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果没有新冠肺炎,我已经在锡马展会搬砖了” | 锡马印象2017

 ThuleWang 2021-12-27

赛事宣传片 © 汇跑赛事

图、文:三木

北京时间2020年3月19日,连续把自己关在北京家中的第N天,我突然故弄玄虚地问某跑神:你知道今儿是什么日子吗?看着她一副“老娘不知道”的脸庞,遂识趣地奉上答案:三年前的这一天,她老人家跑出了个人马拉松最好成绩(PB),地点是江南无锡,一个平凡中带着骄傲的纪录,一座让我跑到肚子疼也差一大截儿的丰碑。

是呀,如果没有这次新冠肺炎(注意,不要加地域或国家限定),我今天应该大概率坐在无锡的某酒店里,盘点锡马展会第一天的参展情况,送出了多少纪念品,拉了多少新粉,假装圈儿里人和多少同行打了招呼——

还有一些事儿比展会更值得留意:3月22日,锡马能否再有超过700余人“破3”、徐州会不会诞生超越任龙云的国家纪录、重庆十年之约火辣辣的让人心痒、远安油菜花海会继续打造逍遥游玩性质的比赛(注:尽管我并不喜欢这个关羽断首捐躯的地方)……大量的比赛,爆炸式的信息点,想想都让人兴奋。

如今,套用某些篮球领域著名大师的话说就是:没有奇迹了,没有奇迹了——此时我绝望的想起2016年史蒂芬·库里绝望的三分球,就像你没法保证新冠肺炎能早点儿消散一般,谁也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这是让89岁巴菲特活久见的时候,脑洞再大的人可以想想之后几天还会有什么见证历史的机会。

这个没比赛折腾、整个行业像脑袋被按入水里一般难受的时候,从业者的日子自然也不好过;就在这一天下午,我看到一位著名的跑步自媒体打趣说,某著名跑步媒体对一件事儿连续跟进三天,他指的是近期从嚣张到失业的澳洲女子跑步然后歇菜,某种程度而言,我们该正视这家媒体平台的跟踪态度和敬业精神,当然侧面而言现在时事动态资讯也乏善可陈;根据目前的信息显示,国内有望在5月迎来正式的马拉松,本周末的都江堰将有场千余人的6公里跑,这是不是就算所谓的“拐点”?

延期,取消,可能是这个行业乃至体育行业近期最扎眼的关键词儿;你端起一杯热腾腾的菊花茶,大概也能从中咂摸出些许寒意。前阵子和领导沟通公布赛事资讯和退款,就更知道其中之不易:用户信任你用你的平台,特殊情况下自然也得把人民的需求放到更高的位置,这其中总会有摩擦碰撞,也不乏那没理搅三分,很多时候需要负责的同事沟通到很晚方才有个解决策略。

这所谓没什么岁月静好,是有人在你看得见或者看不见的地方拼命,哦你可能还压根儿不知道很多事儿。也正是在这样的日子里,我会格外怀念锡马。

2017年是我第一次求爷爷告奶奶寻找锡马名额,现在看来更像是一种消费主义带来的虚火——在经历了北马(家乡赛事)和神户(FOR KOBE)的锤炼之后,那一年自己托大以半马旅游的策略拓展开来,混迹跑友群没多久便被很多人安利无锡,说来也巧,若不是佳哥当年帮忙,锡马和我的缘分要拖延不止一年;

当年赛事名额还不像如今多种花样儿,媒体名额这块儿几乎是我仅有的希望所在。锡马既定,我还是选择到苏州老城住了几天,曾经每次必打卡的仙剑客栈没了踪影,每天换着花样吃青团和点心成了日常。住在老城区的好处在于,由于城市保护的规定,我只需要一个二层阳台就可以清楚眺望金鸡湖大秋裤衩子,每天试着拿相机拍摄太阳穿过裤裆的时候。

苏州轻车熟路,无锡却是头遭打卡;我们就像是被牵着安利打卡一般,同行的美少女战士霏姐实在忍受不住这份甜蜜蜜,几杯啤酒不够又拿碗水消却排骨甜度,好在我素来口重,这份饮食颇合我意。在无锡的时候我总想起当年《天龙八部》里的台词,“我当然是要甜的了”

无锡青旅前台的小黑板

第二天(3月18日)才是真正开始领略锡马味道,我们这帮周六领物的跑友不由得组成长龙灌入体育馆,领包流程简单清晰,展会空间不大简单逛逛便可,由于那两天可能下雨,我们不便多留各种散开回去休息;在酒店时候恰好看到了湖人vs雄鹿的比赛,那时的布兰登·英格拉姆还没有证明自己是下一位湖人之子,扬尼斯·安特托昆博也还显得粗糙毛躁,如今,前者成了勒布朗·詹姆斯霸业的牺牲品,后者试图证明劳资MVP不是白拿,哦对了现在NBA也完全停赛了;

果然我们的担心是对的,比赛当日的降雨简直调皮,出现在了最让人猝不及防的时候。

起跑的时候还顺利的很,而且也没有层出不穷的套牌替跑,锡马分区和检查手段最大限度规避了这个漏洞;至今我也把打乱全半程按照成绩分区的操作视为英明,这样保证大部分情况下,你身边的对手不会让你觉得哎呦自己真快/慢;比赛前几公里悠哉悠哉,跑进鼋头渚更有一份春意,低头看看自己这件背心,粉嫩风骚的让人心头荡漾。

十几公里的雨水突然来临,淅淅沥沥浇灭了刚才的美好,几分钟之前开开心心的跑友纷纷冲去路边看得见的小卖部,甚至去补给点索要硬纸板遮雨;由于穿太多也让自己付出了相当的代价,没有准备赛后干燥衣服险些导致失温(汗),相比之下,在江南大学校园里的学生们是真的卖力,风雨之间还在挥洒着那份久违的热忱。

半程的终点设置在体育场之中,果然是一份满满的校园回忆。

彼时我还未曾想到,比参与17年锡马雨战更左右自己生命的,是那天的另一件事儿——锡马冠军冲刺阶段的一段小插曲和随后自媒体的推波助澜(客观报道),被当做一份经典的传播案例;那天之后,跑步对我像是更宽敞的大门,这件本拿来减肥消遣发朋友圈装X的事情,慢慢堆积了更多仪式感,我甚至真的以为,人生可能真的是场马拉松。

那么,就让现在这闷在家里的岁月,成为漫长旅途的一点儿休憩和调整好了。


03.19.2020 于北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