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感悟道德经】​《道德经》:能知道自己不足的,都是有大智慧的人

 情缘半岛 2021-12-27

图片

图片 

《道德经》第七十章讲“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意思是说,由于我们的认识上出了偏差,所以没办法了解有高超智慧的得道者。而很多时候,我们也没办法了解自己,那问题出在哪里呢?

 《道德经》第七十一章回答了这个问题。本章虽短,但意蕴深长、道理深刻。今天,我们就一起进入本章,来探秘其中隐藏的三条宇宙生命规律。

图片
图片

01

规律一:

图片

规律一:上等人,知道自己不知;有毛病的人,不知道自己不知。

原文:知不知,上;不知知,病。

老子说,明白自己不知道、有局限、有不足需要完善,这是最有智慧的。反过来,明明不知道却说自己知道,不懂装懂是思想上的大病。
 
年轻时,曾读过苏格拉底的一句话我只知道自己一无所知。当时的我无法理解:苏格拉底这样的智者,为什么说自己一无所知呢?如果连他都一无所知,那普通人岂不是更无知吗?后来读《道德经》第七十一章时,我才恍然大悟。老子说,上等的人,知道自己不足;有毛病的人,却不知道自己问题何在。这句话看起来很绕,其实是真理。

     老子指出,要破除狭小眼界的局限,让思维得到解放,才不至于走进认知的死胡同,而丧失更新自己、探求真理的动力!而越是学识渊博、能力卓越的人,在这一点上越容易钻牛角尖——因为他们过于自信,认为自己所了解的已经是穷尽天下所有了。其实有了这种想法,就离危险和失败很近了!

       “知不知才是真正的智慧!但老子并不是要我们摒弃所谓的知识,以不知为智,这是老子将人类的小智与宇宙的大智进行比对才得出的结论。因为,任何事物只要与浩瀚宇宙相比,都显得太过渺小。我们只有认识到这一点,然后谦卑自处,才不会因为盲目自大而做出蠢事

2

规律二:

图片

规律二:知道越多的人,越发现自己无知。

原文:圣人不病,以其病病。

老子说,一个有智慧的人没有病,也没有缺点。为什么呢?因为他知道自己的问题所在、短板所在,这就是以其病病

在老子看来,不是错误,病病更不是被动地承受。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两面性,有利必有弊,这就是规律。老子之所以将病病视为符合道的正确行为,是因为他清醒地认识到:承认错误,才是避免进一步犯错的必要前提!这也符合老子大成若缺的观点,即世上没有完美可言,与其徒劳地追求完美,还不如抱残守缺,建立一套自我弥补的完善机制,让自己不断进步、不断稳定,让思维逐渐趋于、趋于

圣人正是因为知道自己的短处,所以谦虚谨慎,不会把自己当做完人、不懂装懂;同时,圣人懂得借人之力,使自己得以弥补,令事情得以圆满。所以以其病病最后成就了圣人的一番功业。反过来,有人总认为自己什么都行,做什么都是自己水平最高,这样的人是很难成为一个优秀领导者、优秀家长、优秀人才的。
 
其实,有什么不懂的,坦率承认,一点都不丢脸。多向别人请教、主动求助,反而是与他人的一种最好连接。得道者,并不是完美的人,而是清晰认识自己、坦然面对自己无知的人,所以他们总是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断成长。这就是老子说的圣人不病,以其病病。
03

规律三:

图片

规律三:知道自己不足,才是大智慧。

原文: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老子说,知道自己身上有很大的毛病,那如何来疗愈这种病呢?方法就是夫唯病病,是以不病。这句话的大意就是,把缺点当缺点看,才有机会改正缺点,从而没有缺点。就像发现自己有病,但不讳疾忌医,及时对症下药,最后反而就没有病了。

古人说:人贵自知之明,但能认识自己是大智慧。大多数普通人都是一向自我感觉良好,要么总是很轻松就能挑出别人的毛病,却永远看不见自己的问题;要么即使看见了自己的问题,也不是想尽办法改正,而是只会逃避、掩饰、推脱,绝不允许别人说自己一句不好……我们身边,这样的人实在太多了!

所以,对一个有智慧的人来说,特别是对于管理者或领导者来讲,当周围的人都在说好话、阿谀奉承时,如果此时还能保持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释的低调谦卑和清醒认知,那正是他们对有深刻理解、对自己有清醒认知以后,内心的真实写照!

《道德经》可以给我们的思维调频!关注自己的思想维度,就是彰显每个生命体的家国情怀!人生中所有的发生,都是爱的呼唤;所有的重大灾难,都是一面镜子,这都是让我们重新看清自己、成就伟大自己的绝佳契机!认识自己,就能让心清静下来、沉淀下来;当清静的力量很强大时,就能克制外界的躁动,守住自己内心的根本——人的根本就是自己的精气神。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