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麦丘三祝赋

 耕读洛阳 2021-12-27

原创2021-12-26 15:52·孟庆瑞

麦丘三祝赋

麦丘三祝赋

图片来自于网络

麦丘三祝赋

麦丘三祝赋
(以“至德不孤,善言必三”为韵次)
清代 商河岁贡生 王依仁

讲义 张秀东
披刘向之新编,载齐桓之轶事。当驾言行狩之时,切清问下民之意。君有虚心,民无私议。方言不壅于上闻,野老有裨于至治。
此营丘赐履,上以绍先祖之提封;而麦邑采谣,下以启景公之继至。想其三会兵车,三存亡国。乘九合之余闲,思一游以小息。岁三田兮不拘,申三令兮孔亟。三族三乡之宰,无怠无荒;三薰三沐之臣,有严有翼。建三灵之旄羽[máo yǔ牦牛尾和雉羽],犹日月而争光;开三面之网罗,克宽仁以为德。故其田于麦丘也,召爱物之须无,命驱禽之服不。方有事于猎场,乃纵观乎土物。犬牙错壤,辨齐亩兮横纵;马颊疏河,思禹功兮仿佛。南则有桑田灵雨,湿皮弁[pí biàn1.古冠名。用白鹿皮制成]之络缨;北则有黍谷温风,犯属车之坌坲[fó指尘土飞扬的样子,如"飘风蓬龙,埃兮]。男则于耜,三日以备饔飧;女则缫丝,三盆以供黼黻。周览泛观,缜纷轧芴。则即兹快意之当前,固以觉中情之不拂。时逢高叟,非等凡夫。鲐文背古,鸠杖手扶。允叶达尊于乡党,无烦祝哽于婢奴。齿德兼全,讵愧夫五更三老;耄期不倦,定通夫二典三谟。而康而色,曰命曰都。窃愿尔殷勤以示教,裨寡人志业之不孤。麦丘人于是奉命而前,如言相勉。窃祝君公,勿耽蒐狝。勿耻询荛,勿忘念典。勿轻先稑后穜,勿贵玉瑶金铣。勿弃贤士而至国虚,勿虐下民而等草践。群臣百姓,一邦且赖以永存;夏癸商辛,千古谁为之解免?大抵诸侯之宝,政事人民;聊输恭敬之诚,闭邪陈善。拔本塞源,至理名言。非登峰而祝多子,非植璧而祝元孙。非涉猎而祝夫牲马,非禳田而祝以酒豚。无情非俗,有语皆温。人不外君臣父子,道可该长幼卑尊。劝三得而惩三亡,可订知音于单父;去三愆而存三畏,恍同受戒于孔门。向使宏此远谟,奉为声律。将车服之是庸, 亦言行之可必。德宣三日,无殊益稷之师师;愆戒三风,如读武汤之慄慄。五百年之治统,去此匪遥;十六字之心传,协于克一。而何至计功利于济州,而何难振声灵于周室?奈何治功虽著,至德未谙。纵霸图之自诩,仍王道之相惭。孰若仰辰居于极北,祝上寿于终南。绝迹乎山官海府,勤思乎地贰天叁?所以一人有庆,万夤内涵。异方献秀麦之图,歌功颂德;帝座端垂裳之治,咸五登三。

麦丘三祝赋

注释:
1、麦丘三祝:汉刘向《新序杂事四》:桓公田,至于麦丘,见麦丘邑人,问之:“子何为也?”对曰:“麦丘邑人也。”公曰:“年几何?”对曰:“八十有三矣。”公曰:“美哉寿乎!子其以子寿祝寡人。”麦丘邑人曰:“祝主君,使主君万寿,金玉是贱,人民为宝。”桓公曰:“善哉!至德不孤,善言必再,吾子其复之。”麦丘邑人曰:“祝主君,使主君无羞学,无下问,贤者在傍,谏者得人。”桓公曰:“善哉!至德不孤,善言必三,吾子其复之。”麦丘邑人曰:“祝主君,使主君无得罪群臣百姓。”桓公拂然作色曰:“吾闻之,子得罪于父,臣得罪于君,未尝闻君得罪于臣者也,此一言者,非夫二言者之匹也,子更之。”麦丘邑人坐拜而起曰:“此一言者,夫二言之长也,子得罪於父,可以因姑母叔父而解之,父能赦之。臣得罪于君,可以因便辟左右而谢之,君能赦之。昔桀得罪于汤,纣得罪于武王,此则君之得罪于其臣者也。莫为谢,至今不赦。”公曰:“善,赖国家之福,社稷之灵,使寡人得吾子于此。”扶而载之,自御以归,礼之于朝,封之以麦丘,而断政焉。汉韩婴《韩诗外传卷十》:齐桓公逐白鹿,至麦丘之邦,遇人,曰:“何谓者也?”对曰:“臣麦丘之邦人。”桓公曰:“叟年几何?”对曰:“臣年八十有三矣。”桓公曰:“美哉!”与之饮。曰:“叟盍为寡人寿也?”对曰:“野人不知为君王之寿。”桓公曰:“盍以叟之寿祝寡人矣。”邦人奉觞再拜曰:“使吾君固寿,金玉之贱,人民是宝。”桓公曰:“善哉!祝乎!寡人闻之矣。至德不孤,善言必再。叟盍优之?”邦人奉觞再拜曰:“使吾君好学而不恶问,贤者在侧,谏者得入。”桓公曰:“善哉!祝乎!寡人闻之,至德不孤,善言必三。叟盍优之?”邦人奉觞再拜曰:“无使群臣百姓得罪于吾君,无使吾君得罪于群臣百姓。”桓公不说,曰:“此言者,非夫前二言之祝。叟其革之矣!”邦人潸然而涕下,曰:“愿君熟思之,此一言者,夫前二言之上也。臣闻子得罪于父,可因姑娣妹谢也,父乃赦之。臣得罪于君,可使左右谢也,君乃赦之。昔者桀得罪于汤,纣得罪于武王,此君得罪于臣也,至今未有为谢也。”桓公曰:“善哉!寡人赖宗庙之福,社稷之灵,使寡人遇叟于此。”扶而载之,自御以归,荐之于庙,而断政焉。桓公之所以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不以兵车者,非独管仲也,亦遇之于此。诗曰:“济济多士,文王以宁。”
2、至德不孤善言必三:至德:最高的道德,盛德。《易系辞上》:“阴阳之义配日月,易简之善配至德。”《论语泰伯》:“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不孤:不孤单,不单独。《论语里仁》:“德不孤,必有邻。”善言:有益之言;好话。《孟子离娄下》:“禹恶旨酒,而好善言。”必三:唐杜甫《鸡》:“纪德名标五,初鸣度必三。”岁贡生:科举时代贡入国子监的生员的一种。明清两代,每年或两三年从府州县学中选送廪生升入国子监肄业,故称。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褚生》:“后吕以岁贡,廷试入都。”

麦丘三祝赋

注释:
3、披刘向之新编:披:翻开,翻阅。唐韩愈《进学解》:“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刘向:本名更生,字子政,西汉沛人,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著有《新序》、《说苑》等。新编:新编撰。唐李商隐《题李上谟壁》:“旧著《思玄赋》,新编《杂拟诗》。”
4、载齐桓之轶事:载:记载。《左传昭公十五年》:“夫有勋而不废,有绩而载。”齐桓:春秋时齐国国君,姜姓,名小白。襄公弟。初奔于莒,襄公被杀,自莒归国即位,任管仲为相,主改革,国力富强。以“尊王攘夷”为名,北伐戎狄,阻其窥视中原;南抑强楚,迫其盟于召陵。安定周王室,周惠王死,奉太子郑即位,为周襄王。多次会合诸侯,订立盟约,树立威望,为春秋时代首位霸主。在位四十三年,卒谥桓。轶事:不见于正式记载的事迹。《史记管晏列传》:“至其书,世多有之,是以不论,论其轶事。”
5、当驾言行狩之时:当时:两汉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驾言:驾,乘车;言,语助词。《诗邶风泉水》:“驾言出游,以写我忧。”行狩:犹行猎。《诗小雅车攻》:“东有甫草,驾言行狩。”
6、切清问下民之意:切:急切,急迫。《论语》:“切问而近思。”南朝梁皇侃《论语义疏》:“犹急也。”清问:清审详问。《书吕刑》:“皇帝清问下民,鳏寡有辞于苗。”孔传:“帝尧详问民患,皆有辞怨于苗民。”孔颖达疏:“帝尧清审详问下民所患。”下民:百姓,人民。《诗小雅十月之交》:“下民之孽,匪降自天。”
7、君有虚心:君有:两汉乐府《有所思》:“有所思,乃在大海南,何用问遗君。双珠玳瑁簪,用玉绍缭之。闻君有它心,拉杂摧烧之。”虚心:谦虚,不自满。《庄子渔父》:“孔子曰:'丘少而修学,以至于今,六十九岁矣,无所得闻至教,敢不虚心。’”清全祖望《竹南诗屋》:“其北有浓阴,其南有微吟。主人无俗韵,此君有虚心。”
8、民无私议:民无:《孟子》:“天无二日,民无二王。”私议:私下议论。《礼记曲礼下》:“公事不私议。”《管子任法》:“官无私论,士无私议,民无私说。”
9、方言不壅于上闻:方言:晋葛洪《抱朴子钧世》:“古书之多隐,未必昔人故欲难晓,或世异语变,或方言不同。”不壅:《广雅》:“壅,障也。”《淮南子主术》:“业贯万世而不壅。”上闻:向朝廷呈报。《鹖冠子王鈇》:“柱国不政,使下情不上闻,上情不下究。”
10、野老有裨于至治:野老:村野老人。南朝梁丘迟《旦发渔浦潭》:“村童忽相聚,野老时一望。”有裨:《说文》:“裨,接益也。”春秋左丘明《国语郑语》:“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至治:指安定昌盛、教化大行的政治局面或时世。《书君陈》:“至治馨香,感于神明。黍稷非馨,明德惟馨。”最好的治理。《孔子家语五刑解》:“冉有问孔子曰:'古者三皇五帝不用五刑,信乎?’孔子曰:'圣人之设防,贵其不犯也。制五刑而不用,所以为至治也。’”
11、此营丘赐履:营丘:古邑名。在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北,以营丘山而得名。《史记齐太公世家》:“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于齐营丘。” 张守节 正义引《括地志》:“营丘,在青州临淄北百步外城中。”一说在今昌乐县东南,春秋时名缘陵,汉置营陵县。赐履:《左传僖公四年》:“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曰:'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杜预注:“履,所践履之界。”后因以“赐履”指君主所赐的封地。
12、上以绍先祖之提封:绍:《说文》:“绍,继也。”先祖:祖先。《书多士》:“乃命尔先祖成汤革夏,俊民甸四方。”提封:指国家管辖之封疆。《汉书刑法志》:“一同百里,提封万井。”唐颜师古注:“李奇曰:'提,举也,举四封之内也。”《汉书东方朔传》:“提封顷亩”。唐颜师古注:“提封亦谓提举四封之内总计其数也。”《旧唐书东夷传》:“辽东之地,周为箕子之国,汉家玄菟郡耳!魏晋已前,近在提封之内,不可许以不臣。”
13、而麦邑采谣:麦邑:即麦丘邑。在今山东省商河县西北。《史记赵世家》:“惠文王十九年赵奢将,攻齐麦丘,取之。”明胡应麟《谒关忠义祠》:“麦邑悲逢虿,章丘痛获麟。”采谣:《礼记王制》:“天子五年一巡守,岁二月东巡守,至于岱宗,柴而望祀山川,觐诸侯,问百年者就见之,命大师陈诗,以观民风。”东汉郑玄注:“陈诗谓采其诗而视之。”
14、下以启景公之继至。启:《说文》:“启,开也。”景公:春秋时齐国国君,名杵臼。齐庄公异母弟。大夫崔杼杀庄公,立以为君。即位后,以崔杼为右相,庆封为左相。在位期间,大臣互相杀害,朝政昏乱。好治宫室,聚狗马,厚赋重刑,奢侈无度,百姓苦怨。后任晏婴为正卿,稍有抑敛。曾与鲁定公会于夹谷。在位五十八年。谥景。继至:唐白居易《衰病无趣因吟所怀》:“...诗多听人吟,自不题一字。病姿与衰相,日夜相继至...”《晏子春秋内篇谏上》:景公游于麦丘,问其封人曰:“年几何矣?”对曰:“鄙人之年八十五矣。”公曰:“寿哉!子其祝我。”封人曰:“使君之年长于胡,宜国家。”公曰:“善哉!子其复之。”曰:“使君之嗣,寿皆若鄙臣之年。”公曰:“善哉!子其复之。”封人曰:“使君无得罪于民。”公曰:“诚有鄙民得罪于君则可,安有君得罪于民者乎?”晏子谏曰:“君过矣!彼疏者有罪,戚者治之,贱者有罪,贵者治之,君得罪于民,谁将治之?敢问:桀纣,君诛乎,民诛乎?”公曰:“寡人固也。”于是赐封人麦丘以为邑。

麦丘三祝赋

注释:
15、想其三会兵车:想其:南朝齐钟嵘《诗品》:“宋征士陶潜,其源出于应璩,又协左思风力。文体省净,殆无长语,笃意真古,辞兴婉惬。每观其文,想其人德。世叹其质直,至如'欢言醉春酒’、'日暮天无云’,风华清靡,岂直为田家语邪?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也。”三会兵车:《史记齐太公世家》:于是桓公称曰:“寡人南伐至召陵,望熊山;北伐山戎、离枝、孤竹;西伐大夏,涉流沙;束马悬车登太行,至卑耳山而还。诸侯莫违寡人。寡人兵车之会三,乘车之会六,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昔三代受命,有何以异于此乎?吾欲封泰山,禅梁父。”
16、三存亡国:汉刘向《新序杂事四》:“三存亡国,一继绝世,尊事周室,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功次三王,为五伯长,本信起于柯之盟也。”
17、乘九合之余闲:九合:多次会盟。《论语宪问》:“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邢炳疏:“言九合者,《史记》云:兵车之会三,乘车之会六。《谷梁传》云:衣裳之会十有一。”一说谓纠合。朱熹集注:“九,《春秋传》作'纠’,督也,古字通用。”余闲:馀暇。西汉司马相如《上林赋》:“朕以览听余闲,无事弃日。”李善注:“言听政既有余暇,无事而虚弃时日也。”
18、思一游以小息:一游:指古代帝王春天出巡。《孟子梁惠王下》:“夏谚曰:'吾王不游,吾何以休?吾王不豫,吾何以助?一游一豫,为诸侯度。’”《晏子春秋问下》:“春省耕而补不足者谓之游,秋省实而助不给者谓之豫。”小息:暂时休息。《诗大雅民劳》:“民亦劳止,汔可小息。”
19、岁三田兮不拘:岁三田:古时天子诸侯每年三次田猎,称为三田。《礼记王制》:“天子诸侯无事,则岁三田,一为乾豆,二为宾客,三为充君之庖。”孔颖达疏:“一岁三时田猎。猎在田中,又为田除害,故称田也。”不拘:不拘泥,不计较,不限制。《庄子渔父》:“故圣人法天贵真,不拘于俗。” 成玄英疏:“不拘束于俗礼也。”
20、申三令兮孔亟:申三令:《史记孙子吴起列传》:“约束既布,乃设鈇钺,即三令五申之。”孔亟:很紧急、很急迫。《诗小雅采薇》:“岂不日戒,猃狁孔棘。”郑玄笺:“孔,甚也;棘,急也。”明冯梦龙《智囊补明智李若谷》:“近日东南漕务孔亟,每冬筑坝开河,劳费无算。”
21、三族三乡之宰:三族:《大戴礼记保傅》:“三族辅之。”卢辩注:“三族,父族、母族、妻族。”《庄子徐无鬼》:“夫与国君同食,泽及三族,而况父母乎!”成玄英疏:“三族,谓父母族、妻族也。”三乡:春秋齐管仲辅佐齐桓公时,划分地方行政区域,使士农工商四民分别聚居。士民聚居的地区称“士乡”。《国语齐语》:“管子于是制国以为二十一乡;工商之乡六,士乡十五。”《后汉书郑玄传》:“昔齐置'士乡’,越有'君子军’,皆异贤之意也。”唐若耶溪女子《题三乡诗并序》:“余家本若耶溪东,与同志者二三,纫兰佩蕙,每贪幽閒之境,玩花光于松月之亭,竟昼绵宵,往往忘倦,洎乎初荓,五换星霜矣。自后不得已,从良人西入函关,寓居晋昌里第。其居迥绝尘嚣,花木丛翠,东西邻二佛宫,皆上国胜游之最。伺其閒寂,因游览焉,亦不辜一时之风月也。不意良人已矣,邈然无依。帝里芳春,光景东迈,涉浐水、历渭川、背终南、陟太华、经虢略、抵陕郊,挹嘉祥之清流,面女几之苍翠。凡经过之所,皆曩昔燕笑之地。衔冤兴叹,举目魂销。虽残骸尚存,而精爽都失,假使潘岳复生,无以悼其幽思也。遂命笔聊题,终不能涤其怀抱,绝笔恸哭而去。以翰墨非妇人女子之事,名字是故隐而不书。时会昌壬戌岁,仲春十九日。昔逐良人西入关,良人身殁妾空还。谢娘卫女不相待,为雨为云归此山。”宰:《周礼目录》:“宰者,官也。”
22、无怠无荒:既不怠惰,也不荒废。《书大禹谟》:“无怠无荒,四夷来王。”
23、三薰三沐之臣:三薰三沐:再三薰香、沐浴。表示待以优礼,对人尊重。浴,或作沐。《国语齐语》:“管仲比至,三衅三浴之。桓公亲迎之于郊。” 韦昭注:“以香涂身曰衅,亦或为'薰’。”臣:《说文》:“臣,事君者也。象屈服之形。”
24、有严有翼:《诗小雅六月》:“有严有翼,共武之服。”毛传:“严,威严也;翼,敬也。”孔颖达疏:“其严者威敌厉众,其敬者抚和上下。”
25、建三灵之旄羽:建:树立、竖起。《诗小雅出车》:“设此旐矣,建彼旄矣。”三灵:指日月星。《汉书扬雄传上》:“方将上猎三灵之流,下决醴泉之滋。”颜师古注引如淳曰:“三灵,日月星垂象之应也。”旄羽:牦牛尾和雉羽。汉桓宽《盐铁论本议》:“陇蜀之丹漆旄羽。”《晋书食货志》:“秦邠旄羽,迥带琅玕,荆郢桂林,旁通竹箭。”
26、犹日月而争光:西汉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27、开三面之网罗:《史记殷本纪》:“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汤曰:'嘻,尽之矣!’乃去其三面,祝曰:'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乃入吾网。’诸侯闻之,曰:'汤德至矣,及禽兽。’”
28、克宽仁以为德:克:《尔雅》:“克,能也。”宽仁:宽厚仁慈。《书仲虺之诰》“克宽克仁,彰信兆民”孔传:“言汤宽仁之德明信于天下。”以为德:《老子》:“上德不德,是以为德。下德失德,是以无德。”

麦丘三祝赋

注释:
29、故其田于麦丘也:故其:《管子》:“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田:打猎。后作“畋”。《左传庄公八年》:“齐侯游于姑棼,遂田于见丘。”麦丘:地名,齐邑。在今山东省商河县西北。《史记赵世家》:“惠文王十九年赵奢将,攻齐麦丘,取之。”
30、召爱物之须无:召:《说文》:“召,呼也。从口,刀声。以言曰召,以手曰招。”爱物:爱护万物。《孟子尽心上》:“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心爱的东西。唐张祜《将至衡阳道中作》:“长年无爱物,深话少情人。”须无:唐王梵志《题阙》:“偷盗须无命,侵欺罪更多。”
31、命驱禽之服不:驱禽:北周庾信《汤解祝网》:“连珠两起,合玉双沈。谷为祥树,桑成乐林。三方落网,一面驱禽。德矣圣政,仁乎用心。”服不:官名,周代置,隶属夏官,主驯养猛兽。《周礼夏官》:“服不氏,掌养猛兽而教扰之。”郑玄注:“猛兽,虎豹熊罴之属。扰,驯也。”
32、方有事于猎场:有事:《论语季氏》:“季氏将有事于颛臾。”明李贽《复京中友朋书》:“若其他弟子,则不免学夫子之不厌而已,学夫子之不倦而已,毕竟不知夫子之所学为何物,自己之所当有事者为何事。”猎场:打猎的场所。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孙盛从猎,其二儿俱行,庾公不知,忽于猎场见齐庄 。”
33、乃纵观乎土物:纵观:恣意观看。《史记高祖本纪》:“高祖常繇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土物:土地所产的物品。《书酒诰》:“惟曰我民迪小子,惟土物爱,厥心臧。”孔传:“惟土地所生之物,皆爱惜之,则其心善。”孙星衍疏:“土物者,土所生之物,谓黍稷。”
34、犬牙错壤:犬牙:像犬牙般交错。多指地形地势。《墨子备城门》:“灵丁,三丈一,犬牙施之。”岑仲勉简注:“犬牙,交错也。”错壤:接界,疆界交错。宋陈亮《酌古论孙权》:“臣愿得如约居关中,与诸侯比肩错壤。”
35、辨齐亩兮横纵:辨齐亩:横纵:横与纵。《礼记坊记》:“《诗》云:'...蓺麻如之何?横从其亩。’”今本《诗齐风南山》作“衡从其亩”,陆德明释文:“衡音横,注同。亦作'横’字。”此指东西向与南北向。汉东方朔:《七谏沉江》“不开寤而难道兮,不别横之与纵”汉王逸注:“纬曰横,经曰纵。言君心常惑而不可开寤,语以政道,尚不别缯布经纬横纵,不能知贤愚亦明矣。”此指织物的纬线与经线。宋梅尧臣《晓日》:“出舟晓日升曈昽...钓船似画分横纵。”此指呈横向与纵向。
36、马颊疏河:马颊河:《禹贡》九河之一。《尔雅释水》郭璞注以为“河势上广下狭,状如马颊”,故名。《方舆纪要高唐州》载:“亦名旧黄河。自直隶开州,流经朝城县及莘县、堂邑、观城、清平县界,又历夏津县,南至州境。东北径恩县、平原、陵县、商河、乐陵入海。”故道久堙。疏:《说文》:“疏,通也。”《孟子滕文公上》:“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
37、思禹功兮仿佛:禹功:指夏禹治水的功绩。《左传昭公元年》:“美哉禹功,明德远矣。微禹,吾其鱼乎!”仿佛:好象。《汉书眭两夏侯京翼李传赞》:“察其所言,仿佛一端。”
38、南则有桑田灵雨:桑田:种植桑树与农作物的田地。也专指植桑之田。唐韦应物《听莺曲》:“伯劳飞过声局促,戴胜下时桑田绿。”古地名。虢地。《左传僖公二年》:“虢公败戎于桑田。”杨伯峻注:“桑田即今河南省灵宝县之稠桑驿。”灵雨:好雨。《诗鄘风定之方中》:“灵雨既零,命彼倌人,星言夙驾,说于桑田。”郑玄笺:“灵,善也。”
39、湿皮弁之络缨:皮弁:古冠名。用白鹿皮制成。《周礼夏官弁师》:“王之皮弁,会五采玉璂,象邸,玉笄。”郑玄注:“会,缝中也。璂,读如薄借綦之綦。綦,结也。皮弁之缝中,每贯结五采玉十二以为饰,谓之綦。《诗》云'会弁如星’,又曰'其弁伊綦’,是也。邸,下柢也,以象骨为之。”《周礼春官司服》:“视朝,则皮弁服。”孙诒让正义:“皮弁为天子之朝服,《论语乡党篇》'吉月必朝服而朝’,《集解》孔安国云:'吉月,月朔也。朝服,皮弁服。’《曾子问》孔疏引郑《论语注》同。盖以彼月吉诸侯视朔,当服皮弁,而皮弁为天子之朝服,故亦通称朝服。”络缨:用珠玉串成戴在颈项上的饰物,多作颈饰。《晋书四夷传林邑国》:“其王服天冠,被缨络。”宋苏轼《无名和尚颂观音偈》:“累累三百五十珠,持与观音作缨络。”
40、北则有黍谷温风:黍谷:山谷名。在北京市密云县西南。又称寒谷、燕谷山。汉刘向《别录》:“传言邹衍在燕,有谷地美而寒,不生五谷。邹子居之,吹律而温至生黍,到今名黍谷焉。”北周庾信《谢赵王赉丝布等启》:“灵台久客,从此数炊。黍谷长寒,于今更暖。”温风:和暖的风。《列子汤问》:“温风徐回,草木发荣。”热风。《礼记月令》:“季夏之月温风始至,蟋蟀居壁,鹰乃学习,腐草为萤。”
41、犯属车之坌坲:犯:《说文》:“犯,侵也。按,字本言犬犯人,转注为凡干陵违逆之称。”属车:帝王出行时的侍从车。秦汉以来,皇帝大驾属车八十一乘,法驾属车三十六乘,分左中右三列行进。《汉书贾捐之传》:“鸾旗在前,属车在后。”颜师古注:“属车,相连属而陈于后也。属,音之欲反。”《说文》“属,连也。”坌坲:《广韵》《集韵》《韵会》:“坌,尘也,聚也;坲,尘起貌。”唐韩愈《山南郑相公樊员外酬答》:“...荥公鼎轴老,烹斡力健倔。帝咨女予往,牙纛前坌坲...”
42、男则于耜:男:《说文》:“男,丈夫也。从田从力,言男用力于田也。”于耜:《诗豳风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
43、三日以备饔飧:三日:见注四十二。饔飧:《孟子縢文公上》:“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赵岐注:“饔飧,熟食也,朝曰饔,夕曰飧。”
44、女则缫丝:女:甲骨文字形,象一个敛手跪着的人形。《说文》:“女,妇人也。”王育说:“对文则处子曰女,适人曰妇。”缫丝:抽茧出丝。南朝宋鲍照《梦还》:“孀妇当户笑,繅丝復鸣机。”
45、三盆以供黼黻:三盆:犹三淹。谓三度浸茧以手抽其丝绪。《礼记祭义》:“及良日,夫人缫三盆手,遂布于三宫夫人、世妇之吉者,使缫。”孔颖达疏:“三盆手者,犹三淹也。手者,每淹以手振出其绪,故云三盆手。”黼黻:泛指礼服上所绣的华美花纹,亦指绣有华美花纹的礼服。《晏子春秋谏下十五》:“公衣黼黻之衣,素绣之裳,一衣而王采具焉。”《淮南子说林训》:“黼黻之美,在于杼轴。”高诱注:“白与黑为黼,青与赤为黻,皆文衣也。”
46、周览泛观:周览:遍览,巡视。战国楚宋玉《登徒子好色赋》:“臣少曾远游,周览九土,足历五都。”泛观:纵观,广泛地浏览。宋孙奕《履斋示儿编字说集字一》:“凡诸家小说奥篇隐帙,有字音异同,皆裒集左方,以便考阅,庶急于肄业者,免泛观之劳也。”
47、缜纷轧芴:缜纷:繁盛众多貌。轧芴:细致缜密。汉司马相如《上林赋》:“于是乎周览泛观,缜纷轧芴,芒芒恍忽,视之无端,察之无涯。”李善注引孟康曰:“缜纷,众盛也。轧芴,致密也。”
48、则即兹快意之当前:即兹:宋魏了翁《过大安军黑水阻涨憩崇道观以需涨落乃济》:“川游不停息,雨集有满除。卓哉鄹鲁叟,即兹验功夫。”快意:谓心情爽快舒适。《史记李斯列传》:“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当前:在面前,前面。《后汉书光武帝纪上》:“亲勒六军,大陈戎马,大司马 吴汉精卒当前,中军次之。”
49、固以觉中情之不拂:固觉:南宋赵蕃《用韵寄孙推官》:“浮生固觉浮云似,逝者难堪逝水趋。”中情:谓内心真诚。《墨子尚同下》:“今天下王公大人士君子,中情将欲为仁义。”孙诒让间诂:“情,实也。”战国屈原《离骚》:“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齌怒。”不拂:《集韵》《韵会》:“拂,违也,戾也。”《诗大雅皇矣》:“是伐是肆,是绝是忽,四方以无拂。”清末至民国傅锡祺《哭亡妻高氏绸》:“蒸梨不拂曾参意,举案常齐德曜眉。”

麦丘三祝赋

注释:
50、时逢高叟:时逢:南朝梁陆倕《以诗代书别后寄赠诗》:“余本水乡士,闭门江海隅。时逢世道泰,蹇足步高衢。”高叟:《孟子告子下》:“公孙丑问曰:'高子曰:《小弁》,小人之诗也。’孟子曰:'何以言之?’曰:'怨。’曰:'固哉,高叟之为诗也!’”
51、非等凡夫:非等:东晋陶潜《述酒》:“天容自永固,彭殇非等伦。”凡夫:平庸之人。三国魏曹囧《六代论》:“委天下之重于凡夫之手,托废立之命于奸臣之口。”
52、鲐文背古:《诗大雅行苇》“黄耇台背”汉郑玄笺:“大老则背有鲐文。”谓老人背上生斑如鲐鱼之纹,为高寿之征。《尔雅释诂上》:“鲐背、耇老,寿也。”郭璞注:“鲐背,背皮如鲐鱼。”
53、鸠杖手扶:鸠杖:杖头刻有鸠形的拐杖。汉应劭《风俗通》:“俗说高祖与项羽战,败于京索,遁丛薄中,羽追求之,时鸠正鸣其上,追者以鸟在,无人,遂得脱。后及即位,异此鸟,故作鸠杖以赐老者。”手扶:明张弼《送罗应魁调官福建》:“百年事业丹心苦,万世纲常赤手扶。”
54、允叶达尊于乡党:允叶:和洽。《北史薛孝通传》:“奉以为主,天人允叶。”达尊:谓众所共尊。《孟子公孙丑下》:“天下有达尊三:爵一,齿一,德一。”赵岐注:“三者,天下之所通尊也。”上达于尊者。汉蔡邕《独断》上:“谓之陛下者,群臣与天子言,不敢指斥天子,故呼在陛下者而告之,因卑达尊之意也。”乡党:泛称家乡。周制,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乡,五百家为党。《论语乡党》:“孔子之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同乡,乡亲。《逸周书官人》:“君臣之间,观其忠惠;乡党之间,观其诚信。”
55、无烦祝哽于婢奴:无烦:不需烦劳,不用。《左传昭公元年》:“莒之疆事,楚勿与知,诸侯无烦,不亦可乎?”祝哽:古代帝王接养三老、五更,以示仁惠。当进餐时,使人在前后祝祷他们不要哽噎。《后汉书明帝纪》:“尊事三老,兄事五更,安车软轮,供绥执授,侯王设酱,公卿馔珍,朕亲袒割,执爵而酳,祝哽在前,祝噎在后。”李贤注:“老人食多哽咽,故置人于前后,祝之,令其不哽噎也。”婢奴:旧时指丧失自由、为主人无偿服劳役的人。其来源有罪人、俘虏及其家属,亦有从贫民家购得者。通常男称奴,女称婢。后亦用为男女仆人的泛称。《史记汲郑列传》:“臣愚以为陛下得胡人,皆以为奴婢以赐从军死事者家。”
56、齿德兼全:齿德:《孟子公孙丑下》:“天下有达尊三:爵一,齿一,德一。”后用“齿德”指年龄与德行。兼全:唐杜甫《寄李十二白》:“未负幽栖志,兼全宠辱身。”
57、讵愧夫五更三老:讵愧:明费宏《得邸报有异闻感而有作》:“...唐科讵愧刘蕡策,楚些须招屈子魂。事定盖棺真不朽,声缘忧国竟须吞...”五更三老:古代设三老五更之位,天子以父兄之礼养之。《礼记文王世子》:“适东序,释奠于先老,遂设三老、五更、群老之席位焉。”郑玄注:“三老五更各一人也,皆年老更事致仕者也,天子以父兄养之,示天下之孝悌也。名以三五者,取象三辰五星,天所因以照明天下者。”《礼记乐记》:“食三老五更于大学。”郑玄注:“三老五更,互言之耳,皆老人更知三德五事者也。”孔颖达疏:“三德谓正直、刚、柔。五事谓貌、言、视、听、思也。”《汉书礼乐志》:“养三老五更于辟廱。”颜师古注引李奇曰:“王者父事三老,兄事五更。”《后汉书明帝纪》:“三老五更皆以二千石禄养终厥身。”李贤注引《汉官仪》:“三老五更,皆取有首妻男女全具者。”
58、耄期不倦:耄期:《书大禹谟》:“朕宅帝位,三十有三载,耄期倦于勤。”孔传:“八十、九十曰耄,百年曰期颐。言己年老,厌倦万机。”不倦:不厌倦。不劳累。《左传昭公十三年》:“施舍不倦,求善不厌。”唐韩愈《上考功崔虞部书》:“其行道为学既已大成,而又之死不倦。”
59、定通夫二典三谟:定通:明邵宝《过长沙不得谒贾祠》:“旧井定通瀍北水,新祠真应斗南星。”二典:《尚书》中《尧典》、《舜典》的合称。《尚书序》“少昊、颛顼、高辛、唐、虞之书,谓五典”唐孔颖达疏:“今《尧典》《舜典》,是二帝'二典’。”《宋史太祖纪三》:“晚好读书,尝读'二典’,叹曰:'尧、舜之罪四凶,止从投窜,何近代法网之密乎!’”三谟:指《尚书》中之《大禹谟》、《皋陶谟》、《益稷》。《明史宋濂传》:“《尚书》二《典》、三《谟》,帝王大经大法毕具。”
60、而康而色:《书洪范》:“而康而色,曰:'予攸好德。’”《传》:“汝当安汝颜色。”
61、曰命曰都:命:性命,寿命。《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命悬于遂。”都:《诗郑风山有扶苏》:“不见子都,乃见狂且。”毛传:“子都,世之美好者也。狂,狂人也。”
62、窃愿尔殷勤以示教:窃愿:清吴雯《贻洪昉思》:“广汉何妨贫折象,壶山窃愿隐樊英。”殷勤:情意深厚。《孝经援神契》:“母之于子也,鞠养殷勤,推燥居湿,绝少分甘。”《礼记曲礼下》“国君去其国,止之曰:'奈何去社稷也?’大夫曰:'奈何去宗庙也?’士曰:'奈何去坟墓也?’”汉 郑玄注:“皆臣民殷勤之言。”示教:显示出来,使人们有所领悟。南朝梁萧衍《会》:“示教惟平等,至理归无生。”
63、裨寡人志业之不孤:寡人:古代君主的谦称。《礼记曲礼下》:“诸侯见天子,曰'臣某侯某’。其与民言,自称曰'寡人’。”孔颖达疏:“寡人者,言己是寡德之人。”诸侯夫人自称。《诗邶风燕燕》:“先君之思,以勖寡人。”郑玄笺:“寡人,庄姜自谓也。”晋人习惯自称寡人。《艺文类聚》卷九引晋王羲之《与人书》:“张芝临池学书,池小尽黑,寡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志业:志向与事业。南朝梁沈约《临川王子晋南康侯子恪迁授诏》:“门下侍中临川王子晋,志业清敏,器尚夷通。”不孤:不孤单,不单独。近现代沈兼士《〈积微居小学金石论丛〉序》:“今读此编,深幸吾道之不孤。”

麦丘三祝赋

注释:
64、麦丘人于是奉命而前:麦丘人:明郑善夫《夏日叹》:“仓皇杞人忧,凯切麦丘祝。”于是:当时,其时。《左传隐公四年》:“于是,陈蔡方睦于卫。故宋公、陈侯、蔡侯、卫人伐郑 。”奉命:接受使命,遵命。《汉书英布传》:“淮南王曰:'请奉命。’阴叛楚与汉,末敢泄。”而前:《广雅》:“前,进也。”
65、如言相勉:如言:南朝梁王僧孺《为人述梦诗》:“如言非倏忽,不意成俄尔。”相勉:唐元结《游石溪示学者》:“岂忘二三子,旦夕相勉励。”
66、窃祝君公:窃祝:南宋刘克庄《天基节口占》:“差贤眇者与跛者,窃比封人祝圣人。”君公:称诸侯。《书说命中》:“明王奉若天道,建邦设都,树后王君公,承以大夫师长。”孔颖达疏:“君公,谓诸侯也。”
67、勿耽蒐狝:耽:沉溺。《诗卫风氓》:“于嗟女兮,无与士耽。”蒐狝:春猎与秋猎,亦泛指狩猎。汉桓宽《盐铁论和亲》:“是以古者蒐狝振旅而数军实焉,恐民之愉佚而亡戒难。”
68、勿耻询荛:耻:《说文》:“耻,辱也。”询荛:与樵夫商议事情,意谓不耻下问。《诗大雅板》:“先民有言,询于刍荛。”郑玄笺:“古之贤者有言:有疑事当与薪采者谋之。”孔颖达疏:“言询于刍荛,谓谋于取刍取荛之人。”
69、勿忘念典:勿忘:《穆天子传》:丙辰,天子游黄台之丘,猎于苹泽。有阴雨,天子乃休。日中大寒,北风雨雪,有冻人,天子作诗三章以哀民。曰:“旦夕勿忘,我徂黄竹。”念典:《书说命》:“念终始,典于学,厥德修罔觉。”
70、勿轻先稑后穜:勿轻:东晋云林右英夫人《右英吟》:“微音良有旨,当用慎勿轻。”先稑后穜:稑和穜,指谷类的早熟品种和晚熟品种。《周礼天官内宰》:“上春,诏王后帅六宫之人,而生穜稑之种,而献之于王。”宋叶适《梁父吟》:“余耕兮隆中,地沃愆兮宜稑穜。”
71、勿贵玉瑶金铣:勿贵:北宋晁迥《拟白乐天诗》:“勿贵由他者,他心是我魔。”玉瑶:《诗大雅公刘》:“陟则在巘,复降在原。何以舟之?维玉及瑶,鞞琫容刀。”毛传:“下曰鞞,上曰琫。”孔颖达疏:“鞞者,刀鞘之名。琫者,鞘之上饰。”马瑞辰通释:“此诗'维玉及瑶’连下'鞞琫容刀’言之,谓以玉饰琫,以瑶饰鞞。”金铣:金中之上品。南朝梁简文帝《答湘东王和受试诗书》:“故玉徽金铣,反为拙目所嗤;巴人下里,更合郢中之听。”
72、勿弃贤士而至国虚:勿弃:唐贾岛《寄友人》:“笔砚且勿弃,苏张曾陆沈。”贤士:志行高洁、才能杰出的人。《国语齐语》:“奉之以车马衣裘,多其资币,使周游于四方,以号召天下之贤士。”国虚:西晋傅玄《艳歌行》:“...一顾倾朝市,再顾国为虚。问女居安在,堂在城南居...”
73、勿虐下民而等草践:勿虐下民:《封神演义》:武王亦觉凄然,复谓二弟管叔鲜、蔡叔度曰:“民乃国之根本,尔不可轻虐下民,当视之如子;若不能体意,有虐下民,朕自有国法在、必不能为亲者讳也。二弟共勉之!”等草践:清缪重熙《庚申申镇被寇即事》:“芟夷犹草芥,践蹋等泥涂。”
74、群臣百姓:群臣:先秦无名氏《采葛妇歌》:“机杖茵蓐诸侯仪,群臣拜舞天颜舒。”百姓:人民,民众。《书泰誓》:“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孔颖达疏:“此'百姓’与下'百姓懔懔’皆谓天下众民也。”《论语颜渊》:“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75、一邦且赖以永存:一邦:古代诸侯的一个封国。亦指一方。《论语公冶长》:“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赖以:南宋文天祥《正气歌》:“...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永存:长存不灭。《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使黄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存,爰及苗裔。”
76、夏癸商辛:夏癸:即夏桀,名履癸,暴虐荒淫。汤起兵伐桀,败之于鸣条,流死于南巢。汉张衡《东京赋》:“则是黄帝合宫,有虞总期,固不如夏癸之瑶台,殷辛之琼室也。”宋王禹偁《仲尼为素王赋》:“悲夫,商辛夏癸兮号独夫,又安得比于儒者。”商辛:即商纣王,名受,号帝辛。《韩非子难四》:“商辛用费仲而灭。”
77、千古谁为之解免:千古:久远的年代。北魏郦道元《水经注睢水四》:“追芳昔娱,神游千古,故亦一时之盛事。”谁为之:宋饶节《李太白画歌》:“...先生朽骨如可起,谁为猎之奉天子。作为文章文圣世,千秋万古诵盛美...”解免:逃脱,避免。《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 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
78、大抵诸侯之宝:大抵:表示总括一般的情况。《史记太史公自序》:“《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诸侯之宝:《孟子尽心下》:“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宝珠玉者,殃必及身。”
79、政事人民:政事:政务。《书皋陶谟》:“政事懋哉!懋哉!”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书记》:“虽艺文之末品,而政事之先务也。”人民:百姓,平民。《诗大雅抑》:“质尔人民,谨尔侯度,用戒不虞。”泛指人类。《神异经西南荒经》:“知天下鸟兽言语,土地上人民所道,知百谷可食,草木咸苦,名曰'圣’。”
80、聊输恭敬之诚:聊:姑且,暂且。《诗邶风泉水》:“毖彼泉水,亦流于淇。有怀于卫,靡日不思。娈彼诸姬,聊与之谋。”恭敬:对人谦恭有礼貌。《孟子告子上》:“恭敬之心,人皆有之。”《史记陈丞相世家》:“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输诚:献纳诚心。《三国志蜀志刘备传》:“尽力输诚,奖厉六师,率齐群义,应天顺时,扑讨凶逆,以宁社稷,以报万分。”
81、闭邪陈善:指臣下对君主陈述善法美政,借以堵塞君主的邪心妄念。《孟子离娄上》:“责难于君谓之恭,陈善闭邪谓之敬,吾君不能谓之贼。”

麦丘三祝赋

注释:
82、拔本塞源:铲除事物发生的根源,多用于坏事。《旧唐书李绅传》:“张又新等谋逐绅...众问计于遇。遇曰:'上听政后,当开延英,必有次对官,欲拔本塞源,先以次对为虑,馀不足恃。’群党深然之。”
83、至理名言:至理:最精深的道理。晋葛洪《抱朴子喻蔽》:“言少则至理不备,辞寡即庶事不畅。是以必须篇累卷积,而纲领举也。”名言:著名的言论或话语。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庾公尝入佛图,见卧佛,曰:'此子疲于津梁。’于时以为名言。”
84、非登峰而祝多子:登峰:《周书达奚武传》:“时属天旱,高祖敕武祀华岳,岳庙旧在山下,常所祷祈。武谓僚属曰:'吾备位三公,不可同于众人在常祀之所,必须登峰展诚,尽其灵奥。’”祝多子:《庄子天地》:“尧观乎华,华封人曰:'嘻,圣人。请祝圣人,使圣人寿。’尧曰:'辞。’'使圣人富。’尧曰:'辞。’'使圣人多男子。’尧曰:'辞。’封人曰:'寿、富、多男子,人之所欲也,女独不欲,何邪?’尧曰:'多男子则多惧,富则多事,寿则多辱。是三者非所以养德也,故辞。’”成玄英疏:“华,地名也,今华州也。封人者,谓华地守封疆之人也。”
85、非植璧而祝元孙:植璧:《书周书金縢》:“公乃自以为功,为三坛同墠。为坛于南方,北面,周公立焉。植璧秉珪,乃告太王、王季、文王。”祝元孙:长孙。《书金縢》:“惟尔元孙某,遘厉虐疾。”孔传:“元孙,武王。”孔颖达疏:“武王是大王之曾孙也。尊统于上,继之于祖,谓元孙,是长孙。”
86、非涉猎而祝夫牲马:涉猎:谓读书治学或学习其他技能,但作浮浅的阅览或探索,不求深入研究掌握。《汉书贾山传》:“山受学袪,所言涉猎书记,不能为醇儒。”颜师古注:“涉若涉水,猎若猎兽,言历览之不专精也。”牲马:指用作牺牲的马。《周礼夏官大司马》:“丧祭奉诏马牲。”孙诒让正义:“《既夕礼》说士大遣奠云:'陈鼎五于门外。’注云:'士礼,特牲三鼎盛,葬奠加一等,用少牢也。’依彼注推之,则天子礼用大牢,大遣奠加等,用马牲。”北宋徐积《大河上天章公顾子敦》:“其牲用白马,其璧用白玉。”
87、非禳田而祝以酒豚:禳田:祭神祈求灾异不作,庄稼丰收。《史记滑稽列传》:“今者臣从东方来,见道傍有禳田者。”司马贞索隐:“谓为田求福禳。”酒豚:猪肉和酒。泛指祭品。《后汉书公孙瓒传》:“瓒具豚酒于北芒上,祭辞先人。”南朝宋谢惠连《祭古冢文序》:“公命城者改埋于东冈,祭之以豚酒。”
88、无情非俗:没有情不是俗情。俗情:世俗的情感,不高尚或不高雅的情态。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才略》:“但俗情抑扬,雷同一响,遂令文帝以位尊减才,思王以势窘益价。”唐杜甫《久客》:“羁旅知交态,淹留见俗情。”
89、有语皆温:凡有语都是温语。温语:温和的话语。《明史秦金传》:“比内阁拟旨辄中改,至疏请,徒答温语,此任贤不能如初也。”
90、人不外君臣父子:人:《说文》:“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礼记礼运》:“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不外:不超出某种范围以外。明张居正《进世宗御笔疏》:“伏望皇上万几之暇,特加省阅,则致理之方,不外于法祖而得之矣。”君臣父子:《论语颜渊》:“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唐韩愈《送浮屠文畅师序》:“彼见吾君臣父子之懿,文物事为之盛,其心有慕焉。”
91、道可该长幼卑尊:道:《说文》:“道,所行道也。”《老子》:“大道甚夷,而民好径。”该:《广韵》:“备也,咸也,兼也,皆也。”《谷梁传哀元年》:“此该之变而道之也。”《注》:“该,备也。”长幼卑尊:《礼记乐记》:“所以官序贵贱各得其宜也,所以示后世有尊卑长幼之序也。”
92、劝三得而惩三亡:劝惩:奖惩。《左传成公十四年》:“惩恶而劝善,非圣人,谁能修之?”宋曾巩《宜黄县县学记》:“师友以解其惑,劝惩以勉其进。”三得三亡:《孔子家语》:孔子兄子有孔蔑者,与宓子贱偕仕。孔子过孔篾,而问之曰:“自汝之仕,何得何亡?”对曰:“未有所得,而所亡者三。王事若龙,学焉得习,是学不得明也;俸禄少,饘粥不及亲戚,是以骨肉益疏也;公事多急,不得吊死问疾,是朋友之道阙也。其所亡者三,即谓此也。”孔子不悦,过子贱,问如孔蔑。对曰:“自来仕者无所亡,其有所得者三。始诵之,今得而行之,是学益明也;俸禄所供,被及亲戚,是骨肉益亲也;虽有公事,而兼以吊死问疾,是朋友笃也。”孔子喟然,谓子贱曰:“君子哉若人,若人犹言是人者也。鲁无君子者,则子贱焉取此。”
93、可订知音于单父:可订:知音:《吕氏春秋》: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非独琴若此也,贤者亦然。虽有贤者,而无礼以接之,贤奚由尽忠?犹御之不善,骥不自千里也。三国魏曹丕《与吴质书》:“徐陈应刘,一时俱逝,痛可言邪...伯牙绝弦于钟期,仲尼覆醢于子路,痛知音之难遇,伤门人之莫逮。”单父:春秋鲁国邑名,故址在今山东省单县南。汉刘向《说苑政理》:“宓子贱治单父。鸣琴,身不下堂而单父治。”
94、去三愆而存三畏:去存:唐姚思廉《梁书萧秀传》:“于是务存约己,省去游费,百姓安堵,境内晏然。”三愆:三种过失。《论语季氏》:“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三畏:儒家指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论语季氏》:“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95、恍同受戒于孔门:恍同:南宋林希逸《梦见周公》:“鸿飞归不复,蝶化恍同游。”受戒:受训戒。《汉书薛宣传》:“长吏莫不喜惧,免冠谢宣归恩受戒者。”孔门:孔子的门下,借指儒家。汉王充《论衡问孔》:“论者皆云:'孔门之徒,七十子之才,胜今之儒。’此言妄也。”

麦丘三祝赋

注释:
96、向使宏此远谟:向使:假使。《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向使秦缓其刑罚,薄赋敛,省繇役...则世世必安矣。”唐韩愈《进撰平淮西碑文表》:“向使撰次不得其人,文字暧昧,虽有美实,其谁观之。”宏此:《尔雅释诂》:“宏,大也。”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宏兹九德。”远谟:深远的谋略。《后汉书黄琼传》:“愿先生弘此远谟,令众人叹服,一雪此言耳。”
97、奉为声律:奉为:唐杨嗣复《丁巳岁八月祭武侯祠堂因题临淮公旧碑》:“谋猷期作圣,风俗奉为神。”声律:五声六律。《汉书礼乐志》:“汉兴,乐家有制氏,以雅乐声律世世在太乐官。”
98、将车服之是庸:车服:车舆礼服。《书舜典》:“敷奏以言,明试以功,车服以庸。”孔传:“功成则赐车服以表显其能用。”孔颖达疏:“人以车服为荣,故天子之赏诸侯,皆以车服赐之。”是庸:帮助宾语提前。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主上屈法申恩,吞舟是漏。”《说文》:“庸,用也。”北宋尹洙《皇雅》:“任贤伊何,昌言是庸。勉告尔猷,罔恤乃躬。岂无狷辞,怫于予衷。予不尔疵,尔无面从。”
99、亦言行之可必:言行:言语和行为。《易系辞》:“言行,君子之枢机。” 唐韩愈《上贾滑州书》:“言行不敢戾于古人,愚固泯泯不能自计。”可必:谓可以预料其必然如此。汉马融《围棋赋》:“深念远虑兮,胜乃可必。”《宋书蔡兴宗传》:“四方云合,而人情更安,以此卜之,清荡可必。”
100、德宣三日:德宣:宣扬圣德。《汉书张安世传》:“车骑将军光禄勋宣平侯安世,宿卫忠正,宣德明恩,勤劳国家。”三日:三天。《易蛊》:“元亨,利涉大川,先甲三日,后甲三日。”《易传彖传上蛊》:“利涉大川,往有事也。先甲三日,后甲三日,终则有始,天行也。” 《国语晋语》:“晋文公伐原,令以三日之粮。三日,而原不降,公令疏军而去之。谍出曰:'原一过一二日矣!’军吏公告。公曰:'得原而失信,何以使人?夫信,民之所庇也,不可失。’乃去之。及孟门,而原请降。”
101、无殊益稷之师师:无殊:没有差别。宋王谠《唐语林补遗四》:“其相思子花与皂筴花无殊。”益稷:禹臣伯益与后稷的并称。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原道》:“益稷陈谟,亦垂敷奏之风。”师师:相互师法。《书皋陶谟》:“百僚师师,百工惟时。”孔传:“师师,相师法。”孔颖达疏:“百官各师其师,转相教诲。”
102、愆戒三风:愆戒:《说文》:“愆,过也。”宋苏轼《骊山》:“三风十愆古所戒,不必骊山可亡国。”三风:《书伊训》:“敢有恒舞于宫,酣歌于室,时谓巫风;敢有殉于货、色,恒于游、畋,时谓淫风;敢有侮圣言,逆忠直,远耆德,比顽童,时谓乱风。惟兹三风十愆,卿士有一于身,家必丧;邦君有一于身,国必亡。”
103、如读武汤之慄慄:如读:南宋杨冠卿《宿前岗铺》:“喜行新过路,如读未看书。”武汤:商汤与周武王的并称。《易革》:“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史记穰侯列传》:“以三十万之众守梁七仞之城,臣以为汤武复生,不易攻也。”慄慄:畏惧貌。《书汤诰》:“慄慄危惧,若将陨于深渊。”晋葛洪《抱朴子君道》:“可不战战以待旦乎,可不慄慄而虑危乎?”
104、五百年之治统:五百年:《孟子公孙丑下》:孟子去齐。充虞路问曰:“夫子若有不豫色然。前日虞闻诸夫子曰:'君子不怨天,不尤人。’”曰:“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由周而来,七百有余岁矣,以其数则过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吾何为不豫哉!”治统:治理国家的一脉相传的统系。元陶宗仪《辍耕录正统辩》引元杨维桢《三史正统辨》:“道统者,治统之所在也。”
105、去此匪遥:宋法贤《众许摩诃帝经》:“...天主帝释即自化身为婆罗门,住立女前,女以乳粥欲布施与。婆罗门曰:'我不敢受。有世主大人,宜应供养。’童女复问:'世主何人?’婆罗门言:'去此匪遥有大梵王。’童女承言,即诣彼处以粥奉施...”
106、十六字之心传:心传本佛教语,犹言以心传心。《六祖大师法宝坛经行由》:“法则以心传心,皆令自悟自解。”宋儒为宣扬道统,借指圣人以心性精义相传,谓《书大禹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十六字为尧舜禹递相传授之心法,称“十六字心传”。后泛谓精义相传。
107、协于克一:元吴当《恒德斋为开府明良公作》:“协于克一,责难将美。徵其化成,万国咸理。”
108、而何至计功利于济州:何至:何至于,岂有。《史记汲郑列传》:黯曰:“长安令无罪,独斩黯,民乃肯出马。且匈奴畔其主而降汉,汉徐以县次传之,何至令天下骚动,罢毙中国而以事夷狄之人乎!”功利:指眼前的功效和利益,多含贬义。《管子立政》:“有不合于令之所谓者,虽有功利,则谓之专制,罪死不赦。”《庄子天地》:“功利机巧,必忘夫人之心。”济州:《元史》:“唐以前为济北郡,治单父。唐初为济州,又为济阳郡,仍改济州。周濒济水立济州。宋因之。金迁州治任城,以河水湮没故也。”《春秋庄公十一年》杜预注:“谭在济南平陵县西南。”《齐乘》:“东平陵在济南东七十五里。春秋谭国,齐桓灭之。古城在西南,龙山镇相对。”
109、而何难振声灵于周室:何难:北宋王禹偁《次韵和仲咸送池秀才西游》:“青霄路在何难到,白雪才高岂易酬。”声灵:声势威灵。明张煌言《北征录》:“尔时上游声灵丕振,而留都守御亦坚。”周室:周王朝。《左传僖公四年》:“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

麦丘三祝赋

注释:
110、奈何治功虽著:奈何:为什么。《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柰何绝秦欢? ’怀王卒行。”治功:泛指治理国家的政绩。《汉书王嘉传》:“居是国也,累世尊重,然后士民之众服焉,是以教化行而治功立。”虽著:隋王胄《在陈释奠金石会应令诗》:“损益虽著,罔弗于学。”
111、至德未谙:至德:最高的道德,盛德。《史记商君列传》:“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荀君清识难尚,钟君至德可师。”未谙:清许宝云《叠韵答周礼三并柬秦剑青丈》:“未谙卢骆当时体,已负周秦以后才。”
112、纵霸图之自诩:霸图:称霸的雄图。《晋书凉武昭王李玄盛传》:“玄盛以纬世之量,当吕氏之末,为群雄所奉,遂启霸图。”自诩:犹自夸。清弘历《读杜诗》:“我读杜诗亦已屡,每一开编兴会殊。与造物游不知穷,柳州所言谓是乎。衙官屈宋徒自诩,律惊神鬼诚无如。寻章摘句祗陋耳,抹月批风犹故吾。”
113、仍王道之相惭:王道:儒家提出的一种以仁义治天下的政治主张。与霸道相对。《书洪范》:“无偏无党,王道荡荡。”《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孔子明王道,干七十馀君,莫能用。”相惭:唐杨发《小园秋兴》:“相惭五秉粟,尚癖一车书。”
114、孰若仰辰居於极北:孰若:犹何如,怎么比得上。表示反诘语气。《后汉书逸民传庞公》:“夫保全一身,孰若保全天下乎?”辰居:宸居。帝王居处。南朝宋谢庄《歌太祖文皇帝》:“维天为大,维圣祖是则,辰居万宇,缀旒下国。”极北:指北极星。南朝梁沈约《为南郡王舍身疏》:“望北极而有恒,瞻南山而同永。”明吴宽《送严户部出守西安》:“极北朝廷通奏疏,终南堂纪入歌诗。”
115、祝上寿于终南:上寿:三寿中之上者。《庄子盗蹠》:“人上寿百岁,中寿八十,下寿六十。”终南:《诗经小雅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终南山:山名。秦岭主峰之一,在陕西省西安市南。一称南山,即狭义的秦岭。
116、绝迹乎山官海府:绝迹:不见踪迹。《庄子人间世》:“绝迹易,无行地难。”郭象注:“不行则易,欲行而不践地,不可能也。”山官:山神。晋葛洪《神仙传封衡》:“遂周游天下。故山官山神,潜相迎伺,而凶鬼怪物,无不窜避。”海府:约略水府之意。神话传说中水神或龙王所住的地方。晋木华《海赋》:“尔其水府之内,极深之庭,则有崇岛巨鳌,垤堄孤亭。”汉司马相如《子虚赋》:乌有先生曰:“是何言之过也...且齐东陼巨海,南有琅邪。观乎成山,射乎之罘。浮渤澥,游孟诸。邪与肃慎为邻,右以汤谷为界。秋田乎青丘,彷徨乎海外,吞若云梦者八九,于其胸中曾不蒂芥。若乃俶傥瑰玮,异方殊类。珍怪鸟兽,万端鳞萃。充牣其中,不可胜记。禹不能名,卨不能计。然在诸侯之位,不敢言游戏之乐,苑囿之大。先生又见客,是以王辞不复,何为无以应哉?”
117、勤思乎地贰天叁:勤思:勤苦思索,时时想念。《孔丛子居卫》:“禹汤文武及周公,勤思劳体,或折臂望规,或秃骭背偻,亦圣。”地贰天叁:为《易》卦立数之义。后引申为人之德可与天地相比。《易经说卦》:“叁天两地而倚数。”汉司马相如《难蜀父老》:“且夫贤君之践位也,岂特委琐握龊,“拘文牵俗,循诵习传,当世取说云尔哉!必将崇论闳议,创业垂统,为万世规。故驰骛乎兼容并包,而勤思乎参天贰地。”
118、所以一人有庆:所以:连词。表示因果关系。用在下半句,由因及果。《荀子哀公》:“君不此问,而问舜冠,所以不对。”一人有庆:《书吕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其宁惟永。”孔传:“天子有善,则兆民赖之,其乃安宁长久之道。”后常用为歌颂帝王德政之词。
119、万夤内涵:夤:《说文》:“恭也,敬惕也。又远也。”《淮南子地形训》:“九州之外,乃有八夤。”内涵:元末明初宋濂《题方方壶画钟山隐居图》:“内涵玄命秘,一气中夜存。”清黄元吉《道德经注释》:“就其大而名之,铺天匝地,统育群生,亘古及今,包含万夤,而究无一物之不归,无一夫之或外,此大莫能载之旨也。”
120、异方献秀麦之图:异方:指异域,异国。旧题汉李陵《答苏武书》:“异方之乐,祗令人悲。”唐封演《封氏闻见记蜀无兔鸽》:“异方禽兽,象出南越,驼出北极,今皆育于中国,然不如本土之宜也。”献图:宋钱惟演《始皇》:“金椎漫筑甘泉道,匕首还献督亢图。”秀麦之图:明曹学佺《蜀中广记卷六十四》:“宋皇佑初,彭山县上瑞麦图,仁宗曰:'朕尝禁四方献瑞,今得西川麦秀图,可谓真瑞矣!’”
121、歌功颂德:颂扬功绩恩德。《史记周本纪》:“民皆歌乐之,颂其德。”宋王灼《再次韵晁子兴》:“歌功颂德今时事,侧听诸公出正音。”
122、帝座端垂裳之治:帝座:帝王的座位。晋陆机《辩亡论上》:“旋皇舆于夷庚,反帝座乎紫闼。”端:《说文》:“直也,正也。”《礼曲礼》:“振书端书于君前。”《注》:“端,正也。”垂裳之治:《易系辞下》:“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韩康伯注:“垂衣裳以辨贵贱,乾尊坤卑之义也。”
123、咸五登三:《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方将增泰山之封,加梁父之事,鸣和鸾,扬乐颂,上咸五,下登三。”《汉书司马相如传》引此文,颜师古注:“咸,皆也,言汉德与五帝皆盛,而登于三王之上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