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谈写作牛人堂 | 写作其实就是进行一场灵魂的深度拷问

 看尽人间荒唐 2021-12-27



那些“小红小明相向而行”、“相对而行”,还有“小红先行5分钟,每分钟走100米,小明每分钟走150米,小明在多少分钟后赶上小红”之类的问题,让我头昏脑胀。

后来升入初中上几何代数课,我的成绩几乎都是不及格的。

奇怪的是,许多年以后,再回头去阅读那些小学应用题,我居然会做了。不过,至于几何代数,我是不敢去碰的。

今天想来,这不是自己的“数学细胞”增加了,而是思维的方式改变了。

这和今晚李砍柴老师分享的中心思想“商业化写作与个人文学创作之间的关系,其实就是一场写作的中庸之道”,惊人地相似。

01

写作变现不是不可取,不可取的是写作只是为了变现

听完大名鼎鼎的李砍柴老师在“谈写作牛人堂”第35场分享“如何处理商业化写作跟个人文学创作之间的关系”,我对在新媒体上的写作,不再怀着那么深的恐惧了。

正如李砍柴老师所说,我对不是纯文学的写作有些“鸡肋”,这段时间已经到了很抗拒、甚至分裂的时候。

一直呆在简书里做梦,但突然的疫情让我有了接触头条号和百家号的理由和机会。很快过了原创,开通了收益,开始时还感觉不错,但新奇感一过,我就被这样那样的“规矩”整懵。接下来,平台公开提出的“套路”,让我有些觉得如此写作,已经偏离了我要想达到目标的方向。

特别是越八卦越离奇甚至越“恶俗”的文章,阅读量点赞量越高,让我着实胆颤心惊。我严重怀疑,我是不是进入了一个误区?甚或被带入了“歧途”?

写作的目的,首先是为了让读者通过文字感受到作者想要传达的思想,然后才是收益。但是,目前很多平台,是先想要获取收益,然后根据读者的意愿创作。说实话,如此“定制”,除了迎合取宠,为获取利益而争取流量,没有独立思维和自由思想的写作,大部分都会让自己越写越“残”、还会把读者引入误区。

02

自信不只是智慧,智慧必须要自信

李老师说,纯碎的写作是靠作者的真本事,靠的是作品的质量和影响力。我深以为然。

但我认为新媒体写作就是商业化写作,而且商业化写作就必须得按照平台规定的“套路去写。比如:通过文章的标题就要读者了解文章的内容和作者要表达的观点、文章一开头就要抓住读者的眼球、”总分总“和依靠排版与图片及用颜色突出”关键词“的”技巧“。诸如此类,置文章本应具有的深度和文字的美感于不顾,简直就是直接宣泄情绪、制造不用思考的简便化阅读来满足眼球的文化垃圾。

但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可以瞬间变现。

我陷入了选择走哪条道路的迷茫,更被自己“误入歧途”但又难以挣脱而焦虑。

几乎一百天,我都不能让自己的内心平静下来,当然也没有了先前“只有在写作的时候,内心才会更加宁静”的那种状态。

现实生活需要经济支撑,理想写作需要思想的光辉。

商业化写作和纯文学创作二者不是互融共生,反倒互相矛盾。从前单纯地写作,虽然也有不顺畅的时候,现在却因为想增加经济上的收益而陷入了写作上的绝望。

我的绝望之谷,一直囿制住我的灵魂。

03

不能非黑即白,中庸更可取

“纯文学的写作和商业化写作交叉在一起,都做不好。”

李砍柴老师真是“过来人”,我就这样。想两只手都不能放空,结果两只手都放空,而且让自己不断焦灼。

现实离理想越来越远,理想似乎已经被现实摧残。

我精疲力尽写符合平台的各种文章,但又不愿意静下心来研究平台的各种规则,导致在平台写的文章阅读量没有突破,而自己想要进行的文学创作,又停滞下来。

真是苍天有眼,我在想不把自己“写残”,就要被自己“逼疯”的时候,听了这堂免费分享。

不是所有免费的东西都不好。

在这个信息通达的时代,只有奉献,才会有收获,也就是李砍柴老师说的“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每个人都有晦暗的时候。越是专注,寄予的希望就越大;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

固执的人获取成功的可能几率大,但固执的人犯错误的可能性更大。能时时接受灵魂的拷问,思想脱轨的可能才会变小。

04

石磨可以磨面,也可以磨米

李砍柴老师非常中肯地说:

新媒体的写作技巧、技法、对读者的把握,是对作者极大的帮助。这种帮助就是让作者在经过高强度、有目的性的训练之后,写出让读者接受的作品。

说实话,我在参加免费的官方培训之中,对头条、百家的运营以及读者想要看到什么样的文章,第一次有了比较直接的了解;对在这些平台上要写作出优秀的“干货文”、“观点文”有了一定的理解。

从获奖的部分文章,包括我最近在阅读的某些大V公号,我认识到了我的不足。

能在新媒体上写作出真正优秀的文章,除了经验,还必须要有真正扎实的写作功底,通过广泛的阅读积累,才有可能把自己的优势展现出来。

研究读者的心理,认真创作出读者能够接受的东西,这是写作者最终的目标。

上面这段话是李砍柴老师说的。

我们老家有石磨,既可以磨面,也可以磨米。那我们为啥不可以通过在新媒体的写作训练和锻炼,提高我们纯文学写作的技巧?

05

见山还是山,知行合一才是最高境界

李砍柴老师讲到曾国藩和王阳明这两个人,再从学习书法从临摹正楷开始,说到我们在写作上也要保持一种“平衡”。

曾国藩的“知人善任”、“兼收并蓄”,乃至对大清王朝的洞若观火,以至留下洋洋洒洒万世传诵的《曾氏家书》和“天下完人”的美称;“守仁格竹”强调“事理无穷无尽,格之未免烦累”,提倡“致良知”,“知行合一”的王阳明,莫不是在经历过痛苦的灵魂拷问之后,才沉静下来,悉心修炼,成就一番伟业为后世所景仰。

一个人的成长,不是孤独地野蛮生长,而是需要更多人的陪伴、更多知识的熏陶。

李砍柴老师在简书里获得认可,积累了写作经验,不但出版了自己的作品,还把这些宝贵的经验免费分享给简友,是在自身升华之后,对简书的一种反哺和人格的升华。

正如在分享中的那张图,是无数前人的智慧,才照亮了我们今天前行的路。

也只有学习前人的成功,才不会在绝望之谷中滞留太久。

写在最后

其实,无论是曾、王,还是平常的我们,或者后来者,都在坚持做一件靠“坚持”才能成功的事。

但这种“坚持”,不是闭门造车。特别是写作,坚持是必须要具备的基本功。写作方法也不是仅仅只靠自己摸索,“圈子”不但会给予坚持下去的力量,还会赋予展现自己的机会。

在这个信息传播如此快捷的时代,写作更需要更多渠道的传播、更多方式的训练、更多付出的坚持。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通过商业化的写作,可以学习到更多创作的技巧、探索到让读者喜欢的方法,更大范围地把我们创作的文字推广出去。

但是,取悦读者不是丢掉灵魂,失去自我思考的作品,最终会失去生命力,所以,商业化写作,只是一种锻炼自己写作的方式。一个想要创作出具有高度思想作品的人,时时要进行灵魂的深度拷问。

纯粹的写作“套路”和平台的各种规则,我们可以有选择地忽略。

就像不以数学为终身职业的人,可以通过另外一种方式来理解数学题。

五块石头出品
合作联系个人微信: f443058746

点击下图关注五块石头传媒文化有限公司《五块石头》公众号

点击关注阅读更多文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