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使命

 新用户3579se9f 2021-12-27

昨天新书收到,迫不及待的打开,含金量大的好书,暂且抵住诱惑不看。一来下班后回到家,没有时间看书;二来,陈全林老师的书我还没有看完呢,得看完了在看新书。

我不着急,再说了,新书一到,首先想到H老,得让H老一睹为快,H老在文化传承传播方面做得那么好,有新书了当然是H老先看。

H老总是太客气,回赠我一个精美的笔记本,精装别致,还有漂亮的便签纸,我欢喜的收下了。自古就有礼尚往来,可我多希望只有礼尚,不要往来。有时候却很难做到。

H老中午在新书上提了一首诗:

五绝·新书    
三冬飞雪妙,梦里遇黄金。
仰见天边月,书香老子心。


这首诗真好,我不知如何表达赏读之后的感觉,若用一个字来总结那就是诗中的“妙”字吧!

说完诗、书、礼,再来说说乐吧。

自从听了那首陕北民歌,我是特别喜欢,小露儿也特别喜欢,我连续播放了好几天,小露儿也基本上学会了,最近她张口就哼:“就这么拉了手,就这么亲了口,为甚不带我走……”开心果和我就跟着一起哼哼。我也打开手机视频,我们一起听着唱着。

婆婆也说挺喜欢这首歌的,就是故意对我说“不好听”、“难听”。起初还真以为她不喜欢听,昨天我们一起听时,她才说了实话:“其实这首歌挺好听的,我也挺喜欢的。我就是故意说不好听的。”这不是故意和我作对嘛。其实婆婆喜欢不喜欢听,都影响不了我放给孩子们听。在熏陶孩子们的同时,也熏陶下婆婆、老公。

婆婆和老公一直听他们经常听的音乐,都是一些流行音乐,虽说流行音乐很好,有些还很应景,跟我们某个时刻某个瞬间的心情特别相应,但过去以后,也就过去了,顶多让人感怀时光,或者触景生情。不像有的经典音乐,触动灵魂,撕心裂肺,震撼人心,百听不厌,永不过时。

就拿自己来说吧,小时候,父亲会千方百计的买个磁带,在录音机上重复播放音乐。大多都是一些当时特别流行的音乐,那时候大家都听,都习以为常,如果现在再来听那些歌,就会觉得没什么内容,也老掉牙了,还会遭到一顿嘲笑。

从小到大,对我留有深刻影响的音乐是秦腔和《红楼梦》歌曲。

秦腔虽然听不懂里面的字,但要是有字幕或者剧本,照着听,还是蛮感兴趣的。记得大学时,很想念父亲,就在宿舍电视上听秦腔,舍友们很是不解,都啥年代了,还有人喜欢听这个。其实最主要的还是怀念小时候,在村里大戏台前,村人们前拥后挤的听唱戏。大多都是老人,还有从外村大老远赶来的,我的外爷爷就经常来,我们小孩就是凑热闹的,没想到听的次数多了,也就听进去了。

那时候村里到处都能听到秦腔声,随着老人们的离世,年轻人们,也热爱了几年,慢慢也被流行音乐代替了。很少再听到秦腔声了。

也是因为那时候播放电视剧《红楼梦》,很火热,家家户户都不会错过的电视剧,后来有了磁带,父亲就买了一盘,反复播放,真的是耳熟能详,那时候每一曲我都能唱下来,而且还不带跑调的(还蛮有音乐天赋的,可惜后来嗓子不适,就不再自恋了,以听为主)。整个就是沉浸式的听,唱。

今天看到陕北盲人说书匠,因时代变迁,人们不再关注说书,说书人一肚子的东西都荒废了,真是让人揪心。好多传统文化不仅断层,还飞快地消失着。

诗、书、礼、乐,都需要传承,需要沉浸式的学习。首先得我们自己沉浸其中,然后才能谈到影响他人。

看看我们的使命:

让文化成为生活方式,自利利他完善人格;
为中国文化修桥铺路,让中华文明走向世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