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双减”之下,教师更应把学习作为一种调节与享受

 青春时代 2021-12-27

原创 汤勇 汤勇晓语 2021-12-26 17:58

      “双减”以来,孩子的确是最大的受益者,作业的负担和参加校外培训的负担大大减少了,腾出来的时间可以找伙伴玩了,可以参加感兴趣的活动了,运动、阅读的空间也有了。教育似乎有所回归,也不再那么卷了。

      在这一点上,教师工作时间的延长,压力的增加,让他们成了最大的让渡者与兜底者,奉献者与担当者。

      在我们向教师表达感恩,并举手致敬的同时,还得重提一个话题,那就是学习。

      有的老师可能会说,你站着说话不腰疼,我们起早贪黑,课前细心准备、课中精心讲解,课后耐心服务,一天十多个小时下来,精疲力尽,困顿不堪,人都散了架。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还要做饭洗衣,打理生活,侍老看小,那还顾得上学习,哪有时间去学习?

      老师说哪顾得上学习,哪有时间去学习,这肯定是一个现实问题。但是这个现实问题背后其实还有两个问题,那就是老师需不需要学习,是不是就没有时间学习。

      学习成就优秀,学习走向卓越。学习,作为一个永恒的话题,一个永不过时的主题,那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功课。学无止境,学习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所谓活到老,学到老,终身学习不停歇,人生永远没有毕业。

      教师的学习当然就更重要了。首先,教师勤于学习,不断提升自我,这是成为一个优秀教师的基础。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成为一个受学生喜欢的教师,成为一个教育家型的教师,必须要让自己具有渊博的知识。一个知识不广的教师,很难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很难发掘学生的个性天资,很难打开学生的知识视野,很难保证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开合有度,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其次,教师的学习是对学生的示范引领。最好的教育莫过于示范,最有效的教育在引领。学生学习的最佳状态是在老师学习之后学生的学习,是在老师示范引领下学生的自主学习。很难想要,一个从不学习的老师,他的学生能够自觉学习、主动学习。

      再者,教师的坚持学习是对职业倦怠的远离。学习是一种保鲜,冰箱为食物保鲜,学习为职业保鲜。太阳每天是新的,喜欢学习的老师所面对的每一天也是新的。

      很多老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感,是因为他们不学习,他们把富有创造性的教育教学活动异化成了重复单调乏味的体力活儿。一个喜爱学习的老师,他永远不会倦怠。

      因为他们喜爱学习,意味着他们对生活,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心,意味着他们随时随地在接纳知识的源头活水,意味着他们对教育还有梦想,还有追求,还想改变,意味着他们还没有沉沦,还没有迷失在教育喧嚣、浮躁、功利的丛林中。

      同时,新时代对教师的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来已来,教育要面向未来,教师要走向未来,教师要教出面向未来的学生,过去说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这已经远远不够了,这样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给学生一碗水,教师一定要有一潭水,而且这一潭水,不是死水,而是活水,不是他人的水,而是自己的水,不是纯净的水,而是营养水、复合水。这就要求教师不能仅满足于已有的知识,而应该永不停歇、孜孜以求地学习。

      又特别是在“双减”下,要真正实现教育“减负提质”,发展教师,提升教师,更是迫在眉睫。

      过去,提升质量,教师可以靠重复训练,可以靠反复考练,可以靠无限度增加学生负担去实现。如今减负下的质量提升,必须做到作业的个性化设计,必须做到40分钟课堂的有效高效,必须做到课后服务的兴趣拓展,必须做到学生学的轻松快乐,这对老师的专业标准,专业成长是一个考量和检验。一个老师,如果不学习,只是吃老本,则很难适应形势,跟上“双减”的步伐。

      所以说,对老师需要学习的回答,是肯定的。老师必须学习,必须不断学习,必须持续学习,必须经常性学习。

      至于老师们所谓的成天辛苦忙碌,抑或甚至力不从心,心力交瘁,根本没有时间学习,我以为,如果我们的老师对学习有以下的一些认知,那是一定有时间学习的。

      把学习作为一种情怀,以敬畏之心对待学习。情怀是写给生命最好的答案,也是虔诚做事,不问西东,无关名利最好的诠释。教育是富有情怀的事业,当我们想到这份职业的神圣与荣光,想到孩子们带着憧憬的目光在他们最需要的时候与我们相遇,想到他们的成长及未来幸福人生完全攥在我们手中,想到要承担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天职,不提升自己恐敬业不易,精业难成,就会以学习为己任,视学习为宗教般的虔诚,少男少女般的热忱。

      把学习作为一种修炼,以修为姿态对待学习。一日不学习,便觉面目可憎。腹有诗书气自华,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学习可以开启智慧,陶冶情操,激荡身心,洗涤灵魂,学习可以让一个人变得睿智,豁达,自信,学习可以把我们变成自己想要的状态,变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可以说学习是最大的修炼,最好的修行。

      把学习作为一种快乐,以愉悦心情对待学习。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人类最大的乐趣莫过于学习。”然而,从古至今,不少人首先把学习与“苦”、“累”联系在一起,似乎学习的过程就是受罪,就是遭受折腾,就是痛苦不堪,根本没有什么快乐可言,当然更谈不上享受了。

      “学海无涯苦作舟”,“吃得苦中苦,才有人上人”已扎根脑海;“青灯黄卷”,“孤馆寒窗”,“寂寞苦行”便是佐证;更有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描述的治学三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更加深了人们的这种认识和感觉。

      事实上,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在学习中,我们可以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可以纵横驰骋,遨游于上下五千年;可以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事;可以遭遇美好的事物,美好的人物,相遇美好的自己;可以循着历史的轨迹,伴着智者的思想,进入豁达高尚,美妙无穷的境界;可以领略人生的智慧,感悟智者的机趣,欣赏沿途曼妙的风景……

      陀螺不快乐,因为它是在外力的抽动下才运动,驴子不快乐,因为它是在鞭子的驱使下才奔走,学习是快乐的,我们选择主动学习,我们会因主动学习而快乐。学习是快乐的,就像打麻将、看电影,在任何环境、任何情况下都可以学习。

      把学习作为自己的事,以积极态度对待学习。学习就像自由呼吸空气一样,就像吃饭穿衣睡觉一样,就像喝茶聊天闲谈一样,都是自然而然的事,都是自己的事,都是生活、生存与生命中的事。

      只要投入其中,把学习作为生命中重要的事情,把学习作为一种生活需要,一种生存必须,一种生命状态,哪会没有时间学习呢?我以为再忙都会有时间,再忙都会挤出空闲时间。古人的“三上”,即:枕上、厕上和马上。“三余”,即: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者晴之余。

      对于我们每个人的清晨早餐前,傍晚天黑前,上床临睡前,乃至于茶余饭后,坐等朋友,车站候车,旅途闲暇,这些都是可以利用的学习时间。

      还是套用那句老话,老师不是因为忙,没有时间学习,而是因为没有时间学习,所以才越发显得忙。

      老师们有了学习的习惯,学习一旦成为一种调节,一种享受,就多了一份工作的热情,就多了一份创造的激情,就多了一份诗情画意的心情,主观能动性将得到最大限度发挥,教育的智慧将得以尽可能的迸发,教育人生的豁达与优雅,滋润而闲适,将得以淋漓尽致的演绎和生成,老师将不是被迫忙起来,也不是在那里瞎忙乎。

      当然,老师们的学习不是那种强制性的学习,那种考核式的学习,也不是为了学时的那种学习,而是一种自由式的学习,一种散漫式的学习,一种放松式的学习,一种随心所欲式的学习,一种信马由缰式的学习。

      尽量挤时间,多一些学习,多一些阅读,多一些思考,多一些研究,多一些积累,多一些对自己的不断修炼与提升,这应该是“双减”之下,老师们应该做出的不懈努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