱极了加缪,所以许三多身上有西西弗斯的影子。 借此与无尽的岁月一战。 许三多的壮举之一,是他自己亲手铺了条石头路。 ![]() ![]() 没有人想过西西弗斯会迷恋推石。 许三多也会迷恋五班。 五班是他的第一个容器,班里的人接纳了他,拿他当自己人。 可他再次被迫要走,因为这条石头路成了勋章。 接到调到钢七连的指令,许三多在草垛躲了一夜,被找到后哭了: “我离开过家,我不愿再离开家了。” ![]() ![]() 人类最伟大的品性之一是承受。 承受命运地转折、跌宕与咆哮。 许三多调去钢七连。 参加训练时,怀里给班长史今揣俩鸡蛋,结果因为热辐射被标记,坏了七连部署一周的计划。 被排斥轻视,又心存愧疚。 愧对七连,愧对史今。 他又没了根。 ![]() 史今如母,心肠软,心地热。 招许三多入伍,选他进七连三班。 许三多在明白军人的意义前,最初的信念是不愧对史今。 没有大忠,小义亦可贵。 333个腹部绕杠,是兵王觉醒的起点。 也是埋伏的泪点。 ![]() 许三多绕完抽筋呕吐,被架回宿舍照顾,DV记录下这一刻。 等他看到录像时,七连已经被整编,全连只剩连长与自己。 九十年代,海湾战争震惊世界。 信息化作战优势凸显,传统机械化手段劣势毕显,这是整编的背景原因。 ![]() ![]() 许三多留守七连,再次变回一个人。 失落是无声的。 照旧作战训练、整理内务,他又成了沉默的西西弗斯。 ![]() 许三多不做主动选择。 从草原五班到七连三班,后来又受袁朗邀请到A大队。 他只关心眼前。 一直到结局,老家炸毁,父亲入狱,债主上门。 他心甘情愿选择继续做军人,并承担家里债务。 这是唯一一次。 编剧史航评价许三多:“儒家血脉,墨者肝胆,农家心肠”。 兰晓龙说: “我不管写什么戏,写聪明人还是傻人,都是一个命题,就是我们可以活得更自由,一个人是怎么让自己活得更自由的。” 许三多。 因为没有野心,所以没有戾气。 因为没有戾气,所以更加自由。 国产影视剧再难有如他一般的主角,这是一个不关心傻人的时代。 >>>>自尊 《士兵突击》至纯。 它不写坏人,不拍人的内斗。 它讲人在无可奈何时的应有所为。 ![]() ![]() ![]() 有人比喻,《士兵突击》是童话,最残忍的童话。 用尽力气拥有,却总是别离。 草原五班的老马回了老家,服役期满的史今退伍,受伤的伍六一也复原。 五班已远,七连不在,天下无不散筵席。 史今告诉许三多: “人总是要分的,而且还会越分越远,想得你抓心挠肝,可是咱也在长啊,个越来越高,能耐越来越大,到时候你想见谁就见谁,天南海北只是一抬腿的距离。” 看《士兵突击》真的会哭。 ![]() 兰晓龙用辩证思维写剧,尤其是成才的设置。 许三多找容器,成才找跳板。 许三多与成才互为镜像。 一个反应迟钝的傻人,一个极端聪明的能者。 两人同乡又同时入伍。 ![]() ![]() 成才懂世故,会来事,训练成绩漂亮,是个人精。 兜里揣着三种烟,对应相应的军衔职位给人递烟。 但在军队,他却不如许三多如鱼得水。 A大队选拔时,中队长袁朗问成才钢七连最重要的6个字,他想不出来。 其实是“不抛弃,不放弃”。 ![]() ![]() 袁朗那段话说得朴素却绝妙: “你经历的每个地方、每个人,每件事都要你付出时间和生命,可你从来不付出感情。你冷冰冰地把它们扔掉,那你的努力是为了什么呢?为一个结果虚耗人生?成才,你该想的不是成为特种兵,是善待自己,做好普通兵。” 犹如当头一棒。 当被欲望支配,就如画地为牢。 聪明愚钝之间反转了两极。 成才被调到草原五班,他对许三多说“我要回去找自己的枝枝蔓蔓了”。 ![]() 《士兵突击》不避讳“天真”,有人因此觉得它假。 确实。 在人人渴望暴富、醉心名利时,观众再难被天真折服。 打开任何一个app,24小时不间断广告环绕,刺激消费,加速消耗,楼起楼塌,于是我们的影视剧也更相信投机、风口、混乱与坠落。 再没有人一本正经道: “有意义的事就是好好活,好好活就是有意义的事。” ![]() 所以才忘不了这剧。 十五年前,为了拍摄,剧组远赴云南等地。 明信片一样的景。 ![]() ![]() ![]() 军人一样的演员。 二十公斤越野,高压水枪喷射,真枪实弹的风险...... 身上暴晒层皮,脚底都是血泡。 ![]() ![]() 兰晓龙讲:“我有一种近乎变态的自尊。” 《士兵突击》有他的风骨。 剧中有处情节: 七连整编后,某次选拔作战,老连长不小心抓到自己曾经带的兵,便给他放水。 这个兵是当时七连最后一个兵。 他自己拉了信号弹退出,对连长喊: “别以为我来七连没几天,就长不出七连的骨头!” ![]() ![]() 钢七连,五十七年连史。 抗美援朝中几乎全连阵亡,番号将被取消,被全连人掩护的三名列兵九死一生归来,平均年龄仅十七岁。 这个连的连歌只剩词而没有调。 最早会唱这首歌的人已经在一次阵地战中全部阵亡 。 ![]() 热血? 不,我不愿用这个词。 这是,风骨。 十五年了,我们见过诸多热闹。 但风骨呢,见过几回? 参考资料: 1.《兰晓龙:有一种近乎变态的自尊》,三联生活周刊 2.《段奕宏 站在水中央》,人物 3.《王宝强:残酷来的时候,我就消灭它》,人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