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思唯网络】动态路由选择协议

 新用户16501297 2021-12-27

动态路由与静态路由的优势在于它不仅执行路径决策和路由表更新功能,而且它还要在最优路径不可用时决策下一条最优路径。动态路由选择能够缓解拓扑变化带来的影响。是不是有一点难理解?接下来我先向你们从动态路由最基础的部分开始介绍。

在动态路由协议中,我们首先需要了解的就是他们的一些基础单位:度量。

度量(metric):是指派给路由的一种变量,作为一种手段,度量可以按最坏到最好,或按最先选择到最后选择的顺序对路由进行等级划分。不同的路由协议使用不同的度量,例如RIP与OSPF类似,EIGRP基于路径沿路最小带宽和总时延定义最优路径。

图片

在动态路由中的各个协议中都离不开以下的基本步骤:

1、向其它路由器传递路由信息;

2、接收其它路由器路由信息;

3、根据收到的路由信息计算出到每个目的网络的最优路径,并由此生成路由选择表;

4、根据网络拓扑的变化快速地做出反应,调整路由,生成新的路由选择表;同时把拓扑变化以路由信息的形式向其它的路由器进行宣告。

大多数路由选择协议都属于如下两类的其中一个:距离矢量和链路状态。

图片

距离矢量路由协议

其中包括了三种路由协议:RIP(现网中基本不用了)、EIGRP、BGP

图片

图片
图片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

其中包括了:OSPF、IS-IS。在这两个协议中,OSPF运用的相对广泛,且OSPF的知识点部分有点长,在我介绍RIP完后,我会用三个章节介绍OSPF这个路由协议。

图片

在阅读完动态路由选择协议之后,你们一定觉得动态路由协议比静态路由协议好。动态路由选择协议的主要任务是自动监测和适应网络拓扑的变化,记住这一点很重要。但是,为实现“自动化”需要在带宽、队列空间、内存和处理时间上付出代价。

使用动态路由选择协议的另一个代价就是减少了对路由选择的控制。对于一个指定的目标网络,路由选择协议可以代替我们确定最佳路径。如果需要进行精确的路由选择,特别是当你期望的路径和路由选择协议选择的不一样时,还是使用静态路由选择更好一点。

静态路由选择的最大缺陷是管理困难。这对于存在许多可选路由的中型和大型网络来说是真实的,但对于几乎没有可选路由的小型网络来说就不适用了。

最后的最后,我们最需要记住的一点就是:在所有的路由中,静态路由优先级最高。当动态路由与静态路由发生冲突时,以静态路由为准。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